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工具书的用处从读书谈到查书读书,对每一个想追求知识的人都是需要的,因为书本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任何人,即使是真正“皓首穷经”似的读它一辈子,也未必就能真正读通多少,更不用说是“读遍”天下书了,原因是:书,太多了。古人所谓“汗牛充栋”,远不能说明书籍存在情况,只有用“浩如烟海”一类话来形容,还可以说是较富于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2.
实战残局     
《老友》2011,(3):42-42
省鞋 生物课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他说,人从四肢走路进化到两肢走路,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然后他问学生:“人类从四肢进化到两肢走路.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早读课上,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课文。 “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8页,一起读第一课《春笋》。” 学生按照指令,整齐地读起课文来。 “小红,你是怎么拿书的?”“小燕,你的手怎么不指着字,眼睛怎么不看好书呢?”小老师当得有模有样的,脸上满是一本正经、一丝不苟的神色。  相似文献   

4.
猴子与骆驼     
《阅读与作文》2009,(4):7-7
在动物们的集会上,猴子登台跳舞,深受欢迎,赢(ying)得大家的称赞,个个为之喝彩。骆驼却十分嫉妒(ji du)猴子,他也想获得大家的喝彩。于是,他站了起来,自我得意地显示自己的舞技,  相似文献   

5.
我们爱阅读     
《新少年》2023,(Z2):26-29
<正>从进入学校,开始识字那天起,阅读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平时喜欢读什么书?你认为应该读哪些书?怎么阅读效果会更好?本期我们就来讨论关于读书的话题。一、越读,越有益(阅读的益处)多多熊“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阅读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大家具体说一说。  相似文献   

6.
古古 《社区》2007,(11)
据说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  相似文献   

7.
本家     
《可乐》2007,(10)
一个人在丛林中迷失方向,幸运地遇到一只猴子。他与猴子攀起亲来:人由猿猴变来,与猴本是同宗,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猴子被他的热情感动,打算护送本家走出丛林。猴子教他如何辨  相似文献   

8.
固执己见     
读研究生时,有一次上课之前几分钟,外面走进来一个女生,好像来找什么东西。进门后她环视了一下四周,在讲台上走了一圈,就走出去了。三分钟后开始上课时,老师的第一句话是:“刚才进来一个人,大家都看见了吧?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经典是什么     
《为什么读经典》其实是关于“经典是什么”的一部书。作者卡尔维诺不仅向我们阐述了经典的定义,而且开放了自己的秘密书架,以一个文学大家的敏感来揣测另一些经典作家的创作思维,告诉我们他是如何阅读经典和经典如何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1,(1):16-18
猴山上有一只小猴,他机灵活泼,可大家都不喜欢他,因为他最爱取笑别人。一天,小猴正在荡秋千,瞎了一只眼的猴子走过来,想和他一块儿玩。小猴大声嚷道:“走开,走开,我才不跟你玩呢!”  相似文献   

11.
向志宏 《社区》2005,(6):62-62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到了自己手里,应该怎样写……想完后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本来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读完了。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年轻人钻研学问,每本书都要读几遍。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多种原因我读书很少,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穷人”,也导致了我的饥饿思维和缺志。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他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捉去。——可怜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穷人首先是读书“穷人”。查《说文解字》,穷人的“穷”字,本义“极也”,也就是到了头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缺乏钱财”这层意思,古代叫“贫”…  相似文献   

13.
巴学园校长小林先生的教育方式是开放式的,非常独特。这很大原因是他受了欧洲和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的影响。比如,从学习韵律操开始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连午饭前唱的“好好嚼哇,把吃的东西……”这首歌,也是那首英文歌曲“划呀,划呀,划起你的小船”的翻版。寒假到了,和暑假不同的是,这一次大家没有在学校里举行活动,而是在各自家中度过。有人说,要去九州看望爷爷。泰君假期里要和哥哥去参观一个物理研究所。小豆豆的计划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滑雪。等到寒假结束,同学们再回到学校时,哈哈,学校礼堂的花坛旁又添了一辆电车!小林校长对大家说:“这就是你们的图书室。这里摆放的书,谁都可以读,读哪一本都行。什么时候来读都可以,如果想借,还可以带回家。”大家都快活得不  相似文献   

14.
写字     
话说那次有十多只猴子参加捞月行动,结果空手而归,弄得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大家都笑话他们傻。其中一只猴子叫惭愧,事后就对他儿子忠诚说:"孩子,爸爸这辈子只做了捞月亮这么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系统论整体原理的运用张加余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崭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读总体语文书(一至六册),再读一册语文书,然后读一类课文,再读一篇课文,最后综合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他的这种整体阅读...  相似文献   

1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远航的帆。 人要读书,要读一辈子的书。读古人,读现代人,读英雄,读小人,读世界,读自己,读牛的欢乐,渎死的安逸。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天空,在书中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和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17.
记忆中,有一篇《等明天》的童话故事:在一座森林里,住着一只贪玩的小猴子。他没有房子,下雨天看见小松鼠有树洞可以钻,小刺猬有大蘑菇似的房子可以躲雨。只有他,东蹦西跳,找不到躲雨的地方,他就在心里暗想:  相似文献   

18.
利用隐性知识进行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当代知识理论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知识的两种基本类型。英国科学家波兰尼(Polanyi,M.)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把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  相似文献   

19.
开卷有益     
世界上有许多观点和道理,虽然有些被延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始终相信所有的理论都是相对而言的。有人说“开卷有益”,但我觉得开益未必有益,如果说“开卷有益”,那也只是相对而言。相信大家一般都认为,读了一些经典的名著,那肯定会有益吧?因为读名著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知识,明白许多道理。许多哲学家,他们是在自己饱读圣贤书的基础上功成名就的。  相似文献   

20.
在某论坛闲逛时,看见一条求助帖,一个男人叫嚣着要离婚,想让大家给点意见,他是想找些同盟来减轻负疚感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