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9,(6):146-152
"文艺大众化"是上世纪30、40年代大众话语的核心部分,其话语言说经历了从"大众化"到"文艺大众化"的嬗变过程,是一场从政治领域到文艺领域的话语实践。实际上,"文艺大众化"是借助文艺的工具达到"政治动员"的目标,也即完成对知识分子改造的"新启蒙"任务。这样一来,"文艺大众化"的生成就遵循着从政治领域到文艺领域,然后再指向政治领域的话语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2.
传统不是器物遗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精神规定,传统是在现代文化运行中生成的事实和意义的复合,是由不同时代的变异体组成的连续体。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和文艺学中并不存在截然的断裂。所谓话语霸权在当代中国也只具有十分有限的意义。中国当代文艺中也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典范。传统的生成类似于基因的生成,但基因制约性在当代条件下的受到限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应对全球化冲击,我们的文艺学应具有无为和有为相统一的智慧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文化结构的嬗变,文化与文艺话语范式经历了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巨大变革和转型.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普泛化,在祛除现代性文化之魅的同时,也彻底解构了审美现代性发生以来的文艺自律神话结构.面对审美现代性的式微与大众消费文化的滥觞,文艺学话语必须通过对现代性权力话语的理性僭越,在消费主义的历史语境中实现话语范式的重构与创生.  相似文献   

4.
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人类学属于知识综合范畴 ,学理侧重于总体性研究 ,在文艺学与人类学的知识合谋中 ,人类的文艺和文艺的人类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对象空间 ,而更是事态呈露和问题揭蔽的世界在选择一种新的交叉学科介入方式之后 ,会更迅速地实现文艺学知识增长 ,以及这种增长对人类特定生存状况的有效解读。  相似文献   

5.
人论与文论的深度自觉和交互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进 《社会科学》2002,(2):70-74
在全球化思潮冲击下 ,世纪之初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文艺学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型 ,这一现实推动了人论与文论的再度自觉以及文艺学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深层融合。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文艺 /审美现实 ,要求文学人摆脱边缘 ,主动越界 ,关注新兴文化形式 ;也要求文艺学走出书斋 ,大胆扩容 ,进行文化转向。多话语共生的理论批评格局 ,呼唤文化研究深入开掘“间性” ,积极搭建对话沟通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6.
王列生 《江淮论坛》2006,2(5):113-120
文艺未来论与文艺起源论和文艺存在论一起,共同构成文艺人类学的基本知识框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空想未来主义的抵触情绪,至今文艺未来论在文艺学知识域还没有成为普在性议题,所以,我们首先必须从确立文艺未来论的知识向度做起。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探求文艺理论话语的有效性和自洽性的过程中,好象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即当下所使用的文艺理论的话语系统是背朝历史,以全新的姿态进行自我言说,还是应该面对历史,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有的放矢的梳理,从而确立新的言说方式和新的话语系统。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对当代的文艺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发生背景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应该对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文艺理论的言说方式在当代的知识背景下进行深刻的再认识。对于已经无法纳入今天的文艺理论的话语系统的所谓“过时”的言说方式,可能已经在新的理论语境中丧失了其理…  相似文献   

8.
周兰桂 《学术论坛》2007,(10):149-153
文化转型与价值重建对传统学术与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后现代各种消费文化现象,文艺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失语症"的梦魇与尴尬,从而引发出文艺学界对文艺理论与研究的困惑、对危机的反思.文章就解蔽文论与文论家的"失语症"、实现当下文论与文艺的同步性发展、拓展文论创新的方法论视野展开言说与回应,探寻文化转型大语境下文论创新的逻辑前提,以期获得既具学理深度又富人文关怀的理论视阈.  相似文献   

9.
陆贵山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推动了关于文艺真实性、"恶的历史作用"、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历史责任等问题的大讨论,提出并建构了审美主客体的统一与倾斜、宏观文艺学、文学系统本质等重要文艺理论,主张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文艺学研究要富有开放性、包容性,尽可能综合一切文艺现象与文艺思潮,倡导"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文艺学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美学 ,作为文艺理论的基础学科 ,在当今文化批评风靡全球的浪潮之下并未处于边缘境地 ,却依然故我地占据着应有的地位。究其原因 ,在于它是文艺理论生长的根系之一 ,离开了它 ,即使再时髦、再新潮的文化批评也只能变成末日的恐龙 ,因找不到可以使自身得以成长的营养而灭绝 ,这是源和流的关系。但是 ,发掘带有原创性的文论在“今人的话语都被前人言说过”的时下文坛是极为艰难的 ,它并不像能指的玩弄那样随处可见 ,而是一个求真的元问题 ,需要文艺理论家艰辛而带有天才性的工作才能实现。马龙潜教授新近出版的《当代文艺学—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一、事实描述 九十年代中国的文艺理论界已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界以至于整个社会科学界、人文科学界,几乎没有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当代形态的概念术语,更不用说理论范型与逻辑框架。我们一直是在通过他者(主要是西方)话语来言说自身,言说我  相似文献   

12.
文艺学已发展成为一个由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文化学、文艺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组成的二级学科。完善文艺心理学学科体系将对拓宽文艺学的研究领域、加深文艺学的理论层次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从而建构起一个由诸多分支学科和诸多功能组成的综合性整体性的文艺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兴的交叉学科——文艺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传播学,是文艺学与传播学两大类科学互相交叉地带生长出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或曰“边缘学科”。它是一门前途广大的当代新学科。当代新学科的建立主要是科学研究的高度综合化(应该指出,同时也进行着分化)的产物。从学科发展的内在因素看,这不仅是因为随着各门学科向广延发展,使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而溶合了,也是由于各门学科向纵深发展,需要相互借助彼此的知识和方法。于是各门新兴学科便应运而生了。(1)以文艺学为例。今天来研究文艺,如果就文艺研究文艺,即用文艺学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积累的经验成果,来研究文艺在当前的综合发展过程,已显得捉肘见襟,收获甚微。而文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却迭见新论。比如文艺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4.
自觉地对各种古今中外的场外理论进行理论转场是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理论转场过程中,场外理论必须面对当代中国的审美生活、置身当代中国的审美经验、言说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并将理论转场的本土化、当下化设定为构建当代美学话语体系的合法性、现实性的内在规定,才能形成总结中国审美经验、阐发中国文艺实践、具有强大信服力和现实影响力的当代美学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一、自由之身 文论以人类的精神产物文学为研究对象,其自身亦是人的精神产物.言说者的知识素养、生存方式、言说时的心理状态必然或多或少地呈现于批评话语之中.传统汉语批评的主体性尤其鲜明,并直接影响到文论传统的生成和沿续状态.而这种鲜明主体性和言说者身份的模糊性形成了有意思的比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艺本体论熊元义九十年代文艺学最重要的问题是文艺本体论和文艺价值论,而文艺本体论作为文艺学最基础的理论是各种文艺观分歧的焦点,因此。要建立当代科学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是探讨文艺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艺学的转换之根及其话语现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文艺学在本世纪三次转换中保持了其特有的学科定性即“根”,此“根”规定了中国文艺学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文艺学的根便是中国文化的人伦特质,表现为人伦本体的价值观、知行统一的实践理性以及整体性思维方式。在本世纪的文艺学转换中,思想总是被及时地组织为话语,话语也总是被及时地转化为思想。中国文艺学始终在说着历史与时代要求它说的话,它说出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它并未“失语”  相似文献   

18.
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身份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其身份重建紧密相关,存在着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权威性、科学性、经典化,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反本质主义则主张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二者皆有可参借之处。  相似文献   

19.
文艺语言学论纲柳广民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语言学是文艺符号学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文艺学与语言学的交叉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文艺学与语言学的专业化使两门学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尽管文艺语言学是一门有着古老历史的学问,虽然这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艺的本质特性问题 ,历来是文艺学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当代文艺学的变革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凝结和体现在对文艺本质特性的认识不断推进和深化上面。回顾新时期以前的传统文艺学 ,是站在哲学反映论的基点看待文艺现象 ,把文艺看成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认识 ,是一种反映论或曰认识论的文艺本质观。新时期以来 ,当代文艺学在这个理论框架的范围内发生了一些变革 ,即由过去的运用哲学反映论原理阐释文艺现象 ,推进到深入探讨文艺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及审美特性 ,是为“审美反映论” ,不少学者都是沿着这一路径向前探索推进的。应当说 ,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