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的发展是一个从"自然个性"的"依附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到"偶然个性"的"独立的个人"("偶然的个人"),最终走向"自由个性"的"自由个性的个人"的历史过程。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的个人"作为标志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的范畴,不仅指向了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资产者及其"个性自由"的批判与超越,而且蕴含着马克思哲学对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自由的社会的个人"及其"自由个性"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重新理解个性自由及个性自由与法治国家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个性解放”是个人生产力的解放;个性自由是法治国家的价值目标;法治国家将个性自由和个人创造性生产能力的保护原则上升为法治国家原则.提倡在法治规范下的"个性自由和解放”,通过个人创造性劳动的自由发挥,创造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以此建构尊重个性、崇尚个性自由、发展全面个性的法治文化,以此建设中国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应当关注个性之"在"(本质),个性的生成和个人的生成是同一过程,都经历了从自在的存在到自为的存在、再到自由的存在的历史过程。个性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态——自在个性、自为个性和自由个性。个性价值是指个性对人的效用性,它存在于个性与人的关系中。个性价值本体的根据是人的有效实践,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个性价值的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而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自由。个性自由必须以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为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人的个性解放,这是人适应社会发展、走向进步与成功的保障,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关注和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个性解放。“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和和谐发展”思想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希腊神话通过主题、结构、意象三个层次体现了对自由的探索。主题上回应生命自由、生存自由的时代挑战;结构上强调对个性自由、选择自由的理性思考,提出了可贵的普遍性原则;意象上通过普罗米修斯、阿佛洛狄特、尼克神的观念意象,阐释自由的理性内涵。  相似文献   

6.
京派小说的形态和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域文化对文学流派和作家审美个性养育生成,大抵存在两种方式:一为乡土因缘,作家出生于特定的乡土,受祖先世代沿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趣味的笼罩,似乎带点遗传性地养成了某种文学气质。比如清代浙江文化以钱塘江为界,浙东重史,浙西重文,  相似文献   

7.
鲁迅精神的内核是他的自由精神 ,从文化心理方面看 ,鲁迅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无所顾忌的个性自由和奋然前行的自由意志。这是鲁迅区别于他人的自由精神——来自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 ,对西方营养的大量吸收。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探讨自由问题,不仅扬弃了自由的抽象性,使其具有科学的内涵,也揭示了自由本质上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是"现实的个人"走向"自由个性"的过程,是"自由个性"的生成过程,还揭示了实现自由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9.
时间与空间的相互转化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而对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却只是提供了必要条件。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内部的分工与专门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全面而快速的发展 ,而这种发展却是以人的个性的片面性发展为代价的。人获得自由是个过程 ,必然经历人的个性独立片面发展的阶段。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的时间与空间转换方式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郭丽双 《兰州学刊》2006,(4):22-23,123
别尔嘉耶夫在批判律法伦理学的基础上,以个性、自由、创造为核心概念建立了创造伦理学。他的伦理学构成了对人受法律、社会、集体奴役的一种批判,让人用人格主义的方式摆脱奴役,获得自由,创造性地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成为真正的个性的主体,这是别尔嘉耶夫伦理学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张三元 《学术界》2012,(1):270-273
马克思自由观的内容丰富而深邃,具有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的自由呈现出三种形态:自由精神、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自由首先是精神的自由,自由精神的本质就是真理本身;自主活动是对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提升,是人的主体性活动,是与人的全面发展同等程度的概念,是一种"自我决定"的"积极的自由";自由个性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质性内涵,是自由精神和自主活动的最高成果,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核心。把握这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对理解马克思自由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浙西《民族日报》自创办以来,一直担负着浙西抗战宣传急先锋的使命,推动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但同时,《民族日报》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他们在1940年至1941年间,对浙西《民族日报》进行了两次改组,原来报社内部的新闻工作者逐渐被替换,报纸的宣传内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被改组的《民族日报》虽然遭遇了重重磨难,报社内部的进步力量有很大的损失,但依然没有放弃同顽固派作斗争。考察浙西《民族日报》的两次改组,有助于理解浙西抗战及国共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唐程 《理论界》2014,(7):117-119
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看,自由个性并不止于是自我的实现。因为个人并非抽象化的、固态化的,而是具象化的、气态化的。在内外兼顾的现世感通间,自身与他人同呼吸共命运,共臻自由个性。自由个性并非彼岸的理想与目标,而就是此岸现实的行动。自由个性的现实就在人与物的同体共在间涌立——在人与物的互相成就间相互参与,在物与人的互相参与间相互成就。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以标示和表征人的发展状态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国内的人学研究中,人们对这两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却存在着诸多的误解。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把自由个性等同于人的自由发展,并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此类误读,造成了不少理论上的混乱,甚至完全颠倒了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之间的关系。为了消除这类误解或误读,本文拟对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之间的关系作一辨析。众所周知,马克思曾把人的历史发展过程区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它…  相似文献   

15.
曾羽霞  景遐东 《学术界》2013,(1):124-132,284,285
唐代江南地区顾氏家族作为传统的文化世家之一,家学传承极为丰富,有经义、诗文、书画等。与其他传统世家相比,顾氏家族中高逸清狂者数量甚多。顾况的祖辈、顾况、顾非熊都有"清狂"之举,他们精神中的共同点就是对自由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价值的体认。他们诗文创作中的个性色彩,正是其承继了家族传统中不断超越自我、寻求自由个性精神的人生哲学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6.
浙西词派是清词坛坫之上影响巨大的一个流派,其形成与《浙西六家词》的刊刻有着重要关联。《浙西六家词》是朱彝尊等人相与交游唱和的阶段性总结,六家词的结集为词派作出定名。六家词序标举姜张,推尊南宋的共同倾向,奠定了浙西词派之理论基础。而其长于咏物的创作实践更对词派之形成与发展等问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浙西六家词》的刊刻标志着浙西词派作为一个词人群体从此正式登上清词坛坫之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形成于苏联的合作教育学,一方面对忽视儿童个性发展的“没有儿童的教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另一方面在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尊重儿童个性、促进儿童个性自由发展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论文对合作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8.
自产生之初。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性元素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个体自由、个性解放与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整体现代转型交织在一起。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者对前者形成强势压制,激烈吁求自由与个性的知识分子纷纷向各种群体回归。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品格,是其个性魅力和创造性的基础.批评主体精神的自由决定着文学批评的高度,它包括心灵自由和思想境界两方面内容,批评家的修养是获取它的前提;批评个性是批评自由的另一表现,个性赋予文学批评以独立的存在价值和力量;批评的自由品格还体现在批评形式和批评的表达上,灵活和智性是文学批评的艺术追求.当然,自由不是无节制的放纵.作为一种文学权力的体现,批评需要遵循尊重文学、情理结合等原则.自由应该成为所有文学批评家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丁远坤 《江汉论坛》2006,(10):124-127
重视个性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之一。在历史的进程中,个性发展始终是一种动力,其魅力就在于它符合人类愿望——充分、自由的发展。人们业已察觉到:注重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培养主体意识,形成创造才能,提高个人价值,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教育既要培养会生产的人,也要培养会生活的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的生存及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