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关联性,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共性都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主题,个性就是“三化”的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有的同志说: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专门研究了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见《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1978年第12期《哲学研究》)的确,《矛盾论》中在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加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是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 一、理论的由来和发展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研究个性、特殊性,来概括共性、普遍性:在共性、普遍性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索个性、特殊性,这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关联性,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共性都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主题,个性就是“三化”的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既存在矛盾的普遍性也存在矛盾的特殊性,亦即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共性体现在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民族性、滞后性和较强的潜在性。个性则体现在历史的起点、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各有差异。把握住共性和个性,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曾提出了一个哲学界认为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就是著名的“矛盾精髓说”。那么,为什么说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呢?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没有明确地回答。而后来的哲学家们在解释这一命题时,却众说纷纭。如有的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普遍存在和特殊表现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其互相联结之后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结论是对对立统一规律学说的深化,是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结合笔者对南街村、华西村及温州的实地考察 ,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内部管理制约机制的普遍适用性、发展的趋势与潜力等方面 ,对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与评析。从中揭示出 ,凡是在具体实践中正确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结合本地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 ,都是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事物总具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便构成了事物的差异性,正如人类一样,除了具有共同的属性以外,还有肤色、语言、习俗,生活方式、民族传统等特殊属性,因而使大千世界异彩纷呈、各领风骚。邓小平同志创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事业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为中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分析是现代政府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运用科学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可以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效率。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是我们分析事物最根本的方法,在整个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各个学科都应该重视的分析方法,也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内外因分析法、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方法对我们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主权和统一是立国之本 ,是矛盾的普遍性 ,共性 ;港、澳、台地区的不同制度 ,不同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是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邓小平同志把毛泽东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 ,运用来解决港、澳、台问题 ,巧妙地把“一国”与“两制”有机结合起来 ,把国家主权与国家制度和谐统一起来 ,使绝对的“一”走向了相对的“一”,把绝对的“一”与相对的“一”辩证地统一起来 ,是对唯物辩证法“精髓”的深刻思考、科学应用、高度发挥和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其哲学基础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以往多从定性的角度对其哲学基础进行探讨,本文从广谱哲学的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的角度做更为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1956年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具体论述了艺术要有民族风格与民族形式,强调中国的东西有自己的规律,并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和革命表现形式的讨论,在哲学高度上重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系列关于“中国化”基本原则的重要论断,内蕴普遍原理与民族形式(共性与个性)、中国化与国际化、传统性与现代化等多对哲学辩证关系,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其二,中西文化要从两个“半瓶醋”“有机结合”为“一瓶醋”;其三,批判性吸收和借鉴西方“织帽子”的方法来织好“中国帽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础.根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文化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非常重要;根据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文化建设应坚持系统性原则;根据发展的观点,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创新;根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根据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原理,文化建设应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文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艾春香 《南都学坛》2000,20(5):88-89
邓小平运用共性与个性 ,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事物的运动发展 ,实事求是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新的观点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马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提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命题,也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的伟大事业。“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结合”的产物和表现。事物的根据是构成事物本质的内部矛盾。“结合”的根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二者各自趋向对方,它们的矛盾本性要求二者相互结合,它们的发展本性决定“结合”是过程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结合”的关键在于创造。创造引起发展,构成发展,推动发展。正是因为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才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实现二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结合”的辩证本性才得以现实地展开  相似文献   

17.
我党反腐败标本兼治的方针包含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这一重要哲学著作中,对矛盾的特殊性作了系统的阐发。它概括了中国革命的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了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文中提到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要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说无事无物、无时无地不存在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特殊性则是说矛盾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个性,构成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注意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由此提出一系列哲学命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对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概括。这样的提法,许多同志都是赞同的。但是,对这种提法究竟怎样理解,人们实际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总是这样那样地在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具体评价上表现出来。因此,正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深入领会毛泽东哲学  相似文献   

20.
人性和阶级性的对立统一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人类的共性世界上任何事物中,都包含着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面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这里,列宁对共性与个性(即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作了极为透彻的说明。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但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而存在。他们双方既排斥,又互相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又互相转化,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