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 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2.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3.
论宪法教育对宪政建设的价值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教育是指宪法知识、宪政精神和宪政文化的教化、传承、培植和发展的过程。宪政作为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本质上是制度规范、意识观念与行为方式等多层面的协调统一。宪法教育与宪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宪法教育对宪政建设的价值构造主要表现为宪法教育对宪法意识的催化价值、宪法教育对宪法行为的导向作用和宪法教育对宪政制度的孕育作用。  相似文献   

4.
宪法教育是指宪法知识、宪政精神和宪政文化的教化、传承、培植和发展的过程。宪政作为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本质上是制度规范、意识观念与行为方式等多层面的协调统一。宪法教育与宪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宪法教育对宪政建设的价值构造主要表现为宪法教育对宪法意识的催化价值、宪法教育对宪法行为的导向作用和宪法教育对宪政制度的孕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立宪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审视,西方的宪法文化强调的是个体主义、自由、正义和人性恶的价值观,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则是整体主义、秩序与人性善.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促进了宪政的产生,而在近现代中国的宪政运动中,由于传统文化中缺乏支持宪法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因子,从而导致宪政运动走向失败.因此,中国的宪政建设要取得成效,就离不开移植和培育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6.
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为了保障人权,而人权保障要真正得以实现则依赖于宪法和宪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其中违宪审查是现代宪政国家保障人权不可或缺的基本制度,违宪审查是实现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功能的重要途径.违宪审查和人权保障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学理关联,只有通过实施宪法、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民主权宪法原则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什么是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人民主权对现代宪法宪政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宪法的文本分析证实了人民主权原则已成为现代宪法宪政的首要原则。文章认为,人民主权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自卢梭系统提出以来本身也在不断进行完善、更趋理性,人民主权宪法原则亦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把人民主权的崇高政治价值和宪法的庄严规定真正落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是我国既定的治国方略,法治首先表现为宪政。维护宪法的相对稳定性价值、绝对至上性地位进而树立宪法权威,是宪政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和逻辑结果。在宪法变迁过程中,现代立宪主义国家在作出是否修宪的决定时无不保持高度审慎和克制的态度,并以穷尽释宪可能性为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人权入宪”——中国宪政史上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政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人权是现代宪法基本原则之一,并上升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和遵守的准则.这次修宪,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宪法,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宪法,是一部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的光辉文献,是我国在新时期治国的总章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斗纲领。为了认真学习这部新宪法,回顾一下我国宪法和宪政运动的一般历史概况,是有益的。我们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在近代和现代历史上,也曾经开展过宪政运动,制定过许多宪法。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宪政运动,就是争取民主的政治斗争。关于宪法,伟大  相似文献   

11.
在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上,保障人权的目的使二者获得了一致性规定。不过宪法和宪政并不总是一致的,而是背离和互动并存,有宪法无宪政以及有宪政无宪法的情形都有其历史原型。要开启宪法与宪政的互动之门,就必须强化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并使宪法成为真正的"法"。  相似文献   

12.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宪政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权利制约权力只有在宪政实践中才能得到保障。本次修宪为我国宪政实践的逐步展开、为真正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宪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以权利制约权也是一个全新课题。要使"纸上的宪法"转化为"现实的宪法",真正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相似文献   

13.
私有财产入宪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巨大的宪政价值。中国新宪法在总纲中通过确立私有财产的地位、扩大私有财产的范围以及建立私有财产限制的救济制度,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在宪法的实施中,尚存在宪法的司法化与解释、权利分配与私有财产的尊重以及私有财产限制中的程序正义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宪政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宪政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成功地解决了组建全国新政权和新民主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宪政的衔接转变问题,并为新中国的宪政实践做了杰出的奠基和开局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及其制宪行宪经验,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走向司法化是宪法发展的客观趋势。在我国,宪法司法化的障碍主要是认识上存在误区。宪法的法律性决定了宪法可以而且应该司法化。宪法司法化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宪政的基础与依据。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完善和补充,它体现了宪法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我国宪法的四次修正案体现了宪法规定由国家公权力向公民私权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国家的整体意识向公民个体意识,由一党执政向全民参政,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并始终贯穿民主和谐思想。宪法修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宪政意义,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财政宪法学初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政宪法是经济学与法学交叉的研究领域。财政宪法学用财政分析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宪法与宪政问题,是一种独特的宪法学理论派别。其基本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本体论、历史论、价值论、范畴论、运行论等部分。对财政宪法学的研究,可以为重构宪法学的理论基础探寻新的理论方法,为探索中国的宪政之道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的宪法、宪政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宪法、宪政是建构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政治法律资源和深层次的基础结构及基本架构。中国宪法构成了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中国宪政构成了建构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应当大力提高和增强全社会的宪法、宪政、宪治观念,为建构和谐社会打下深厚的宪政、法治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的视角考察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首先在认识上必须还宪政以本来的面目,即宪政首先是"限政",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其次,进行宪政建设还必须依法治党,即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法规来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通过党的各项具体制度来保证国家的宪法和党章成为党组织和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再次,进行宪政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权的教育与训练,这也是中国实现宪政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进行宪法和宪政建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并且在非洲大陆具有重要的影响。埃及宪法经过封建帝国征服时期、殖民地时期、独立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 ,在其国家政治和宗教传统的影响下 ,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制宪特点。其现行宪法即 1 971年永久宪法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埃及宪政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