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社从南宋后期发源,至清末民初活动达到鼎盛。地域上,江苏、浙江、北京、上海之外,粤闽湘黔等多地也兴起词社;人员上,戈载、"晚清四大家"等词派首领纷纷建社。此时的词社与词派产生密切因果关系,从而引导了当代词风。另外,词社领袖通过提携成员、刊刻词籍、发布词论等方式,在推动词学建设上起到重要作用。而词社活动时间的长短,也对词风变迁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先秦两汉时期的社祭活动,存在着官方和民间两个系统.在西周时期,社祭活动由官方主导,既是一种重要的国家宗教礼制,也是维护贵族统治的有力工具,民间的社祭活动要受到官方的制约.自春秋以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官方对社蔡的控制力减弱,而民间社祭活动却不断发展,社祭的政治性和宗教性逐渐淡化,社会性和娱乐性日益增强.到了汉代,社祭成为盛大的民间娱乐活动,实现了从国家礼制到民间节庆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施蛰存、戴望舒、刘呐鸥、穆时英、杜衡等上海现代派热衷于现代都市生活,执著地追求先锋艺术.他们通过自身的"话语实践",表现出锐意创新的先锋文化身份.因为上海文化的商业性与娱乐性,其文化身份总体上呈现出都市性、先锋性和商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杨萌芽 《云梦学刊》2010,31(5):93-98
超社、逸社是清末民初两个重要的遗民诗社,由私交甚好的一批士大夫组成。这两个诗社在上海的文学活动持续了三年多时间,他们通过频繁的雅集来切磋诗艺、纪念先贤、酬答饯行,既借以抒发亡国之痛,又在精神上相互慰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遗民诗社,他们也引发了不少非议,其历史处境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相似文献   

5.
吴伟业是复社领袖张溥的弟子,被列为复社"十哲"之一.对复社来说,由于吴伟业在科举与文学上的成绩,复社的地位与影响大大增强.就吴伟业而言,由于加入复社,他的功名与仕途之路既春风得意又危机四伏.从实际行动来看,吴伟业对复社的相关活动,从衷心拥护却不肯全力以赴,逐渐发展到坚决站在斗争的最前沿,成为复社党魁.明亡后,吴伟业对复社的发展经过、功过是非作了全面的反思.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想认识,对吴伟业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的生成轨迹与发展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的培育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政府直接运作到社会组织孵化、再至政社合作推动的渐进社会化过程,呈现出一个多元发展的格局.在机构发展实践过程中主要面临代表性问题、自主性问题、技术性问题等困境.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政府在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体制中应突出政府采购的制度建设;社会工作机构运作方面需要施行渐进市场化措施,从政社合作向企社合作拓展;机构能力建设过程中须重视个性发展,同时注重技术型与价值型相结合的品质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7.
粮票在一年内从被世人遗弃,变成了收藏的宠物,迅速走俏各大都市市场,受到千千万万集粮人的青睐。1993年秋,全国各地集粮活动形成一个高潮,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等20多个城市,每天都有许多人在市场上进行粮票交易,星期天的人数更多。有些粮商千方百计从国家粮食单位的票  相似文献   

8.
胡适是中华教育改进社的主要成员,参加了该社的成立和初期的主要活动.胡适在参与该社活动当中,与北京教育界同仁、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孟禄访华、国语国文教学、学制、庚款退还等问题上存在不小的分歧.这些分歧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学术、派系利益背景,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教育界内部、北京大学与其他七校之间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参与“汶川地震”灾难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功能互补、组织互信、资源互享是政社合作关系快速建立的基本要素;而职能定位偏差、权力关系较衡、经费供给分歧是政社合作关系在维系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建立健全灾害社会工作的政社合作机制,可以从理念建构、模式建构以及路径建构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网文 《家庭科技》2007,(4):19-19
1.不要去买当天和第二天的票以及一个星期以后的票.当天的票和第二天的票一般便宜的都被卖出去了,剩下相对贵的待售;一个星期以后的票一般折扣少,因为航空公司可以慢慢卖,不是很急.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年鉴社和安徽年鉴社共同主办、承办的第11次华东地区年鉴协作会于2003年11月6-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上海、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省市的年鉴工作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梁热出席了会议,并向  相似文献   

12.
董雪静 《兰州学刊》2005,(5):297-300
<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描写了先民于"社"地举行祭祀祈望农业丰收的同时,亦进行祷告人类自身繁衍的奉祀活动,并最终用"会男女"的形式得以落实.祭社逐渐成为民众欢聚的一个节日,社庙也由神圣的宗教场所发展为男女青年的恋爱狂欢之地.  相似文献   

13.
明代浙江湖州府岘山结文学社团的现象颇多,前后继踵.在几乎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从正德年间的"苕溪五隐"社到万历年间的"岘山逸老社",文学活动绵延不绝.从正德到嘉靖末年(1508-1566),以刘麟为中心,形成了从"苕溪五隐"社到"岘山逸老社"的演进过程.刘麟等人去世以后,岘山社或有中断,但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以后,许孚远薪火相传,复举岘山社集.他们有着基本相同的理学思想和丰富的风格,与前后七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1998年6月19日,作为上海社联成立40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由《学术月刊》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上海文化·都市文化·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社联新楼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档案馆、《解放日报》社和《学术月刊》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会议对上海文化、都市文化、海派文化各自的内涵、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曾肖 《天府新论》2007,(5):129-135
明末复社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文人社团组织。根据复社内部自身的变化与崇祯朝政治的联系,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兴盛期,从崇祯二年至崇祯六年,包括尹山大会、金陵大会、虎丘大会三次大型社集,复社主要是开展社事活动,参加科举考试,科考上的成功使复社声势广大,蓬勃发展;分化期,从崇祯六年至崇祯十四年,复社卷入政治权力的漩涡,先后与温体仁、阮大铖等展开斗争,社事活动只是小型、团体、局部的社集,复社内部政见分歧,力量出现分化;衰亡期,从崇祯十四年至弘光元年,随着北京城破,阮大铖的继续迫害,南京城破,复社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6.
文明戏在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商业化的演出模式成为文明戏在上海生存发展的重要推进力,而民鸣社则是上海文明戏运动中的代表,其演出剧目及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代表着中国初期话剧运动的最高水平.文明戏的得失成败,与上海市民社会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而不单纯是话剧艺术本身的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7.
《月泉吟社诗》为宋末元初最具影响力的诗社--"月泉吟社"之社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诗社总集,更是我国第一部田园诗总集.其作者大多为故宋遗民.由于对蒙元政权的不满,集中诗作对陶潜之退隐不仕深致追慕,并藉春日田园之景物,寄寓故国之思与遁世之意,可谓新的时代环境下诗人创构的新的"桃花源"."月泉吟社"之活动形式及社集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际,由于历史的惊人相似,效仿、祖述者,颇不乏人,作用甚剧.  相似文献   

18.
改造社是"五四"运动以后,在江西出现的开展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组织。从改造社创立背景、创建过程、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活动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改造社是江西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改造社的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早期传播与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淞滨吟社是民国初年周庆云、刘承干等人模仿宋元之际遗民吴渭的"月泉吟社"在上海创办的一个遗民诗社.1915年刊刻的<淞滨吟社集>涉及的内容颇广,其中以吟咏晚明历史最为详细,主体思想倾向表现在对弘光帝的骄奢淫逸和马士英、阮大铖等为代表的贪功、腐朽官僚集团的愤慨与嘲讽;对弘光王朝诸臣之间不团结的义愤;对大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党争的关注;对以史可法等为代表的忠贞、节义之士的赞颂;对离乱社会的女子,尤其是身份低贱的宫女、妓女的称颂等五个方面.淞滨吟社为代表的民初遗民对晚明历史的文学表达,呈现出了明显的遗民之思,其积极性和消极性是互存的.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票起拍单价与成交单价二者之间的特征呈现出2010年底前相对稳定,2010年底及2011年初成交单价大幅超过起拍单价,但总体上二者相互促进稳步上升态势.影响重庆地票交易价格的成因主要包括地票用途、竞价累积效应、地票票面面积、拍卖方式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