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犯法     
<正> 一金圣叹指出,同样一个题目,(《水浒》能够。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并把这称之为“正犯法”:“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江州城劫法场后,又写大名府劫法场;何涛捕盗后,又写黄安捕盗;林冲起解后,又写卢俊义起解;朱仝、雷横放晁盖后,又写朱仝、雷横放宋江”等等。他在内文的评点中,还具体地指出这些相似的情节如何被描写得“犯而不犯”的道理。先说打虎。金圣叹指出,《水浒》“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其搏人,写虎搏人又能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我们必须根据毛主席的教导,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充分开展对《水浒》这部书的批判,充分发挥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它宣扬了一条投降主义路线,塑造了宋江这个投降派的典型。宋江,是一个地主阶级分子。他混进梁山农民起义队伍后不久,就以阴谋手段架空了梁山起义军领袖晁盖,继而篡夺了领导权,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修正晁盖坚持的革命路  相似文献   

3.
学风种种     
“评”《水浒》的年头,发生过一桩一般人也许还不曾留心到的“花边新闻”:姚文元控制的《红旗》,发表了一篇题为《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文章。里面列举金圣叹的罪状之一是:“象‘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之类的歌谣,都被删去”。这也是一桩“冤、假、错案”。查贯华堂本《水浒》,金圣叹不仅没有删去这首歌谣,而且还就这首白胜唱的歌谣发了一通赞妙的议论。虱子多了不咬人。金圣叹早就给清朝皇帝杀了头,给他多加一条罪状,金圣叹则是无所谓的。但它却透露出一个消息:评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文章,那作者根本用不着去看一看金圣叹腰斩过的《水浒》,尽可信口雌黄,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这其实是那时的“标准学风”。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发现,“四人帮”里头那些专写大批判文章的大人物,可以  相似文献   

4.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金圣叹点评《水浒》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把鉴赏作为个人心灵的一种寄托形式,使评书成为自己的艺术再创造,表现了显著的“创造性的背离”倾向,在阅读和点评《水浒》时表现出“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容与其间”、率性而为、潇洒随意的才子品性。金批《水浒》中三个问题的出现并非金圣叹有意为之,而是其率性任情、狂放自然的个性使然。  相似文献   

5.
《水浒》作者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否定晁盖的农民革命路线,把他作为颂扬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反衬,肆意歪曲晁盖的英雄业绩,其用心是非常明显的。过去的《水浒》评论,也大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为宋江及其投降主义路线大唱赞歌,极力贬低晁盖,抹杀梁山农民起义的革命路线。当前,在评《水浒》中,认真分析一下晁盖以及作者对他的歪曲,对进一步识别《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分清什么是革命派,什么是投降派,提高路线斗争觉  相似文献   

6.
1975年8月14日,毛主席发出关于评论《水浒》的重要批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张国光先生连续撰文,对金圣叹及其批点的《水浒》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金圣叹“不是丑化,而是美化了宋江形象”。这牵涉到金圣叹批点《水浒》的立场和动机,是《水浒》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下面谈一点看法,与张国光先生商榷,并就正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武汉获悉,胡北大学正在筹建《水浒》研究资料与咨询中心,由著名《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专家张国光总负其责。这个中心将广泛收集海内处出版的各种《水浒》版本以及评论资料,《水浒》评论家李卓吾、金圣叹等《水浒》评著,研究李卓吾、企圣叹的沧著也在收藏之列,该中心对于《水浒》研究的专著也予以收藏。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不仅重视小说、戏剧中主角的评批,也相当重视配角的评批。他对《水浒》中次要人物的评批非常精采(参见拙文《金批〈水浒〉配角论》,交首届金圣叹学研讨会论文),他的金批《西厢》也是如此。他在金批《西厢》卷二《读法》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条又提出了配角形象的作用沦(本文金批引文全据拙编《金圣叹全集》第三册,文中只刊页码):  相似文献   

10.
评金圣叹批改《水浒》的问题——兼与张国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四十多年以前,鲁迅就对金圣叹作过较为精当的评述(见《鲁迅全集》4卷《谈金圣叹》、《“论语一年”》)。解放后,学术界的同志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对金圣叹批改《水浒》的功过问题,展开过讨论。在持褒扬观点的一派中,张国光同志在1964年4月号《新建设》上发表的《金圣叹是封  相似文献   

11.
拙文《两种〈水浒〉,两个宋江》在《学术月刊》(1979年7月)发表后,魏克明同志发表了《金圣叹与〈水浒〉》(载《解放日报》1979年9月21日)一文提出驳难。魏克明同志不考虑他所用来作为论据的金本的反动序批文及噩梦,并不是金圣叹的由衷之言;却指责我无非是“简便地”“用  相似文献   

12.
晁盖与宋江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水浒》学会筹委会及湖北省《水浒》研究会、北京市《水浒》研究会、浙江省《水浒》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全国第三届《水浒》学术讨论会于八五年七月三日至七日,在秦皇岛召开,到会的有全国知名的学者、教授、以及研究工作者、编辑工作者近二百人。收到论文一百多篇。大会讨论了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1、水浒的成书年代;2、“施耐庵文物”、传说的真伪与“托名”说的是非;3《水浒》的版本问题;4 水浒的作者、主题思想、著作权等诸问题;5 《水浒》艺术的面面观;6 金圣叹评改《水浒》的功过问题;7 《水浒》及《水浒》研究工作与其他小说的比较等等。讨论中有的学者提出:近年来,对《水浒》著作本身的研究较多,今后,对这部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4.
对于金圣叹腰斩《忠义水浒全传》,一般论者只注意到他是出于思想方面的需要,而很少注意到他也是出于艺术方面的需要,这是一个缺陷。金圣叹是杰出的文艺批判家,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要求很高,当他对一部作品动大手术,砍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使之成为“全本”时,他不可能没有艺术着眼点,没有艺术构思。实际上,他非常重视自己评定加工的七十回本《水浒》的艺术性,认为凭这种艺术性,他的“古本”完全可以压倒《忠义水浒全传》。  相似文献   

15.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盖棺论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有些人物在“盖棺”以后却长期不能“论定”,明清之际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金圣叹就是其中之一。近十余年来,对金圣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巨大贡献,基本上已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者所公认,但对金氏思想的评价却仍有很大的分歧。这个分歧主要是由金批《水浒》、《西厢》,特别是由金批《水浒》中所表露的一些互相矛盾的评语引起的,论  相似文献   

17.
应该如何评价金本《水浒》?这是三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一大公案。吴志达同志之文读后,恕我直言,堪称丑化论的代表作;文化大革命前,全面否定金圣叹之文虽有,然亦莫能及。此文竟奉胡适之见为圭臬,且又大加发挥,作出金圣叹评点《水浒》就是为了“诅咒农民起义”,“丑化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师院张国光同志最近撰文,认为萧相恺、欧阳健两同志在《金圣叹〈水浒〉评改动机探》(见《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二期)一文中盛赞金圣叹是具有“自由、平等思想”、“市民意识的‘启蒙思想家’”,读后为之一快!同时指出《动机探》批判一九六四年讨论金圣叹的三派,不该“一致认  相似文献   

19.
《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浒》)诞生六百多年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这不仅是由于《水浒》场面广阔,人物繁多,构思蕴藉巧妙,形象鲜明生动,而且还在于对水泊梁山起义军的兴起、发展及其失败全过程的描写,赋予了《水浒》强烈的反皇思想。我们认为:《水浒》之所以反赃官,而是为了证明“皇帝昏昧”;揭露“皇帝昏昧”,铁证是庇护赃官。金圣叹所说的“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虽是站在反动立场上对《水浒》的诋毁和攻击,但在客观上是极符合《水浒》实际情况的,也是《水浒》具有反皇思想的最好说明。 可是,自七五年以来,《水浒》只反赃官,不反皇帝,在学术界好像是已经作了定论。若如此,《水浒》既然不反皇帝,当然也说不上具有反皇思想的问题。我们的看法则与此完全相反,认为《水浒》不但反赃官,而且也反皇帝,甚至还富有较深刻的反皇思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不妥之处,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20.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水浒》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南宋以来,开始在民间流传。起初只是口头传说,后来出现了话本。宋朝,罗烨所著的《醉翁谈录》中,记载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有关《水浒》故事的话本小说目录。但具体内容无从窥知。宋周密《癸辛杂志续集》载有宋末画家龚圣与所作的《三十六人赞》并序,其中已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组织在一起了。《三十六人赞》所列姓名、绰号和《水浒》基本相符,其中有一点显著不同,即“三十六人”中有“铁天王晁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