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拟容取心”一语,出自《文心雕龙》《比兴》篇的赞语中。对“拟容取心”的解释,长期以来,多以为是既描绘其外貌,又摄取其实质的意思。如1963年出版的,陆侃如、牟世金两位先生合著的《文心雕龙选译》(下),就已将“拟容取心”翻译作“比拟事物的外表,摄取其精神实质”。而首先把“拟容取心”作为“拟容取心说”来提出的,则是王元化先生的文章《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发表在1978年第一期《文学评论》上,后收入《文心雕龙创作论》)。因此,要解释“拟容取心”的含义,还得从王元化先生的文章谈起。  相似文献   

2.
<正>北宋时的周敦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文所以载道也”(《通书·文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文章一定要反映作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也就是要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的立场.这具体体现在文章对其所讨论的对象所持的褒、贬态度上.那么翻译时应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根据翻译的原则,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或文字忠实地传达原文,亦即作者的思想,这样,译文也必须载原文所载之道了.原文是褒,  相似文献   

3.
“篇章”这一概念,在我国古代,人们常理解为文章,凡是独立成篇的文字,都称为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史记·儒林列传》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的说法,到了清代,阮元在《与友人论古文书》中说:“屈辞成篇,故曰文章。”现在,文学早已队广义的文章中分化出来,形成单独的门类。关于“篇章”,古人也有一些论述,《论衡·正说》说:“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将”.《文心雕龙·章句》也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古代的“字”也就是今天的词,它们的意思是说,写文章的时候,必须先有词,…  相似文献   

4.
对《墨经》中关于“且”的一条《经》文和相应的《说》文 ,历来异说纷陈。详尽考察前人成说 ,并予以去伪存真 ,可以得出如下四点结论。 (1 )《经》文的“且言”二字当互乙 ,《说》文的“石”字当为“后”之误。 (2 )《经》文的意思是 :“且” ,说的是将要 (成为 )这样。 (3)《说》文的意思是 :从事前说以后用“且”字 ,从事后说以前用“已”字 ;说当前的事也用“且”字 ,像从事前说以后一样。 (4)《经》《说》全文 ,是在说“动词之时差”———“过去现在将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符号学思想传统的国家,《周易》就是古代中国人建造的一座符号宇宙。 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皮尔士(Peirce、C、S)曾说过:“对于符号,我的意思是指任何一种真实的或复制的东西,它可以具有一种感性的形式,可以应用于它之外的另一个已知的东西,并且它可以用另一个我称为解释者的符号去加以解释,以传达可能在此之前尚未知道的关于其对象的某种信息。”(《皮尔士手稿》第654号第7页。这就是说,符号是一种可感知的媒介物或表达形式,它一方面与它所代表的对象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又与一个相应的心灵的表现者即“解释者”发生联系。根据皮尔士关于符号的定义,我们认为,《周易》有两种符号——卦画符号和文字符号。在这两种符号之间有三层意义平面,卦画与它所表示的“物象”是第一意义  相似文献   

6.
反语又叫“倒反”,就是正话反说,就是故意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反语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方法,运用也比较普遍。但在中学语文修辞教学中,常常有人把反语给搞错了。那么,如何辩认反语修辞格呢?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反语的特点是“说者的口头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还原法”加以检验,就是把所要分析的语句按其相反之义还原成正话,然后看这正话与上下文意是否一致。如果  相似文献   

7.
抑扬,是中国传统的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之一。历来为文章大家们所重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爱有憎,有褒有贬。文章作品为表现作者对事物的褒贬情绪,于是就形成了抑与扬的辩证技巧。“抑”就是贬,批评的意思;“扬”就是褒,赞美的意思。刘熙载先生在《艺概》中说:“抑扬之法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下面着重谈谈“欲扬先抑”的技法,因为同学们作文时运用抑扬法的机会最多。欲扬先抑,就是作者为肯定和褒奖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让人景仰。这种以退为进的技巧,显然是符合艺术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和一些分析《藤野先生》的文章,在谈到《藤野先生》的线索时,都认为《藤野先生》是以作者自己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我觉得《藤野先生》这篇叙事散文,该是以人物(具体地说:是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的。线索,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脉络。”纵观《藤野先生》全文,确实如文题所示,自始至终写的是藤野先生,即,文章正是用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一主要脉络,把表现作者思想和藤野先生的品质,那些材料串连起来的。当然,文章也确有一些地方没写藤野先生,如,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了作者“对东京失望的情绪”,确  相似文献   

9.
黄念田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后记》中说:“先君以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间任教于北京大学,用《文心雕龙》等书课及门诸子,所为《札记》三十一篇,即成于是时。”据此,已故著名“龙学”家牟世金先生指出:“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上大学讲坛,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说明从黄侃开始,《文心雕龙》研究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龙学。”。因此,具有现代意义的“龙学”已有了近八十年的历史。八十年“龙学”的发展,结出了颇为丰硕的果实。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大陆已出版《文心雕龙》研究专著70余部(种),发表研究文章1600余篇;香港、台湾已出版专著50余部(种),  相似文献   

10.
《翻译宣言》(世界文学翻译大会,纽约,1970年5月)指出,除了忠实传达原文意思之外,“他们(指译者——笔者注)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节奏、音韵、结构和风格”。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钱钟书说:“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的内容和形式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也时常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度越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  相似文献   

11.
一、各家的看法 对于东巴文字创制时和发展中是否受到汉字启发与影响的问题,各家看法不一。 唐兰先生说:“世界上旧有的及现在还存在的文字,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和中国文字(指汉字——笔者)有亲属关系的。中国西部有椤椤(指彝族——笔者)么些(指纳西族——笔者)等文字……”唐兰先生的意思是汉族的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之间有着亲属关系。李静生先生认为:“纳西先民创造的文字不可能与汉字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复古的倾向”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他早年在日本拟办文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所谓“复古的倾向”显然是指文字上喜欢简古,把四个字浓缩为两个字,即为此种倾向的表现。那时的维新派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改良过的文言文(“新民体”)写作,而革命派当中一部分人为了跟他们划清界限,便采用古色古香的魏晋风格的古文,而且喜  相似文献   

13.
“所”字是古汉语中用得既广且繁的一个词。《说文解字》云:“所,伐木声也,诗:伐木所所”。然而《诗经》今本皆作“伐木许许”。这是描摩伐木声音的象声词。今人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说》说:“所,金释所,象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户亦声。本为动词。”这是说“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是“所”的本义了;古书中又有“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这个“所”是表概数的数词;还有“爰得我所”(《诗经·硕鼠》),这个“所”是表示“处所”意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课本《孔雀东南飞》注释,一般精当简明,但也有个别地方似觉不确或有误,这里提出来,希望共同讨论。一、“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后一句注:婆婆还是嫌我织得太慢。按:这里“故”译“还是”,虽有文字根据,但此句用此义解不当。句子中用“还是”,是说明这种意思:前后两种情况相比,没有变化。可是这里没有这个意思,这里不是说,以前怎样现在仍然怎样。应该说  相似文献   

15.
《鲒埼亭集》是清初大史学家和大文学家全祖望的文集。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历来学者对全氏之文推崇备至,“因为谢山先生选辑资料的矜慎,写出文章来征引事实的详确,清代学者是再没有人能及到他的”。梁启超先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给以高度评价说:“若问我对古今人文集最喜爱读某家?我必举《鲒埼亭》为第一部了。谢山性情极肫厚,而品格极方峻,所作文字,随处能表现他的全人  相似文献   

16.
《上大人》是比《三字经》更通俗的贩卖孔孟之道的大毒草。在旧社会,小伢发蒙读书,初学写字,就是在一种印着红字的本本上照着描写,叫做“描红”。描红本上印着的第一句就是“上大人”。还有一种是纸牌,老年人玩过这种牌的相当多,上面印的也是《上大人》。全文很短,只有二十四个字,三个字一句,一共八句:“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它的意思是:至高无上的大圣人,就只有孔老二一人而已,他教了三千学生,其中有七十来人是贤人,你们这些小学生(八九个人),要好好地以孔老二说的“仁”作为标准去做,就可以晓得周礼了。有的地区,《上大人》中不是用的“孔乙己”,而是“邱乙己”;不是“可知礼”,而是“福禄寿”。换来换去,意思仍然一柞。“丘”是孔老二的名字,用“邱”代“丘”,是避讳的意思,“邱乙己”与“孔乙己”一样,都是孔老二。“可知礼”改为““福禄寿”,这意思就是照孔老二的“仁”去做,就有福有财有寿,实际上是“可知礼”的变种。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其思想倾向却和《史记·游侠列传》有类似之处.这一点前人评论《水浒传》者曾经讲到,我以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司马迁著《史记》的思想倾向,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游侠列传》里面.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史记》,说“是非颇谬于圣人”,主要即指《游侠列传》这类文章.汉明帝说司马迁不是“谊士”,王允说《史记》是“谤书”也都是指司马迁写《游侠列传》这类传记而言.在司马迁以后,历代的史书就很少再有《游侠列传》这样的文章了.特别是到了元明文化专制严酷的时代,官家的史书更不可能再有《游侠列传》那样的文字.但《游侠列传》这样的史家传统,却被小说家所继承了.其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的,就是《水浒传》.  相似文献   

18.
陈望道先生的《文法简论》(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以下省称《简论》)是以功能观点研究汉语语法的一部代表著作。它主张以功能为中心,“从词和词的联系和关系上,也就是用组织的功能的观点来研究文法”。(见《简论》,下文凡未注出处者同此)功能是什么呢?《简论》为功能释义时,举例说,我们可以说“流水”、“水流”,一个“流”用在附加组织,一个“流”用在串合组织,就是“流”有这两种功能。我们不能说“吗流”、“吗水”,便是“吗”在语言组织中没有这种功能。可见“功能”指的是词在语言中排它地相结合的作用,《简论》将它概括为“词在语文组织中的活动能力”。这样把语言中各个成素的功能,升华为语法学上的一个方法论原则,就是“功能说”。《简论》的功能说,既不同于语法学中的意义说,也不同于形态说,并有别于单一的句法功能说或词的结合功能说,因而是别树一帜的。现就其主要论点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史记》和《汉书》,是历史巨著,也是散文巨著。一些评论者认为,《汉书》武帝以前的纪传,是“承袭”、“直抄”、“照搬”司马迁的《史记》,很少改易,如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说:“《汉书》的文字,武帝以前事,大抵直抄《史记》文字,很少更动。”这当然有一定道理,因为《汉书》中有五十多篇文章的取材与《史记》相同,并且有很多地方确实用了《史记》的原文。但是,我们如果把《汉书》与《史记》的重叠部分仔细对照,就不难发现班固往往在关键之处,通过增补、删削、易位、改写等多种手段,在不太露痕迹的情况下,改易了《史记》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文章风格。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关于表示肯定,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认为:“表示肯定,一般用肯定句式,有时也可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还可以用否定的反问句式。”除此之外,究竟还有没有别的表达方式呢?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提纲》中提出了“否定作用的模糊化”,认为:“有些词语的否定形式跟肯定形式是一个意思。”(例如:好不容易=好容易;差点儿没/不=差点儿;难免不=难免等等)笔者认为,还有一种可以表示肯定的方式,那就是故作否定的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