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作者认为劳伦斯对其小说中对主要人物刻画出了不同的自我,他那探索“自我为何”的行为,正如希腊人所说的“认识你自己”。在主要小说《虹》中,劳伦斯采用分析式或内省式的自我表现方式,对其典型人物厄秀拉进行了生动的刻画。人物刻画体现了劳伦斯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作家所处时代与社会的风貌。本文试图剖析她的“内心戏剧”,反映出劳伦斯笔下人物的自我形态的转变,也对文学史上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识这个重要领域从新的角度作有趣而博恰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邱华栋的《教授》和阎连科的《风雅颂》是表现当代高校知识分子精神状况的两部长篇小说,二者均以古典主义立场观察现代知识分子的行止,呈现了物质和权力如何腐蚀知识分子的灵魂,从而使其走上异化之路的可怕图景。人文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办?两篇小说给出了绝然不同的答案:《教授》试图给人指明一条通往救赎的道路;而《风雅颂》则既是一曲知识分子回乡无望、救赎无门、反抗无力的哀歌,又是一篇知识分子无处诉说孤独的心灵愤书与绝望神话。  相似文献   

3.
个体的发展无法回避成长问题,因此产生了纪录和探究人自身发展的成长小说。成长小说记录了小说主人公心理日渐成熟、自我形象日趋完善的过程。19世纪法国出现大量成长小说,《红与黑》通过描写主人公于连的成长经历,生动刻画了主人公复杂的自我形象和精神世界,成为19世纪法国成长小说再现自我方面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侯桂新 《云梦学刊》2011,32(1):95-9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知青小说对前期作品中的理想主义进行了彻底解构,最具代表性的文本包括孔捷生的《大林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大林莽》对理想主义进行反思和质疑,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与历史的关系。《黄金时代》以性为突破口,强调个人话语,通过将人物行为非道德化的手段,瓦解意识形态对个人的压抑,客观上解构了知青小说的理想主义叙事。  相似文献   

5.
小说在杂志上分期连载始于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纪》,它旨在吸引读者逐期购买,但由于连载时间过长,未能达到辅助行销的目的。出版小说有利可图,激发韩邦庆将未竣稿的《海上花列传》以分期连载形式刊出,从而出现近代第一个小说杂志《海上奇书》。但它以单篇小说为主打作品,未能成功地抓住读者,无法与单行本小说抗衡而停刊。从甲午战争开始,社会剧烈动荡,为报刊小说的繁兴提供了契机。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希望借小说影响普通民众,传播政治思想,从而创办了政治色彩浓厚的《新小说》杂志。《新小说》具有崭新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为后出刊物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庸小说不仅有精彩的武功描写 ,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庸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 ,这种影响表现在武功描写、人物设计和理想追求三个方面。正是由于金庸将《周易》学说融入到他武侠世界的武功、生活和理想之中 ,融入到对历史和现实、人性和人生、社会与文化、英雄与人格等的思考之中 ,因此 ,他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新才子佳人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渐成潮流的城乡交叉地带叙事中的重要类型。它并非传统文学书写中才子佳人模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情爱波折中映现着城市/乡村、现代/传统的复杂纠葛。乡村才子凭借知识建构城市精英这一主流身份相对而言从易到难的历程,是近三十年人文知识分子处境的缩影;而他们与乡村佳人之间基于知识资本之有无的关系历程,在强化男性中心的性别文化格局时,也塑造着女性的被动性。然而,对乡村佳人的占有,无法真正消除乡村才子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心灵漂浮体验,并不能使其获得精神拯救。  相似文献   

8.
追溯漫长的中国历史,与其说每一时代社会的发展是人才的发展,倒不如说是科学的人事决策带来的发展.社会及各团体都是由人构成的,而人只有科学地管理,讲究人事决策的艺术,才能体现人的价值和实现人的最大值.在我国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凡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无不讲究人事决策艺术.因为事情总是要由人来做的."人存事兴,人亡事废",就是说"用人得失关系到事业成败",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谭斌所著<用人之道>(华夏出版社)正是揭示了这个真理.在当今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事业蓬勃、国盛人兴之时,进一步学习用人之道,探讨人事决策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浩帆 《学术论坛》2015,(1):101-106
刊行于民初的《眉语》是我国第一份女性文学期刊,在中国小说史和新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但一直未受到世人关注。以《申报》登载的《眉语》广告为中心,结合《眉语》以及其他资料的相关记载梳理考证《眉语》的刊行情况,可得出如下结论:《眉语》的主旨在于"游戏"和"消闲",娱乐女性,悦性怡情;《眉语》的刊行时间为1914年11月至1916年5月,共出版18期;《眉语》通过突出女性特色、刊登西洋名画及美人名媛照片、赠送爱情画及裸体美人名画等营销策略,取得了较好效益,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眉语》曾被政府查禁,而这极有可能是其停刊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奇境》是乔伊斯·卡洛尔·欧茨自认为写的最为艰辛的小说,书中最突出的主题是人类对自我的追求。本文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主人公杰西在不断变化的生存困境里对自我追求的历程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不断改变的外部环境中,个人尽管试图通过及时调整自己适应环境来掌控命运、感知自我,可是最终也无法逃避烦恼、恐惧和绝望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1.
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 ,透过大量家庭锁事、风俗风情、闺房闺情 ,再现了历史与自我双重负荷之下的女性自身价值的失落与寻求。它从或一个侧面显现出在西风东渐、尤其是“五四”大潮的洗礼后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渐次强化。单从文学史的角度看 ,女性对自身价值的寻求过程构成了现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12.
约翰·契弗(John Cheever)是当代美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以描写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的郊区文学家.在小说《茫茫大海》中,契弗以高超的叙述技巧,揭开了美国中产阶级华丽面纱下所暗藏的伦理危机.在种种不可靠叙述中,从叙述者毫不矫饰的内心袒露中,窥见美国中产阶级一直以来小心翼翼遮蔽起来的个人生活;窥见琐屑、庸常、不登大雅之堂的种种细节;窥见存在于夫妻、代际关系之间严重的伦理异化和伦理缺失.不可靠叙述策略的使用不仅拓宽了文本的主题意义,扩充了阅读的审美效果,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读者阐释的维度.  相似文献   

13.
《中外小说林》是近代著名小说家黄世仲兄弟辛亥革命前在广州———香港创刊的一份文学杂志 ,它包括其前身《粤东小说林》(1 90 6 )、《中外小说林》(1 90 7)和《绘图中外小说林》(1 90 8)。该杂志刊登文学理论、小说、通俗文学和翻译小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倾向 ,它比内地曾朴等人创办的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的《小说林》还要早一年。由于《中外小说林》主要是在香港出版 ,内地馆藏甚少 ,且不是全部 ,因此该杂志长期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就《中外小说林》的沿革、内容作了准确的介绍和评论 ,对版面格局三大块 ,即小说理论、小说著译 (包括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 )和俗文学的主要观点、思想意蕴、艺术成就及其意义作了钩玄提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甘丽娟 《齐鲁学刊》2006,(5):109-112
坪内逍遥在1885年发表的《小说神髓》中提出了写实主义小说观。他的小说观以批判以往劝善惩恶文学观为前提,通过对两者在描写内容、人物塑造和情节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戏作文学的不足和缺陷,实现对其传统的超越,真正完成了日本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对日本近代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一生对《桃花扇》评价甚高,对《桃花扇》的研究也用力甚多。他幼时在阅读《桃花扇》时感动落泪,后又熟读成诵,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沉郁慷慨地朗诵其中曲文。他在创作《新罗马传奇》时,曲词宾白和情节关目对《桃花扇》多有袭用和模仿。在《小说丛话》中梁启超对于《桃花扇》在"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和"寄托之遥深"三个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梁启超对《桃花扇》的接受既是晚清民国时期《桃花扇》接受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可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一窥他的文学思想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英国二战后的重要小说家拜厄特(A.S.Byatt)一直是当代英美小说批评界的关注对象.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占有>在近20年来国内外各路评论家的著述中已经成为一部"现代经典".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该作品评论一直呈现为"维多利亚传统"和"后现代"各执一端的对立现象.<占有>在叙述形式方面表现出的"后现代"特点,恰恰是该作品予以质疑甚至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刘炳范 《齐鲁学刊》2007,(2):110-114
《世态》是战后日本著名作家织田作之助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具有典型的无赖派文学特点,它以自嘲手法对战后日本混乱的社会现实、人们苦难的生活及卑琐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刻揭示;它又是一篇私小说,真实反映了作家的心理世界和思想特点;它也是一篇元小说,鲜明体现了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浩 《理论界》2006,(9):198-199
福克纳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一书中大胆地使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以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独到的思想深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体制腐朽没落的根源,无情地批判了压抑和摧残人性的清教主义、奴隶制和种族主义,表现了身处历史变革之中的南方人的精神危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福克纳的作品通过象征强烈地表现了对被蹂躏者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愤慨、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心,体现了鲜明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9.
史传文学对中国小说文体的影响在以往的论述中被奉为圭臬,因而小说文体本身的特性往往在这种强调下被悬置.本文以虚构性为前提界定《桃花源记》作为小说文本,论证其在传统叙事模式基础上,采用了独特的限知视角、倒错时间和诗意背景,从而构成不同于史传的小说审美特性真实性、惊奇、双重语境、移步换景.这种创格出现在小说创作主体的群体尚未自觉的魏晋“前史时期;’,体现了中国小说叙事多元性的潜在因子.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写作是1950年代共和国文学体制中的有机部分,郭沫若《女神》在50年代的修改与再版,体现了普通话写作的意图与规约.对欧化的清理与整顿,对文言与方言的扬弃,以及添加注释便于普及,形成了《女神》在特定时代的版本注释文化,同时构成《女神》经典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