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志琴 《河北学刊》2012,32(3):221-224
本文以近代保定城的市政建设为例,揭示保定城的发展轨迹与近代保定城"一文一武一衙署"的城市功能衍化历程。具体从直隶总督署的修建、莲池书院的创立、保定"练兵"与近代军事院校的兴建三个方面分析与探究了保定城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凸显出政治功能、文化教养功能和军事功能以及这几种功能的叠加、互动与转换。  相似文献   

2.
以近代社会的变迁及与之相应的"古今中西"之争为背景,中国哲学也经历了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与走向近代的总的历史过程相应,中国哲学在折射近代社会变迁的同时,本身也不断取得了近代的形态,这一近代化的过程既受到中国古典哲学与近代西学的双重制约,又蕴含着其自身演进的内在逻辑.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知行之辩、价值观、人格理论、形上智慧等方面,对这一过程作一概览.  相似文献   

3.
以个人为基础的权利概念进入中国后,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一方面对权利概念内涵的个人要素有所体认,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制与修正,最终没有形成西方以个人为正当的权利理论而是倾向于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构建权利正当基础.近代民权与人权概念的运用、演变及交锋集中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权利正当性的思考.近代中国权利正当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中国权利文化特性、推动权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梧州“岭南古代佛城”的文化定位和弘扬“牟子精神”,创议两广共建“珠江—西江佛禅民俗文化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佛禅及民俗文化资源相通的特色突出明显,以构建文化带的方式串接起来,可以促进珠江—西江水系地区及辐射地区,乃至海内外的佛禅及民俗文化的交流合作,并从文化和民间友好交流上对接与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5.
邯郸市马头生态工业城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发展生态工业城的必然性,调查了邯郸市马头生态工业城的现状,详细分析了马头生态工业城自身条件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并运用战略管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的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生态工业城的成功案例,制定出适合马头生态工业城实际的产业定位战略.  相似文献   

6.
龙州近代化的开启是依托中法战争作为外部的突变性动力,以"纯跳跃性"的非常规发展方式突破了传统现代化发展递进规律,其近代化进程中受粤商的商业文化影响深远.然而,自身发展缺乏工矿企业推力和铁路运力的外部牵引,导致了近代龙州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正处在城市时代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沿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研究城市运行规律,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要求在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中,外来移民成为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移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近代城市史研完的一个重要课题。湖北省社科院袁北星研究员所著《客商与汉口近代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是对这一研究领城的重要开拓,该书记录了近代汉口的工商业辉煌以及众多客商的奋斗梦想,为读者展示了近代汉口作为商业移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清代榆林城商业的发展以及榆林城与周边地区商业的区际联系,认为榆林城商业的繁荣发展肇始于军需、得益于蒙古游牧民族和内地商业往来,清代的榆林城则发展成为陕北沿边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而榆林城与陕北内陆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贫乏,商业联系疏远.商业中心与经济辐射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体现,所以,清代榆林城为陕北地区商业中心的观点是与史实有偏颇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商业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来探讨历史上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9.
对日本来说,科学精神是在自身传统的积淀与外来南蛮学、兰学、洋学的冲突与融合中而成长起来的.其成长的过程是受日本现代化模式制约的,"由来于接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基本态度.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①.这使日本的科学精神形成了自身的特质,一方面,它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它又要时刻承受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外来压力.由此可见,贯穿日本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进程的基本矛盾是:一、挑战与应战的矛盾;二、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卢征良 《兰州学刊》2009,(10):207-211
近代中国水泥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先后成立了中华水泥厂联合会和中华水泥工业联合会。在当时的情况下,水泥同业组织成为沟通政府和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促进了双方的信息互动,为政府的决策和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张謇与南通近代城市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一般的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模式不同,南通既不是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模式,也非由外贸起因进而发展成为商业贸易中心的模式,而是以乡村家庭手工业为依托,通过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的工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城市化的。从“一城三镇”的田园城市格局、“以工兴城”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全方位、立体形的城市建设思路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南通的近代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代市民社会团体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当了官府与广大市民之间的中介。近代城市市政建设及公益事业的扩展,正是在市民社会团体与官方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在此过程中,已具雏形的市民社会团体在城市近代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整合了自身的集团凝聚力,发展了自身的权限。  相似文献   

13.
陈为忠 《兰州学刊》2013,(12):22-27
1701-1804年间云台山与大陆相连,导致海州湾水陆态势巨变,引发海州港口和城市出现兴替.门户港从卞家口移到新浦,再移到大浦,最后移到老窑海港.城市方面,新浦依托水陆交通条件发展成为地区商贸中心,与行政、文化中心海州城共同构成区域中心城市.淮盐生产与交易中心板浦在海灌分治后成长为第一大城市.海港门户地带于1935筹划连云市,但直到1984年城市建设进展不大.近代海州城市格局不是今日新海老城与滨海新城构成的一市两城的格局,而是新海城、板浦城、连云市的三城对峙格局.另外,近代海州经济发展滞后主要在于战争时常打断基础设施建设,阻碍现代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运动是由传统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过渡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城市的兴起实质是工商业经济为自身的发展开拓空间的运动,是现代化运动为自身开拓空间的活动.中国城市化运动自近代兴起,20世纪初获得了初步发展,许多学者和政治人物都对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进行了宏观的瞻望和规划.这些规划一方面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运动日益发展的结果,同时,这些思想本身又推动并指导了当时的城市化运动,并且对于今天中国的城市化不无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明科学家以传统气论的气本、气化和气物感应三大观点来阐述宇宙万物的本原、发展和联系,促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在晚明时期达到历史高峰.但晚明气论自然观由于自身植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以及固有的物质观和方法论缺陷,与西方近代科学所依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不合辙,无法引导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转型和变革.  相似文献   

16.
几年以前,著名中国近代经济史专家汪敬虞先生曾经提出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即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不发展构成“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①我个人以为,从经济结构上具体体现“发展与不发展”的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乃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分化与粘连并存,亦分化亦粘连的格局.所谓分化,指中国民族资本按照世界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随近代经济成长而分化为不同的经济利益集团,它与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程度成正比;所谓粘连,既指近代民族资本经济同先前封建农业宗法经济的历史瓜葛,亦指新兴民族资本自身分化程度低下,商业支配产业,以至不能适应近代化大生产的需要.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分化与粘连并存、发展与不发展并存的宏观态势作一尝试性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史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是史学争鸣中的核心理论问题,同时也是近代史学界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这一过程中,史学理论体系的探索对近代史学流派、史学批判意识等方面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近代史学理论的自我定位和自我完善,进而对近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个人为基础的权利概念进入中国后,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一方面对权利概念内涵的个人要素有所体认,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制与修正,最终没有形成西方以个人为正当的权利理论而是倾向于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构建权利正当基础。近代民权与人权概念的运用、演变及交锋集中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权利正当性的思考。近代中国权利正当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中国权利文化特性、推动权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矛盾本质的三位一体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矛盾本质,就是发展了的矛盾自身.因此,只要我们认识了发展了的矛盾的结构形式,也就认识了矛盾本质的结构形式.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具有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特性,但这特性只有在矛盾双方的联系推进为内在联系,也就是发展为本质关系时,才完全实现.这说明,矛盾的发展,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观相比较的层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既具有民族独立与人民生存的历史继承性,又面临确立个人权利正当性的时代任务,是近代以降中华民族追寻自身独立和富强的历史产物.它所遭遇的问题,以及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民族特色告诉我们,在与西方世界共享某些普世价值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自身又有着迥然有别的民族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