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物业纠纷矛盾探源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业概念被引入中国后,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物业服务发展.各种矛盾随之产生.这些矛盾严重影响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也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这些矛盾的妥善解决一定要通过法律途径.本文运用了归纳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物业纠纷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形成物业服务纠纷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法律分析,明确各主体的法律地位,厘清主体之问的法律关系,探寻追成物业服务纠纷的根源.同时从行政、司法和立法三个角度提出解决物业服务纠纷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物业收费纠纷的法律问题进行论述。首先分析了物业收费难的形成原因,然后对物业收费纠纷的法律解决提出具体的对策,并提出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程序,即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解决物业收费法律纠纷,进而促进物业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区新闻     
《社区》2005,(14):15-16
北京市社区物业纠纷可在调解委员会解决2005年6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和朝阳区司法局联合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社区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隶属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各社区调委会中还增设有物业纠纷调解小组,吸收物业公司负责人或房管干部为小组成员,专门调解社区内发生的各类物业纠纷。据了解,该街道辖区内的物业管理还不成熟,物业管理方与业主之间经常发生纠纷,其中该辖区内的某物业公司仅去年就因物业纠纷到法院立案起诉273件,目前仍有50余起案件法院尚未判决。同时,在去年香河园全地区调解的民事纠纷中,物业纠纷…  相似文献   

4.
王喜江 《社区》2005,(17):30-31
目前,北京市注册在案的物业管理企业已达2310家,实行物业管理的总建筑面积2.97亿平方米。在住宅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物业纠纷也随之逐年上升,而矛盾则突出反映在公共利益的纠纷上。在这种情况下,有社会学家提出,解决老旧小区或新建小区的矛盾,完全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从事社区调解物业纠纷的组织,或在小区内成立一个巡回法庭,以此来缓解目前的小区纠纷……2005年6月29日,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在所辖的9个社区全面推开社区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风焰 《社区》2006,(11)
2005年10月31日,北京朝阳区法院对“物业官司”判决不执行的57位业主采用“堵被窝”的方式实施强制执行,又一次将物业纠纷如何处理这个“焦点”推向了炽热状态,引起轩然大波。有业内人士断言:这对解决久拖未决的物业纠纷会产生一定的效应,但对业主与物业的和谐相处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位记者历经半年时间,对北京市昌平区法院一宗物业费官司强制执行案的背后展开了调查,揭开了当前物业费官司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的日益增多使得纠纷的解决方式成为研究的重点。这种纠纷有其特殊性,往往涉及当事人的根本利益,而当事人之间又存在相邻关系和共有关系,需要维持和谐的生活秩序。纠纷的解决需要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应采用诉讼、非诉讼的手段,以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构等作为调解主体。这既是业主解决纠纷的内在需求,又是国家应当大力推动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的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7.
因自然资源的取得、使用和流转引发的纠纷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多,一个理性的社会应当有多种纠纷解决途径,为纠纷主体选择适宜的解决方式提供保障.本文通过探究自然资源纠纷的内涵,从自行解决方式、行政解决方式、司法解决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中国资源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现状、存在问题、完善建议进行了阐述,以期寻找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纠纷解决制度设计,提高资源纠纷的解决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关于物业纠纷案例的数量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在于纠纷防范与化解的力量分散,纠纷发生后的解决渠道过于单一。从社会协同的角度看,防范和化解物业管理纠纷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进行协同治理:政府主动引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居中斡旋,物业公司保质服务,业主委员会积极协调,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同时,物业管理的各方参与主体要构建有效的协同治理衔接运作机制,实现各方主体功能的耦合。  相似文献   

9.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在一定程度上给法官造成"诉讼累",应该对此种处理方式进行反思:司法确实是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定纷止争的手段很多,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共性也需要诉讼机制的创新。以所在基层法院审理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为基础,分析其处理方式的不足以及此类纠纷发生的缘由,同时提出应对纠纷发生的诸多举措。  相似文献   

10.
陈凤山 《社区》2013,(27):34-35
提起“业主维权”这个词,人们通常认为是指住宅区的业主向开发商或其聘用的物业服务企业维权。比如,希望公开物业费的收支和使用情况,希望改善物业服务水平,以及解决停车位、会所、幼儿园等配套的纠纷。往往伴随着这些维权行动,业主们会顺势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尤其是与物业服务企业矛盾不可化解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航空知识产权纠纷可仲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航空事业的日益发展,航空知识产权纠纷也随之增加,而仲裁则是解决航空知识产权纠纷的有效途径。航空知识产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不仅有其学理基础,而且有其现实基础,与调解、诉讼相比较,它在航空纠纷的解决方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通过建立健全中国仲裁法律法规体系,借鉴国外先进仲裁经验,加大中国航空知识产权纠纷仲裁的配套与完善,落实航空知识产权纠纷可仲裁性的可行性途径,可以充分保障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财产国际争议中的冲突及其解决——以文化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差异使得文化财产国际争议中的相关冲突加剧,因此,以文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考察文化财产国际争议中的外国公法适用、善意取得以及时效等相关法律制度所体现的文化背景和法律传统,认为应将文化财产作为区别于其他一般物品的特殊物对待,并对既有规则进行相应修改或发展,使得在扬弃既有规则的前提下形成一套更具灵活性和更注重文化意义考量的综合性方法,同时在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时使文化意义得到尊重,各方主体间的利益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采取的是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双轨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关键是明确行政机关的处罚权限。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采取了不同的知识产权侵权行政保护的立法模式,决定了不同行政管理部门的不同行政处罚权限。应修法解决双轨制所带来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关系,确立司法作为私权最后保护屏障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争议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目前我国通行的几种建设工程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指出争议裁决委员会(D ispute A d jud icationBoard简称DAB)是目前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争议的最佳方式,提出我国建筑企业为更好地解决工程合同争议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角色商品化权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对于实践中发生的诸多角色商品化权纠纷案例,依据现有著作权法、商标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都存在着不足。这导致现有法律对于解决商品化问题缺乏针对性。只有确立独立的商品化权形态并依据利益平衡原则建立相应的法律保护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角色商品化现象引发的问题。在构建我国角色商品化权法律制度过程中,需要对角色商品化权的主体、客体、内容、保护范围及损害赔偿方式等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设计。  相似文献   

16.
:依托我国现行法律 ,对悬赏广告的法律地位和性质 ,悬赏广告中的遗失物或遗忘物 ,悬赏广告的法律纠纷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应尽快立法规范悬赏广告 ,在目前形势下解决悬赏广告纠纷 ,应本着诚信、公平原则 ,承认悬赏广告的单独行为性质 ,顾及各方当事人利益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蜕变的过程中其纠纷日益复杂化,与之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也逐渐多元化.同时,作为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国家法律制度在当今的农村社会纠纷解决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法律与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共同建构了当下中国农村社会中的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冲突法所要解决的问题起因于法律制度的地域性,因此,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不但不会成为冲突法方法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发挥作用的障碍,反而会构成与冲突法有效连结以解决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理论基础。冲突法的意义在于司法管辖权与立法管辖权的分离,各司其职,协调地解决跨国纠纷。对于跨国知识产权案件,由相关国家行使立法管辖权,而由另一国家行使司法管辖权是国际社会共管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应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规则统一性、严格时效性、管辖自动性、突出司法性、强制执行性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WTO成员的各种争端,并对WTO各协定作出了颇具创造性的解释。目前,中国面临汽车产业政策、税务减免等贸易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对外国图书和音像产品的贸易权和销售服务等4个WTO争端,中国应积极应诉,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0.
国际商事仲裁中,双方当事人未提出管辖权异议时,仲裁机构可主动提出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异议提出时限的规定应特定化;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优于国际商事合同;在管辖权问题上我国可采用"并行控制"制度,建立"中止程序";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财产保全不应成为必经程序,我国应明确规定,仲裁前当事人因情况紧急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