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金城同志,字固亭,河南襄城县人,生于1886年。开封医学院毕业后,为协和医院大夫,曾在上海参加“一二八”战地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论坛》2008,(3):F0002-F0002,F0003
王毅,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发表中国哲学、文学、史学、民间宗教、古典园林、造型艺术、“文化大革命”研究等方面的著述数百万字。近年来主要从事对中国专制社会晚期制度形态的研究,其成果集中于2007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论坛》2008,(3):F0002-F0002
王毅,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发表中国哲学、文学、史学、民间宗教、古典园林、造型艺术、“文化大革命”研究等方面的著述数百万字。近年来主要从事对中国专制社会晚期制度形态的研究,其成果集中于2007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论坛》2010,(5):F0002-F0002
来新夏,浙江萧山人,1923年生于杭州。194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1949年在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师从范文澜教授,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1951年春至今,  相似文献   

5.
去年夏天我有机会拜读了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中国古典诗词曲研究家郑骞先生校点的《南词韵选》和他的论文集《景午丛编》,获益良多。郑骞先生出生于1906年,字因百,又作颖白,吉林省人。二十年代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6.
吴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913年 1月出生于江苏武进。 1937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曾参加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毕业后,先后任重庆朝阳大学法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大夏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 1951年全国高校调整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客家学研究中心主任。曾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召集人,中国古代史和史学史双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华侨史学会顾问、上海…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字季龙,笔名禾子等。浙江嘉兴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1932年获燕京大学硕士学位。后任北平图书馆馆员,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 广州学海书院导师;1940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兼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历史学  相似文献   

8.
O熊先生.听说您主编的15卷本、600万字的《上海通史》即将问世,此事引起了学术界、特别是上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能否谈谈此书写作的背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自1956年建所以来,一直将上海史列为研究重点,领导层易而重点不易,岁月流动而重点不动,旁搜远绍,探赜索隐,冷凳寒窗,风雨无间。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已编写、出版了《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辛亥革命在上海》、《五四运动在上海》等多种大型专题资料汇编。1978年以后,历史所的学者又编写出版了一长串上海史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海史》、《上…  相似文献   

9.
<正> 范文澜是与郭沫若并称的中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范文澜的史学道路既具本人的典型性,又有普遍的意义,因为他代表了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一批“国学”根柢深厚、严谨正直的学者,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斗争考验,终于实现了向唯物史观跨越的学术——人生道路。一、国学名家范文澜(1893—1969)字仲沄,出生于浙江绍兴。1914至1917年,他在北京大学文科国学门就读,曾师从音韵学家黄侃、陈汉章和古文学派学者刘师培。1923年以后,即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并与顾颉刚相过从,应顾之约,组织朴社,编辑出版书刊。1925年,他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值五卅运动爆发,上街参加了反帝游行。随后他开始阅读宣传新潮流的书籍,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南开支部书记。后因党的组织遭受破坏而失掉关系。他在大学所教课程有经、史、文学课,自编讲义,为学生所欢迎。在北京,除在北京大学任教外,又在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课,最忙每周上课三十小时  相似文献   

10.
葛金芳     
葛金芳,男,1946年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68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1981年兰州大学中国土地制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起在湖北大学任教至今,现为湖北大学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史学会、中国经济学会会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断代史以两宋为基地,十多年来出版了《宋辽复金经济分析》(39万字)、《中华土地赋役志》(44万字)等专著5部,其中《雾横帷墙-古代宦官群体的文化考察》(22万字)一书被译成日文在日本东京…  相似文献   

11.
严复,字几道,又字又陵,生于咸丰三年(1853),卒于民国十年(1921),享年六十八岁。他幼时无资聪慧,文章诗词出类拔草。十三岁时考上沈文肃、葆帧所创设的船政学校,二十三岁被派往英国海军学校,主修战术及炮台等专业课程。每次考试他都名列前茅。他最擅长数学,其它学科如伦理学、进化论、社会学、法律学、经济学等他都潜心钻研。这段时间的学习为他后来在中国学术界和翻译界成就一番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归国后,在北洋海军学堂当教授。因义和团运动,移居上海匕年,他的重要译著大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后来曾任京师大学堂(即现在…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充分认识到范文澜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对其生平与学术的研究已经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研究者的观点存在分歧,而众说纷纭或许正是学术繁荣的一个标志。范文澜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还有较大的开拓空间,随着新史料的挖掘、研究视角的转换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会有更丰富的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3.
(一) 关于《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思想体系,在学术界曾引起热烈的争论。范文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里说他“完全站在儒学古文学派的立场上”,而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哲学上倾向于唯物主义,不同于玄学和佛学。”茅盾同志则指出他的“二元论倾向。”最近《文学遗产》上发表了  相似文献   

14.
李志清教授与法语教学及研究李志清教授,1944年出生于上海市,196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8年执教于西安外国语学院,1978年调入山东大学,1993年晋升为教授。李先生曾在法国国家教育研究所、贝藏松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斯汤达大学法语系进...  相似文献   

15.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3):F002-F002
秦大虎(1938-),山东蓬莱人,教授。10岁参加部队文工团,1956年考入浙江美院附中,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曾先后在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和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工作。1985年从部队转业回美院,曾任中国美院党委委员兼油画系支部书记、主任,  相似文献   

16.
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是由一九五四年“汉民族形成问题”的争论而引起的。当时,范文澜同志在《历史研究》发表了题为《自秦汉起中国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的文章,提出了汉民族形成的问题。范老认为秦汉时代的汉族已具备了形成民族的四个条件,汉族是在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民族。范老的文章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有的同志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我在去年的“历史研究”第六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与范文澜同志论划分中国妇录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标准问题”对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中的将西周划人封建社会的理论根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拙文发表后,我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先后看到郑昌淦同志所写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从西周开始吗?”以及及由王忍之同志执笔的集体创作“对中国通史简编的几点意见”等文。这些文章中也都曾对范同志的区别一个社会形态与另一个社会形态的标准问题提出了批评。可见国内学术界人士对范  相似文献   

18.
1936—1937年中国学术界的战时财政主张张鸿石抗战前夕,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已迫在眉睫的严酷现实,在国民政府着手进行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准备的同时,中国学术界围绕着如何解决战时财政问题曾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主...  相似文献   

19.
《丘逢甲研究———1984年至1996年专集》简评裘汉康丘逢甲是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著名的诗人。对于这样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应该怎样实事求是地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内地学术界曾经有过不同的意见,也曾流传过一些对于丘逢甲的不实传闻。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汉民族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是我国境内最大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长期以来,学术界忽视了对作为我国主体民族的汉族的研究。在民族学研究中,汉民族未给予应有的地位;在民族史的研究中,汉民族史的研究常常被淹没在通史和断代史的研究之中。50年代范文澜先生发表《试论中国自秦汉时代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一文,引发了汉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曾使汉民族研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此后30多年,汉民族研究一直十分沉寂。当国内汉民族研究踟蹰不前之时,国外的一些汉学家却乐此不疲。前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