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北大中型国有企业比较多,国有企业下岗失业问题严重,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落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不仅影响了就业问题的解决,而且导致东北地区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东北三省先后成为社会保障改革试点省份,试点的目的就是"做实个人账户",即养老保险基金中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不被统筹账户占用,根本的途径是扩大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和改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我们不能仅仅在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上做文章 ,个人账户制度也并非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良方。政府和社会在通过个人账户制度将人口老龄化风险转移给个人的同时 ,又使自己陷入了另一种风险之中。真正应对的办法只能是努力把生产这块“蛋糕”做大 ,相应的措施即为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和提高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3.
有关养老保险新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完善社会保障试点方案中在养老保险领域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 :首次明确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开管理 ;降低个人账户的资金比例 ,个人账户将只由职工个人缴纳 ,企业不再缴纳 ;明确提出建立企业年金 ,并首次明确了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和运行模式。试点方案仍存在未能解决的问题 ,如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机制、个人账户的支付方式、“中人”的欠账问题等。试点地区应当在落实已明确的政策的基础上 ,对尚存在的问题有所探索 ,以加快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本的关系已经成为近年劳动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热点。文章以中国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运作模式为例,分析了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分割的社会保障现状,对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进行了解释。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应该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放在首要的位置;适当增加“统账结合”的社会保障模式中个人账户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的一项社会政策和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它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一旦产生,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按照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这对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意识,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群众监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个人账户的作用已经受到了普遍的肯定,但是其中的个人账户规模问题却引起很多争论,这种争论也正代表着筹资模式的分歧。筹资模…  相似文献   

6.
养老金新政:新旧养老保险政策的替代率测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东海  丁煜 《人口与经济》2007,(1):69-74,68
本论文通过模型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下作了比较分析,发现在同样的精算假设下测算,改革之前的养老金替代率要明显高于原来预计的目标替代率,其主要原因在于在个人账户空账的条件下,个人账户假设的利息率是比较低的,而做实个人账户之后,资本市场可以获得合理的利息回报,个人账户积累的效率提高,加上基础养老金比例增加,是改革后养老金目标替代率没有下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健康老龄化——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 《西北人口》2007,28(2):125-128
江苏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近几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本文简述了江苏人口老龄化的历程、特点及江苏社会保障体系“十一五”目标与成效,分析和提出了实现健康老龄化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挑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养老金替代率作为反映养老保障制度慷慨程度的一个重要相对指标,其适度水平将有利于提高国民对制度实施和制度改革的信心。针对目前讨论最热的延迟退休、做实个人账户以及市场化投资的问题,本文将以养老金替代率为切入点,根据现有政策进一步细化养老金替代率模型,测算不同退休年龄和投资收益率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并以此为基础对制度参数的调整和有关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现状与完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账户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平稳运行和制度可持续发展,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保险需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模式选择下个人账户运行的分析,探讨了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个人账户目前运行的情况,对个人账户在现行模式和管理制度下,能否实现其费用控制和纵向积累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只要加强个人对自己未来健康的责任,定位好个人账户的政策功能,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账户积累管理办法,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个人账户积累是可以实现的,从而可以使个人账户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个人账户的功能与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明确定位个人账户问题的实质是公平与效率问题,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从名义筹资负担比率和实际筹资负担比率来看,个人账户的筹资不公平;是否弱化个人账户功能对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影响不大;但弱化个人账户功能有利于统筹基金的平衡运行;而在填补统筹基金缺口方面,相对于降低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和提高个人自付比例,取消个人账户是更优的政策调整方案。因此,作者建议,应逐渐弱化并取消医保个人账户,并通过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完善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等方式来实现从弱化到取消个人账户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杨雪 《人口学刊》2006,(5):40-45
欧洲传统的福利制度造成了贫困陷阱和财政陷阱的产生,为了增加劳动力供给和鼓励就业,欧盟对劳动力税收和救济金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欧盟主要针对失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金政策、最低工资政策、提前退休制度、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减免政策以及对有孩子家庭的激励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对改革的成效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退休年龄是否应该调整?——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诣 《西北人口》2006,(5):32-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医疗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压力。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19世纪50年代制定的,退休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退休年龄,因而是否应该调整退休年龄也成为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我国应该提高退休年龄;但是,推延退休也面临一些矛盾,因此有学者提出目前应维持现行退休年龄。本文对正反两方面观点分别进行归纳梳理并介绍了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ing a fertility decision and child care cost into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with public educ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se public policies on fertility. We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income tax, which finances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and public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increases fertility. On the other hand, with a constant tax rate, a change in the allocation from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to public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decreases fertility and, with a constant social security tax,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tax on fertility is neutral.   相似文献   

14.
出生性别比失衡与社会政策的柔性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世青 《西北人口》2008,29(6):69-73,78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日趋严重.不进行治理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目前采取的一些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等。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产生改观,但要实现全社会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化需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放弃男孩为首选的生育偏好。这种观念的转变和形成应从社会政策入手和进行调节。根据个体生命周期中不同的个体和社会需求.依靠教育政策、生育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政策及退休政策等具体的社会政策对女性和独女户家庭进行关爱和倾斜.通过利益导向创设出生女有福气的生育观和“关爱女孩、尊重女性”的性别价值现。在实施社会政策时,应发挥各项社会政策的灵活性;同时各项社会政策之间应该具有联动性和协调性。此即是社会政策的柔性调节。  相似文献   

15.
董红亚 《西北人口》2009,30(3):80-83
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基本养老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点来抓。照护具有综合性特点。在基本养老中处于重心地位,是健全完善基本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照护工作,发展照护事业具有现实性、紧迫性,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可从确立政府主体责任、大力发展照护机构,切实加强社区照护,努力培植照护文化等角度全方位确立起照护支持系统,切实提高基本养老质量,从而实现老有所养。同时,构建以照护为重心的基本养老体系.浙江有条件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6.
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是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美国社会保障退休金确定机制:在退休年龄方面,实现了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的相对分离,通过引入“全额领取年龄”建立了“早减晚增”式初始退休金调节机制;在计算办法方面,建立了基于个体的、全国统一的基本保险金额计算办法,并通过分级加权实现了收入再分配和减少老年贫困等功能;在待遇调整方面,建立了基于生活成本调整的退休金指数化自动调整机制。立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践、借鉴美国退休金制度设计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改革的方向是引入较为宽松灵活的退休政策、待遇计发与全国性指标挂钩以促进全国统筹和制度公平、增强待遇计发对参保和缴费行为的激励作用、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待遇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基本前提,假定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退休年龄为最优平均退休年龄,通过建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下的最优退休年龄动态模型,以陕西省人口数据和养老保险相关数据为基础,测算了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陕西省最优平均退休年龄。得出结论:满足社会福利最大化时,陕西省最优平均退休年龄将会从2010年的58.4岁,逐步提高到2020年的59.6岁,进而提高到2030年的61.3岁。  相似文献   

18.
日本护理保险的制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困境,日本政府以建立护理保险制度为突破口,拉开了社会保障基础体制改革的序幕。经过8年的制度运作,日本护理保险的制度效应得失并存,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老年护理服务的"由国家到地方"、"由官到民"和"由家庭到社会"的转型,初步达到了制度设计之初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带来公平性、地方财政困难和制度整合缺失等问题,对护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9.
利用CSS2011调查数据,探讨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人经济地位越高,与农民的社会距离越近,家庭经济地位与个人文化地位越高,与农民的社会距离越远;居住空间条件越好,与农民的社会距离越远;与邻居互惠性交往程度越高,与农民的社会距离越近。研究认为,在城镇现实的体制和制度环境下,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可以缩减城镇居民与农民的社会距离,提升他们对农民的心理接纳程度:一是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措施,遏制并缩小目前城镇内部和城乡之间的住房不平等程度;二是创造理想的社会交往环境,促进城镇居民与包括邻居在内的社区其他居民和进城农民之间的互惠性交往。  相似文献   

20.
Social security policies often focus on replacement rates, which indicate retirement income or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n relation to preretirement income. The higher replacement rate among the pensioners would ensure that the ageing society would have sufficient income to lead a normal life after retirement. This study examined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the income replacement rate of Malaysian Employee Provident Fund (EPF) retirees. The analysis was based on a nationwide survey conducted in 2013–2014 among EPF retiree. A logit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likelihood of selected socio-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ncome of the retire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round 62 % of elderly has lower retirement income compared to their preretirement income and it makes them more vulnerable to unpredictable events and financial conditions.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income replacement rate of elderly could be strengthened by investing in ageing workforce, raising retirement age, enhanc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of low income groups and restructuring employment. These may in turn increase the availability of skilled workers, enhancing the national productivity, increase the income security of retirees, reduce poverty, and develop economic growth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