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箱的记忆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架风箱,又名风匣,它是农村人做饭时必不可少的一种鼓风装置。想当年,风箱对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可谓功不可没。风箱是放在灶台旁的一个长方形箱子,灶台与风箱连接处有一个通风道,它就像一个横倒的"酉"字,内有木板和鸡毛做成的"活塞",正面有个拉杆,不管向前推还是向后拉,都会有两个风门打开,两个风门关闭,一推一拉"活塞"将空气挤压进送风口,风和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江健三郎与莫言的边缘化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江健三郎 (以下简称大江 )与莫言的人生起点和文学起点有许多相似之处。莫言曾说 :“如果不是命运把我降生在这样一个村庄 ,如果不是把我放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之下 ,我的想象力无论多丰富 ,也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作品。”1 大江则说 :“我自己也是一边想着森林环绕的山间小村一边写小说的。……但是我认为深深刻在我记忆中的村子和我造出来的村子是紧密相连的。”2 大江的故乡日本四国的“森林峡谷村庄”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相对于日本传统文学中的东京和中国正统文学中的都市 ,都处于边缘位置 ,他们的作品以描写边缘民间文化为主 ,反映了…  相似文献   

3.
我小的时候,村里没有水,家家户户都要到距离村子二十里外的大河里挑水吃。父亲每次都起得很早,跑老远挑回两桶水,这是我们一家要用好几天的。挑水实在不容易,我们不敢浪费一滴,更不用说洗澡了,平时天热时,只是舀一瓢水擦擦身子。  相似文献   

4.
陈飞卬  雷广田 《生存》2020,(7):0225-0225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的家乡什么都好,只一样令我十分烦恼,那就是缺水。小时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家里两只大大的红色塑料桶,一根灰褐色扁担和佝偻着背挑水的爷爷。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只有我跟爷爷,爷爷一出门挑水就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不喜欢一个人。夏天的时候还好点儿,爷爷只到村子外的田坝里挑水。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我能看着那两只红桶轻盈的去,沉重的回。可是到了秋天和冬天,爷爷就得到很远的龙潭里去挑水,一去就是大半天,看不到爷爷我不开心。爷爷出门的时候背是直的,回来的时候背是弯的。弯着背的爷爷一点也不帅,我不喜欢爷爷弯着背。  相似文献   

5.
天籁之音     
你的举手之劳,可能就是温暖他人的感动。凌晨3点,我从沉睡中惊醒,继而有了一种冲动,想到海边弹吉他。把吉他装进琴匣放进后备箱,我驱车来到了加利福尼亚的大洋海滩。海滩四周的天空阴云密布,天上飘着毛毛雨。往日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海滩,此刻显得格外静谧。海滩上除了我,我还看到另外两个女人的身影。海滩的一边有一个女人,手中正挥着一把大扫帚,清除海滩码头木地板上的垃圾;海滩的另一边,伸向大海  相似文献   

6.
常听人说:“我活得很累”。这除了指日常生活的劳累外,其弦外之音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中的内耗。尤其是在机关,或在基层单位的上层领导机构工作的人,发出这样的喟叹,确实为数不少。人人都痛恨、讨厌、躲避内耗,然而又非常不小心地陷进去,在内耗中又处于十分无奈的境地,这实在是人类的一种悲哀。那么是什么因素诱导人们进入这只大魔匣的呢?恐怕还得从人的自身中寻找。  相似文献   

7.
熊儿村在京东的黑头峪里,有三十来户人家。村委会主任泉子是我的好朋友,前些日子托人捎信来说:桃花开了。再过一个礼拜花就败了。村子要搬到山下去,再不来,只能在山下新村里见了。我心里一热,决定去看望我的山里朋友。  相似文献   

8.
古村厚土     
正我所居住的村子,叫魏营子村。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名字,但是在现今时代,网上搜一搜,却可以显现满屏的相关信息。最让我值得炫耀和鼓吹的是,有一个以我们村子命名的文化,它叫“魏营子文化”。我一直以这个文化骄傲自豪。魏营子文化是一支主要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的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依据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明确了“魏营子文化”的命名。就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来说,辽河流域已分区建立起了文化发展序列。辽西地区有查海-兴隆洼等先红山文化,大约与红山文化早期相当或稍早  相似文献   

9.
角色的转换有时蹊跷有时无奈。18岁,他被驱逐出了家乡。那里是三秦故地,中国著名的剪纸之乡。而他更是有幸,得到了村子里剪纸王的青睐,收为关门弟子。在一个法国人的恳请下,他教会了这个法国人剪喜鹊登枝。但是却被村子里的人发现了,这是村民最忌讳的行为,他们是不允许剪纸绝技外传的。  相似文献   

10.
我现在揣揣手呢,就揣到了两手拢在袖筒里呵着哈气暖着手的童年.现在我掏掏兜呢,就掏出了敞着怀儿斜纹小布褂兜里装着的童年. 那时,不知道还有城市在村庄之外.那时,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村儿,就是我们村的营子里,还有我们村后的小北沟.后来知道我们村往东走再上一个坡还有一个村儿,后来还知道我们村往西走再下一个梁也有一个村儿.只是往东走的那个村儿村里有个学校,我们村儿可没有;往西走的那个村儿村里有个小庙,我们村也没有.在村子里过的那些个年岁儿,我天天想的也就是村里的事儿,想不到别的也想不了别的.村子里那么多的好事就够我们几个小脑瓜儿琢磨的了,哪儿还有功夫扯别的.我们可不像大人啊,成天合计那么多事儿,隔天还盘算那么多的事,没完没了地也不知他们究竟想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