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论述了元代人们在黄河治理中的治河理论、河防制度和水工技术 ,是我国历史上对水利工程技术的首次详细、系统的记载。它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宋、金、元时期人们对黄河治理的技术水平 ,并且对现代黄河的治理有其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决溢泛滥造成的灾害影响巨大。清代黄河河工体系建立以后,黄河下游河道两岸的河防工程逐步完善,两岸河防工程对河道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将黄河决溢位置与河防堤段联系在一起,在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利用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决溢地点的时空分布过程,可以发现在1644—1855年间黄河下游河段决溢位置存在两次由上游向下游移动的变化。综合分析这一规律,黄河在自然河道被人工堤岸约束之后,河道边界处受到河防工程的显著影响;河道内的河流发育过程仍然遵循自然的规律,于是决溢位置的核心分布区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西汉黄河瓠子决口及其治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从科技史的角度研究西汉瓠子决口的地点与成因,探讨河决长达23年不治理的原因,以及瓠子堵口所使用方法与技术,还有宣房宫遗址的确认论述,重点对我国西汉时期黄河决口的治理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黄河防治中,北宋王朝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员奖惩机制。而在其运行中,宋廷通过行政升黜、经济赏罚乃至刑事制裁等多重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实施,从而对激励和制约治河官员致力河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流域治理的整体性为“空间思维”指导流域法治的重塑提供契机。黄河流域特殊的生态环境问题、复杂的环境社会关系、落后的管理体制机制、突出的法律供需矛盾构成黄河法的生成背景,黄河流域的“自然—社会—管理—法律”空间属性成为黄河法的生成动力,循此所生成的黄河法应当具有独立性、系统性、非凡性和中观性特征。在基本理念上,黄河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管理体制上,黄河法应当修正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相结合的主辅关系;在事权配置上,黄河法应当按照“中央—流域—地方”的三维层级界定权责;在制度设计上,黄河法应当对流域基本制度进行体系化。  相似文献   

6.
治理黄河的新乐章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新华社记者余富棠刘雅鸣正当人们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长江三峡工程时,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上,另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自1994年9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其主体工程正式开工以...  相似文献   

7.
勤劳智慧的黄河两岸人民自古至今都在不断地探索如何利用黄河丰富的水沙资源、想方设法治理黄河的危害。他们不断抗争 ,不断总结 ,不断认识。人们把黄河发生的灾害、进行的治理、开展的利用等情况刊刻在碑石上、铁铜器物上 ,以传后世。长期以来形成了分布广泛、数量繁多、内容丰富的黄河碑刻。黄河碑石是“黄河石头书”,是一部包含众多细节的黄河史籍。黄河碑刻融注了历代劳动者杰出的科学才能和聪颖的文化禀赋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该大坝在规划设计阶段"三起三落",于196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经过两次改建和三次运行方式的改变,三门峡大坝实现了"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工程哲学是在哲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与实践相结合而诞生的.今天的人们不是生活在纯天然的原始环境中,而是活跃在人工自然的舞台上.寻求黄河中、下游两地区人民利益兼顾的途径是治理开发黄河所追求的长远目标.从人工自然的角度论述三门峡大坝工程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我们规避黄河治理中的风险,有利于建设生态黄河,维持黄河生命的健康,进一步完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是否会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环境,河床边界条件及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诸方面,对比分析了长江与黄河之间存在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决定了两条江河洪形势的基本格局和发展动态。并通过对黄河防洪形势不断恶化的历史以及近期治理经验的分析,认为长江不会成为第二条黄河。  相似文献   

10.
<正>黄河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它是我们国家的母亲河、我国文明的发源地,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治理这一条河流。我国唐朝时期就专门打造了八座大铁牛来治理黄河水患,按理说,铁牛经历了千百年的漫长岁月,早就应该大面积生锈甚至腐烂了,但是它们的现状却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呢?黄河虽然是我国的母亲河,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问题,这条河流经常会暴发洪水,  相似文献   

1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培育了古老灿烂的文明,但几千年来黄河洪灾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黄河的治理可上溯至传说的尧舜禹时代,至今已历数千年。1949年以来黄河治理取得辉煌成果但仍未根本解决,以至海内外各届人士仍关注黄河课题,仍要讨论黄河的最大隐患是什么?不及时治理将产生什么后果?对待黄河隐患的对策是什么等问题。所以这样,除了黄河本身的问题较严重较难治理,还与我们对黄河问题的复杂性认识远远不够,以及综合规划综合治理仍缺乏真正扎实的综合研究基础有关。在21世纪,大力发展黄河问题的综合研究是黄河问题根本解…  相似文献   

12.
黄河图在清代河患治理和河政运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乾隆中期,河南段黄河出现严重河患,河臣河东河道总督张师载治理黄河,绘制呈奏黄河图,向乾隆帝、朝臣汇报河务信息,并为清廷进行黄河河政决策提供依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彩绘本《豫东黄河全图》是乾隆中期河南黄河河患治理情形的集中体现,直观反映了清代黄河的管理制度和治理方略,表现了清代的河政运作和文书流转方式,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西汉时期人口与黄河河患的关系 ,认为人们对河患治理的片面性使得人口增长与河患频发呈现出正向比例的关系。这一结论启示人们 ,当前坚持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尤为重要、紧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对堤防安全极为重视,国家张官设吏,严明法纪,并专设"盗决堤防"和"失时不修堤防"罪名,以惩罚犯罪,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堤防维护保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环境、河床边界条件及水流泥沙运动特性诸方面,对比分析了长江与黄河之间存在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决定了两条江河防洪形势的基本格局和发展动态。并通过对黄河防洪形势不断恶化的历史教训以及近期治理经验的分析,认为长江不会成为第二条黄河  相似文献   

16.
2002年7月4日,黄河治理史上不同凡响的一天。 就是在这一天,黄河再次受到世人的关注。不是因为洪水,也不是因为干旱,更不是因为断流,而是因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河流泥沙治理试验——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在这一天开始。 爱恨交织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一条有着非同一般意义的河流。黄河母亲孕育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几千年来,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滋润着万顷良田,为两岸人民带来丰收与富庶。因此,人们爱黄河,把她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用最美的语言赞美她。然而,黄河的洪涝灾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方式与黄河水灾关系十分密切: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黄河水灾频繁;黄土高原作为畜牧区,黄河得以安流.介绍了治理主要水灾的方法和经过.揭示了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政与清代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代政府对黄河的治理高度重视,设有长官督理河道,对黄河的投资逐年增加,然而开支越多,决口的次数也越频繁。大部分的资金成为河官的奢侈靡费。在这种腐败河政体制下,河防工程每况愈下,南河总督驻地清江浦呈现畸形繁荣,而黄河改道所经由的广大农村却一派萧条,河政的积重难返,不仅使盐政遭到破坏性打击,漕运也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城镇都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治理不仅是一项系统的水利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老子以水观道,主张人类的行为要尊重和遵循“道”和事物的原初或原本状态,体现的是一种遵循自然、宽容平等、物尽所用的和谐法治思想。《道德经》为黄河的治理提供了道家哲学的支撑。黄河生态保护是老子天道思想的现代表达;黄河高质量发展是老子人道思想的实践路径。黄河治理中要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天人合一”,要善用“无为之有为”和“有为之无为”思想来指导黄河治理,以“谦下”和“不争”来进行黄河治理责任和权利义务的配置。  相似文献   

20.
西汉时期黄河曾多次泛滥,给人民生活带来灾难。黄河成灾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影响,亦有社会的因素。西汉政府多次组织治理黄河,从而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为后代治理黄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