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琳 《21世纪》2000,(6):28-29
“无厘头”说话消费兴起“无厘头”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带有贬义,意为一个人做事说话没有中心,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令人难以理解。周星驰把他主演的电影戏称为“无厘头”电影,凡是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都知道该名称与影片的身份极为相称。周星驰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搞笑演员,其电影是纯粹的娱乐片,有意走媚俗化的道路,为搞笑甚至不惜庸俗化。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周星驰的电影在近年来的香港和大陆流行文化圈内,都可算得上是一道重要风景线。当大陆的许多喜剧演员忧心忡忡地宣称喜剧时代已经终结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3D等电影科技的普及,当代电影愈加重视特技和视觉特效,而对“文学性”的观照越来越少。以周星驰“西游”电影对比其他“西游”题材作品,可以发现,周星驰“西游”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文学性”的追求,“文学性”在当代电影中,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周星驰“西游”电影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艺术与精巧的情节构建上,这两个因素使得周星驰 “西游”电影在故事性、喜剧性上达到了同类题材电影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也是其票房成功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3.
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票房神话,但其之于华语电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影片以退为进,通过对周星驰经典电影风格的重塑和表现,夯实了观众层面对演员周星驰向导演周星驰"转型"的接受,另一方面是影片在糅合童话和爱情故事的商业片模式中表现环保主题,题材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并使得这部电影成为近年来研究周星驰导演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4.
香港影星、著名导演周星驰无疑是真正的喜剧之王。在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有一位令人过目难忘的“星女郎”.这些女星无不美貌风情或魅力四射。2008年1月30日,周星驰历经三年打造的《长江七号》在北京正式公映,但是,这一次的“星女郎”让人大跌眼镜,她竟是一位正在上五年级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5.
周星驰电影是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喜剧类型。周星驰电影的审美意义在于把原本具有粗俗浅薄含义的"无厘头"改造成为了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表达手段;运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段并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喜剧的形式表达着悲剧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鲜花与掌声从来就是年轻人全力追逐的目标,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的周星驰也不例外。然而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总是很遥远,周星驰第一个工作是电影剧组的杂役,根本没有机会参加演出。  相似文献   

7.
借助跨文本性理论模型分析《喜剧之王》,提取植入主文本中的三重互文本,由此可揭示自传幻觉的生产机制。影片通过破除叙事严密性,不断强化演员形象以叠化主人公形象,有效地使观众将影片主人公混同于其个人实际经历。通过挖掘尹天仇与周星驰行为逻辑的不一致性,证明周星驰自传在影片中实际上处于缺席状态。与他前后几部影片相对照,自传幻觉不过是贯穿周星驰后期电影的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8.
汪保生 《社区》2011,(5):62-62
一直酷爱周星驰的电影,尤以《国产007》为甚,印象最深的当属周星驰的“神奇装备”:“你看到我手上拿的这个东西了吧.表面上看它是一个大哥大电话,实际上。它是一个刮胡刀。至于这个,表面上看是一个刮胡刀,其实呢,它是一个吹风机……”  相似文献   

9.
林辉莹 《市民》2006,(4):74-76
看周星驰的电影,听周杰伦的歌,读九把刀的小说……这是把怎样离奇、锋利、变幻的刀?  相似文献   

10.
姚博 《市民》2006,(4):100-102
周星驰电影《功夫》中的猪笼城寨是个小社会,里面有卖早点的、做衣服的、当苦力的、剃头的。很多生活必需品在这个地方可以解决。虽然简陋,但很有生气。一切都是因为城寨主人提供了足够大、足够简单的地方。这个主人叫包租婆。  相似文献   

11.
<正>去影院前就想着,周星驰的片子看完可以写点什么。回来后,反而好长时间不知从哪写起,就像约会前兜里就藏着避孕套,有种掩饰不住的图谋不轨,结果把约会的氛围都败坏了。所以,还是不说电影了,说说周星驰电影里的美女和爱情。《美人鱼》里两位美女。一个有钱有貌,身材好到上下都是宝。不用多说,她是蛇蝎心肠的反派。一个相貌平平,胸部都被碾压过似的。不用多说,她必然内心善良,百万支票可以瞬间弹指燃  相似文献   

12.
影视明星的片酬时下正由“牛市”转入“熊市”,与往年相比,不少人的片酬“拦腰砍”还要拐个弯儿,就连香港巨星周星驰的片酬也由原来的每部电影1500万港元跌至如今的480万港元,名列“港星片酬跌价表”第一名。对那些昔日日进斗金的大牌明星来说,这无异于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冷水。  相似文献   

13.
新科导演周星驰新作《西游·降魔篇》延续其无厘头电影风格,注重消费语境下的艺术包装,通过传奇"故事"戏说,启用视听等综合电影修辞话语展现文本角色的身体、对白等,生动诠释了生与死的价值:只要践行善行,就不再是妖,放弃杀戮、珍惜当下,人妖转换要义就在于民智思维的大爱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09,29(2):58-62
"后现代性"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品格,曾深刻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艺术。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既包括对大陆电影传统思维、价值观念的颠覆和商业化运作过程中美学深度的消解,同样也包括香港周星驰"无厘头"影片的改写、仿拟和王家卫"风格化"电影的空间化、碎片式的结构,以及世纪初中国电影从形式主义到技术至上的转变,形成"主体的消失"和虚拟镜像。上述几个方面不但包括了中国后现代电影演进的阶段性,同时,还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电影后现代性的种种艺术构成。  相似文献   

15.
《市民》2006,(4):76-76
当代台湾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看周星驰的电影,听周杰伦的歌,读九把刀的小说。《楼下的房客》是台湾人气最旺的网络写手、“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九把刀的最新作品。书中主人公是一个出租公寓的房东。  相似文献   

16.
二念 《人生与伴侣》2010,(11):52-54
2010年7月23日,香港《联合报》图文并茂地曝光了周星驰的正牌女友于文凤的新恋情。于文凤被拍与新欢香港银行家廖尧城手牵手拍拖。当记者向周星驰求证时,周星驰黑脸离去,一声不语。而于文凤和廖尧城对此毫无顾忌,多个场合大秀恩爱。种种迹象表明:于文凤甩了周星驰!  相似文献   

17.
董景玲 《21世纪》2007,(1):24-25
在当今好莱坞大片充斥着全球化市场的时代,中国电影也不甘落后,以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为首的中国导演,拍摄华语大片,并逐渐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004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在北美地区电影票房排行榜上连续两周稳居榜首,开创中国电影百年纪录。《华尔街时报》报道:“《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从《卧虎藏龙》开始,李安打开了华语大片开始登上世界电影舞台的新通道。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十面埋伏》,再到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功夫》,成龙的浪漫爱情剧《神话》以及陈凯歌的魔幻武侠电影《无极》、冯小…  相似文献   

18.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周星驰才7岁。他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凌宝儿一个人打了两份工。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乖巧懂事,尤其是周星驰,  相似文献   

19.
杨幂:6岁出演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当上小童星;17岁时拍张纪中版《神雕侠侣》,饰演郭襄正式出道;2009年电影学院毕业后和胡歌主演了《仙剑奇侠传3》,一跃成为“新四小花旦”;从去年到今年,新《红楼梦》、《美人心计》、《宫锁心玉》几部热播剧后,迅速走红。  相似文献   

20.
1991年,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在香港开拍。拍摄场上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好一场恶斗!恶斗过后,片场上留下一具“尸体”,那“尸体”躺在地上没有起来,扮演唐伯虎的香港著名演员周星驰走上前踢了他一脚,意思是叫“尸体”起来,可“尸体”没有动,再踢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