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和巩固边防的保证,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个战略决策,不仅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且对于促进21世纪中国经济更大的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西部大开发?如何实现西部地区的大发展?本期特编发以下4篇文章,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对西部开发问题的关注,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马举魁 《唐都学刊》2004,20(5):77-79
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由西部地区的区情和体制创新的要求决定的,不会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步子不快,绩效不尽如意。据此,当前拟通过加快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民营化进程,从存量和增量等方面,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战略转移中找准振兴西部经济的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西部经济落后的特征及其成因 ,西部经济增长规模、劳动者素质等方面论述了振兴西部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4.
莫晨宇 《创新》2013,(2):56-58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经济发展起点较低,增长较难的区域。从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来看,该区域需要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在探讨发展通道经济对培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影响基础上,提出发展通道经济,培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韦晓宏  段根林 《社科纵横》2009,24(10):49-51
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质、气候条件,导致西部成为我国的灾情多发区,加之人为因素,造成西部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损失严重。本文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于西部地区防灾减灾,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难点不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而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不在于城市 ,而在于农村。西部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关系到边疆的稳定 ,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不在于城市,而在于农村.西部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关系到边疆的稳定,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杨斌  阳勇 《创新》2009,3(1):8-11
创新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知识管理系统及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探寻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并基于知识管理这一系统方法,研究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模式,以达到提升西部地区区域创新力,推动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海合会国家国民爱好出国度假旅游,且旅游消费水平高。中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宗教信仰等方面与海合会国家的共性、相似性以及许多著名旅游资源独特性和惟一性、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对海合会国家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中国西部地区加强海合会国家旅游客源的开发,对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部贫困地区:慎重发展乡镇工业和小城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发展战略研究中 ,有一种观点主张 ,苏南地区发展乡镇工业和小城镇的经验(即所谓“苏南模式”) ,可以成为振兴西部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的一些决策部门和领导因脱贫心切 ,急于求成 ,也对此深信不疑。我们认为 ,西部地区 ,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 ,千万不可盲目大办乡镇企业和小城镇 ,以免决策失误而大起大落 ,重犯“大炼钢铁”式的错误。制约因素西部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多特定因素的制约 ,这些不利因素正是“苏南模式”难于简单西移的主要原因。1.自然环境恶劣 ,发展乡镇工业的经济条件欠缺。西部贫困地区大多山…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分析○李爱伶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是解决西部地区群众温饱的迫切需要,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试图找出制约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相应地提出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一、制约西部农业发展的因素西部...  相似文献   

12.
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西部地区要迅速崛起,信息技术十分重要。只有提高社会经济的整体信息化水平,才能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本文通过对东部及西部地区的相关信息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地区信息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因子得分作聚类分析进行比较。并指出了信息化中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二元经济结构——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阻滞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突出二元经济结构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正视的课题。文章阐释了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 ,论证了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对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不利影响 ,旨在说明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但经济普遍落后,发展动力不足。本文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论述了民族地方法制建设在西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加强西部法律制度建设来大力发展西部经济。只有通过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的相关法制建设,西部地区才能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何爱红 《社科纵横》2006,21(6):10-11
西部地区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我们应遵循西部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际,根据其协调发展的可行性,促使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协调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卫东 《社科纵横》2002,17(5):5-5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财富的基础 ,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严重脱节与错位 ,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必须建立人力资源有效的激励机制、流动机制和保护机制 ,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物质进步和社会发展不仅依赖于实物资源,还有赖于人的素质、社会制度、道德。我国西部地区不仅在经济上比较落后,更重要的是思想和体制的落后严重地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体制和思想方面的障碍,有赖于地方政府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但目前西部地区政府机构臃肿、财政困难、职能扭曲错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解决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从这种意义上说,机构改革是启动西部经济全面增长的催化剂。一、妨碍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新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不同的制度,决定…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仙忠云 《社科纵横》2005,20(4):10-11
“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因素,各方面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地区。在新形势下,西部民族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刘静  罗佐宪 《唐都学刊》2004,20(6):95-98
西部地区作为一个重要区域,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是西部地区各方面(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全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保证。解放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国际国内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在全国产业结构总体布局中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并不是按照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区域分工原则来运行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正处在由落后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先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与此相应的法律文化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西部地区复杂的民族成分,多样的宗教信仰,保守落后的传统文化等客观或主观方面的不足之处也成为制约区域法律文化成长的障碍。本文针对西部区域民族法律文化的现状、特点,分析其中培植现代法律文化存在的不利因素,并试图找到在西部地区培植区域法律文化的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