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中财委从1951年着手编制,1953年始,经国家计委多次修改。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李富春《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编制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并于9月交  相似文献   

2.
一、全面进行共产主义建设的召唤 苏联在1959年5月18——23日举行了第三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大会是在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亲切关怀下召开的;它反映出苏联作家积极响应苏共第21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具有开创历史新纪元意义的《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这一伟大号召的蓬勃热情。 苏联的三次作家代表大会,都是在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1934年8月举行的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是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飞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立卽转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情况下召开的,是在苏共总结这个期间建设勝利经验的第17次党代表大会的启示下召开的。当时,由于五年计划的成功,社会主义在一切经济和文化部门中都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苏联从《大转变的一年》起始  相似文献   

3.
1.五年规划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我国已经编制了10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从“十一五”(2006—2010)开始,我国政府将编制“计划”改为编制“规划”。2.产业转移指某个  相似文献   

4.
蒙古人民共和国第六个五年计划中农产品年平均总产量同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相比,增长了6.3%,肉品生产(按家畜活重计算)增加了14%,乳品生产增加了7%,动物油产量增加20%。鉴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蒙古人民共和国特别注意增加营养品的生产。在《蒙古人民共和国1981—1985年度国民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中,规定了下述任务:截至第六个五年计划末期,肉品年平均产量要增加5—6%,乳品年平均产量要增加9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本世纪最后十年",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贯彻"四个坚定不移"的十年,是"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关键的  相似文献   

6.
省委六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是在总结“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 ,结合云南省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站在跨世纪的历史高度 ,为编制好“十五”计划而作出的一个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科学性的建议。《建议》贯穿了求实创新的精神。“十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也是跨入新世纪的一个五年计划 ,《建议》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 ,就是坚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 ;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我们应借势而动 ,顺势而行 ,造势而为。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的发展十分关心。80年代中期先后批准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上海经济向外向型转变的报告》,为上海发展指明了方向。1990年4月,中央又作出了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的决定。1991年又通过《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在这个《纲要(草案)》中指出今后10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是“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力争把上海建设成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五”的发展,南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十一五”时期正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提升在全省和长三角城市中地位的赶超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腾飞的关键期。基于对发展态势的分析,市政府根据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础上,编制了《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定位和主要…  相似文献   

9.
一、力争九十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有更大的部分靠节约挖潜、降低消耗来实现正当全国人民胜利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阔步跨入本世纪最后十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七中全会非常及时地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在总结80年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实现经济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纲领性文献。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正确反映了在我国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进程。今后十年的任务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从温饱走向小康。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本世纪最后十年”,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贯彻“四个坚定不移”的十年,是“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关键的十年。李鹏总理在《纲要》的报告中还说,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要“继续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和形式。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更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要“开展竞争,发挥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逐步使绝大多数国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可见,九十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的年代,是百业俱兴、开拓未  相似文献   

11.
(一) 新中国建立近40年中,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周期,基本上表现为以社会总产值为标志的扩张与收缩的交替过程,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波动,其时间跨度大约5年一个周期。如:第一个周期,1953年—1957年 (5年);第二个周期,1958年—1962年 (5年);第三个周期,1963年—1968年 (6年);第四个周期,1969年—1972年 (4年);第五个周期,1973年—1976年 (4年);第六个周期,1977年—1981年 (5年);第七个周期,1992年—1986年 (6年)。周期波动的剧烈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它说明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依托的社会主义经济,虽然消除了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但未能根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对于存在商品、货币的商品经济来说,经济增长中的波动是一个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因此,探讨我国经济运行波动的生成机制及作出相应的控制,对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刚刚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广西今后五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时期, 将是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西的关键时期,广西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在执行第七个五年计划。在这个五年计划的前两年,蒙古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迈出了较快的步伐。蒙古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可用下列数字来说明:1981—1982年,社会产品平均每年增长8.3%,1976—1980年为6.2%;国民收入增加7.9%,而前一个五年计划为5.5%。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教委高教一司编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选编》(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选入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高校文科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202项,其中专著153项。我校被选入的专著有六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概论》  相似文献   

15.
季康  王昀 《江海纵横》2001,(2):24-2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滩涂等资源,提高其利用率是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1992年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经济模式,并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财政仍需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十五”计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相似文献   

17.
<正> 新中国人口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开始转变(1949—1952年):平均出生率(‰,下同)为37,平均死亡率为20,平均自然增殖率约为17。二、第一次高潮(1953—1958年):平均出生率为33.69,平均死亡率为12.24,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1.45。三、第一次低潮(1959—1961年):平均出生率为21.27,平均死亡率为18.14,平均自然增长率为3.13。四、第二次高潮(1962—1973年):平均出生率为34.1,平均死亡率为8.48,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5.6。五、第二次低潮(1974—1980年):平均出生率为20.5,平均死亡率为6.9,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3.6。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向全国人民提出了要按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以改革创新和开拓前进的精神,积极投入到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去。社会主义财政,是在新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有计划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型财政。为了保证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分别简称《建议》和公报).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民主模式和标准。中国特色的民主是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已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中不可分的一部分。十二五规划编制是中国公共决策民主化的最好案例,它总共经历11个步骤,包括: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国家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党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论证、广泛征求内外部意见、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纲要(草案)》、正式公布《纲要》、规划实施。它是广泛参与、深入调研、尊重科学、开放学习的公共决策过程,说明中国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公共决策机制,未来它还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