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潜在竞争者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本文围绕公司的信息披露,构建“在位者—股东—潜在竞争者”的博弈模型,求解在位者与潜在竞争者交互行为的均衡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检验,发现潜在竞争者有低估在位者信息披露程度的先验信念,行为决策表现为:当披露收益大于其进入成本时大都选择进入;当披露收益小于或等于进入成本时,其决策依据为披露收益与进入成本之差,当披露收益与进入成本之差较小时,一般会选择进入.研究还发现,在位者信息披露的决策信念是既要照顾股东的利益又要设法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其行为决策表现为:当预期收益小于或等于进入成本时,执行较高程度的披露策略;当预期收益大于进入成本时,更多地选择较低程度的信息披露.另外不进入价值较大时,在位者也倾向于更低程度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实施中经营者信息披露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股东与经理仅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对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经理信息披露策略选择与股东策略选择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经理信息操纵的收益大于信息操纵的成本时,经理的信息披露策略依赖于股东监控的概率大小.当股东监控的收益大于监控的成本时,股东是否监控取决于经理选择信息操纵策略的概率大小.保持适度的股权激励水平、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加强监管、加重惩罚能降低经理信息操纵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梁冰洁 《决策与信息》2011,(11):205-206
知识经济背景下,人们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朝向多元化发展。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缺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与反映;无形资产计量不准确、披露方式不妥;全面收益及未来价值趋势预测信息披露不够等缺陷日益凸显,财务报告供给的信息将跟不上人们的需求,财务报告披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这些局限性为突破口,对改进财务报告的模式,使财务报告体系多元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不断强化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增强高管薪酬激励透明度,一直被视为提升企业高管薪酬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代理成本角度研究了企业管理层实施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的动机和策略.实证研究发现:(1)企业高管获取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更多但相关性不高的高管货币性薪酬信息;(2)企业高管获取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高管在职消费信息的程度就越低;(3)企业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与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的显著相关性主要存在于国有控股企业中.上述发现表明,国有企业管理层攫取货币性私有收益后,企业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存在明显的信息操纵.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评价由网络财务报告及其披露引起的一个主要的经济后果,即网络改变了信息加工处理的成本,也改变了在资本市场上财务信息需求和供给的成本。文章将网络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这一问题转向经济理论框架下进行讨论,分析表明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一切,也就是说,财务报告披露的动因依然是由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信息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度转轨时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博弈的结果是降低监管效率,增大监管成本和损失社会福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而信息披露机制建立的原则应是使进行非均衡交易行为的银行参与者所受到的预期惩罚要大于其预期收益。  相似文献   

7.
信息披露是降低代理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回顾中美两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的演进基础之上,从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两方面对两国的信息披露制度展开比较,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市场星期效应逐渐消失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证实了中国证券市场在早期具有明显的星期五效应,而在星期一和星期二的收益普遍较低。结算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是造成我国股市早期星期效应的主要原因,在T 1交易制度下,星期五的高收益率是要补偿两天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变革导致星期效应的不同表现。然而,滚动样本检验和分年度检验发现从1997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星期效应消失。这说明了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余航  田林  陈云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5):192-203
电商平台模式下,供应商决定产品价格将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并与平台企业共享收益。通常,消费者与产品供应商/平台企业在产品属性(匹配)信息上存在不对称性。本文基于博弈理论,研究电商平台(如:亚马逊、京东等)的产品信息披露策略,比较两种信息披露方式:“平台披露”与“供应商披露”。首先考虑由一个平台企业和一个供应商组成的垄断结构。研究表明,信息披露策略取决于产品属性(匹配)的相对重要性。同时,与平台披露相比,供应商更愿意披露全部产品信息。然后考虑一个平台企业和两个供应商组成的竞争结构。研究发现,与垄断结构不同,平台披露下,平台总是披露全部产品信息;而供应商披露下,信息披露策略取决于产品属性(匹配)信息的相对价值。此外,平台会偏好由供应商负责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0.
在大智移云时代,由于数据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企业对数据资产的运用日益普遍。本文通过运用Word2Vec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文本词典以挖掘年报中的文本信息,对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1)个股年度报告中的数据资产信息披露频率越高,预测该个股次年每股收益(EPS)的分析师报告越多,且对每股收益的预测偏误越低,说明分析师对数据资产信息有所关注,且数据资产信息披露能够显著改善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度;2)数据资产信息披露能够通过提供前瞻性信息和改善个股信息透明度来提高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度;3)个股年度报告的可读性较高,或者市场处于牛市状态时,数据资产信息披露频率的增加,更能够提高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度。研究结论对完善企业信息披露行为、促进分析师更好地发挥信息中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悦  王勇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5):248-262
本文研究了面对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的双渠道制造商时,电商平台的最优服务契约设计问题。契约设计过程中,电商平台面同时面临着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及契约类型的选择问题。因此,本文在“电商平-双渠道制造商”在线平台销售模式中,考虑双渠道制造商拥有私有成本信息,基于电商平台的两个典型的收入模式(广告模式和佣金模式)设计了两种服务契约(广告型和佣金型),得出了信息对称与不对称下的最优契约参数。首先,在两种契约下,考察了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对电商平台最优契约设计的影响。然后,在两种信息结构下,考察了契约类型对电商平台和制造商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使最优契约参数发生变化,且总是造成高成本双渠道制造商、电商平台和供应链整体绩效损失,而仅低成本双渠道制造商能够获得额外的信息租金。成本信息对称时,契约类型对双渠道制造商和电商平台的收益没有影响。但成本信息不对称时,高成本双渠道制造商收益在两种契约下绩效相同;对于低成本制造商和供应链整体而言,广告型契约下绩效始终较优;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佣金型契约下绩效始终较优;且优势程度均随市场中低成本制造商比例递增、随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接受程度先减后增。  相似文献   

12.
证券交易信息披露与交易者偏好——一个比较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披露与传导机制是决定证券市场效率的根本因素,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包括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交易信息披露。本文分析不同交易机制下的交易信息披露内容,其后综述了交易者对交易信息披露偏好领域的相关研究,而后以中国股票市场为例分析了交易者的偏好及交易信息披露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最后对提高交易信息透明度的利益和成本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环境下的决策过程研究可以较好地考察决策变量的行为基础和动态临界值.本文以中国股市中的股权结构为背景,在实验框架下考察了股权结构、信息披露和控制权收益的关系.文章先从理论上计算股东的夏普利值并以此代表股东控制权.再分不同设置变量来实验地考察控制权收益.结果表明:(1)股东控制权越平均,控制权收益越少;大股东与小股东形成"核"联盟的机会越多,其取得控制权的机会越少.(2)信息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在联盟的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3)大股东夏普利值的高低和信息情况决定了联盟的方式.(4)控制权溢价并不一定就是控制权收益,也许只是大股东为防止自身利益被侵害而支付的成本.(5)信息不完全不一定是坏事,部分信息的隐含更能增加公司的分配效率.  相似文献   

1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掌握全面数据的本土制造商是否有动机披露市场信息,更精准的需求信号又是否对供应链各方都有利?本文构建了竞争环境下的程式化信号博弈模型来研究供应链中的信息披露问题。在信息加密和信息披露两种模式下,结合品牌形象、市场不确定性及投资效率等因素对供应链各成员策略选择的影响,推导出实现供应链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区间。结果表明:当投资成本高于某个阈值时,本土制造商会选择信息披露策略,而跨国制造商则始终青睐于信息披露策略;同时,国内外供应链成员存在共赢区间,具体划分为“优质形象下的共赢”和“劣质形象下的共赢”,且区间大小受到市场不确定性、干扰市场预测的噪音偏差和国外批发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有助于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质量。笔者在该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兴市场的实际情况,引入全面收益,对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方式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财务会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过载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财务会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过载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表外信息披露过载问题的几点建议,指出在表外信息披露时应以重要性、相关性、成本效益原则作为披露前提.不断在披露不足与披露过载之间平衡,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内在激励促使企业充分地披露环境信息是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生态危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决定因素.我们发现,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比例和水平逐年提高,但披露内容具有选择性和应对性,对污染物的排放后果、法律诉讼以及可能面临的或有负债等负面信息披露不足;来自环保部门、政府的公共压力或政治成本,以及企业品牌声誉的内在激励,显著地影响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和水平;来自银行债权人的监督、企业的两权分离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是否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但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移动商务环境下单个上游服务提供商和单个下游电商平台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对象,以用户隐私担忧为出发点,考虑了用户隐私担忧的异质性,构建了两阶段决策模型,研究了电商平台向服务商分享用户隐私的策略、服务商向消费者披露隐私利用信息的策略、服务商最优的隐私利用水平以及隐私保护投资强度,并对分散和集中决策型供应链的收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电商平台与服务商分享和披露用户隐私信息的可能性均随着隐私不敏感用户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电商平台向服务商分享用户隐私可以有效改善供应链绩效,但服务商向用户披露其利用隐私信息的策略并不总是最优选择。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隐私信息共享的集中和分散决策型供应链的收益情况,结果表明,前者的整体收益要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王良  冯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9):116-123
基金经理运用声誉及信息操纵来获得超额利润的现象频发已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明晰其中的博弈演化机理以减少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数理模型从声誉及信息操纵两个维度研究了基金经理持股策略演化博弈过程。研究发现,如果非明星基金经理树立声誉的净收益大于市场平均收益,那么经过长期演化博弈,具有有限理性的明星基金经理选择继续维护声誉策略,非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建立声誉策略。当强势明星基金经理信息操纵的收益小于信息操纵的成本时,无论外部投资者是否监督,有限理性的强势明星基金经理均会选择如实披露信息的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小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选择不监督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大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的策略选择依赖于强势明星基金经理的策略选择,强势明星基金经理选择信息操纵策略的概率越大,外部投资者越可能选择监督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先分析了传统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在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多样性等方面的局限性,接着探讨了IT环境下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在技术、内容、时效、需求、成本效益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提出了IT环境下财务信息披露的应对策略,这将对IT环境下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与应用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