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谢佐同志的《佛教在西藏的“前宏期”和“后宏期”》一文,很受启发,特别是所论“后宏期”一节,多发藏传佛教研究者所未发。本文试图在谢文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阐述。 842年,朗达玛被害,吐蕃王朝崩溃了,吐蕃的佛教文化进入了衰微与分化的时期。由于吐蕃主要地区佛教的沦亡,使得安多与阿里地区的佛教以独特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吐蕃的边远地区,佛教不再那样正统了,而是开始与本教的巫术、密宗怛特罗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在五代及宋朝时期,安多河湟地区燃起佛教后宏火种,对整个藏区发生了深远影响。由于西藏佛教后宏火种的点燃者——喇钦贡巴绕赛的遗体供放于白马寺,故尔该寺成为西藏佛教圣地,被膜拜了近千年,颇负声誉。 公元七世纪时,佛教正式传入吐蕃,松赞干布王朝积极推行佛教,力图以佛教立国,并采取许多利佛措施。在这以前,藏族人长时  相似文献   

3.
赤德松赞统治时期(公元798年-815年)是吐蕃留下石刻碑文最多的时期.赤德松赞的统治上承赤松德赞和牟尼赞普,下启赤祖德赞和郎达玛,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发展史上是一关键时期.但据赤德松赞时期的石刻碑铭分析,此一时期佛教对吐蕃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藏族文学是藏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汗牛充栋的作家文学,还是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都有不少名篇,且都具有独特的高原色彩和民族风格。藏族人民绝大多数信仰佛教。佛教自公元七世纪传入西藏后,同藏族原始苯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佛教以它的天堂地狱、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以及十善、十八界、十二因缘等基本理论战胜了相对原始的苯教,它的关于“人生如苦海”的说教及“解脱”“转世”的追求,很自然地赢得了当时处在长期战乱、国土分裂和被压迫环境中的藏族人民的心灵。公元八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有飞跃发展,在吐蕃王室和拥护王室势力的支持下,公元七七九年,第一座真正的寺院桑鸢  相似文献   

5.
自公元七世纪佛教正式从印度和汉地传入吐蕃后 ,经过漫长而又激烈的碰撞与整合 ,形成了藏传佛教并彻底融入藏文化 ,成为影响藏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其中“六道轮回”思想在整个藏族社会中具有牢固的社会基础和普遍的心理认同 ,因而得以广泛流传。本文拟从“六道轮回”思想的哲学根基入手 ,论析其因果关系及对藏民族伦理、道德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论吐蕃王朝时期的藏族教育杨明公元七世纪初期,藏族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公元633-650年在位),崛起于雅隆河谷,统一了整个藏族地区,于公元633年(唐贞观七年)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吐蕃王朝。他采取了一系列建政措施:建都于逻娑(今拉萨);分设...  相似文献   

7.
试论藏族游牧部落的牦牛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考古资料载: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先民就已在青藏高原上生息繁衍,谱写着藏民族的悠久历史。藏族先民多数居住在高原牧区,组成游牧部落,信仰原始宗教,其后,产生了“魔本”和“赞本”等本教,活动在藏南象雄(今阿里)一带。本教的前宏期,它的职能是为民祛除病魔,禳解灾害,仍属原始宗教;在中、后宏期,本教与佛教互相斗争与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喇嘛教。本教不仅遵循喇嘛教的  相似文献   

8.
吐蕃时期藏族的先民们就与其地域相毗连的汉族地区、吐谷浑以及新疆的于阗等兄弟民族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而与之相邻的印度、尼泊尔及波斯和吐蕃亦有着广泛的联系。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原因,吐蕃与汉地的往来,更为密切和频繁,双方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尤为突出。佛教作为文化传入吐蕃,给这个正充满勃勃生机呈上升的奴隶制社会带来了文明的曙光,而作为北传大乘佛教的汉地佛教,在汉族地区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滋长时期,于隋唐进入其繁荣阶段。汉地佛教传入吐蕃,历经了初传、发展、兴盛、衰退等过程。它作  相似文献   

9.
吐蕃自公元7世纪在西藏高原兴起后,不断扩展到今甘肃、青海地区,甘青地区藏族逐渐形成。本文在考察甘青藏族来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经济开发作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隋唐和吐蕃时期是青海丝绸之路及唐蕃古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青海地区由于处于汉藏之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唐朝佛教经由唐蕃古道输入吐蕃统治的核心地区,与印度输入的佛教产生碰撞和融合,形成吐蕃特色的佛教艺术。在吐蕃的大力弘扬下,吐蕃佛教向周边包括青海地区输出。以玉树和昌都为中心的吐蕃佛教摩崖造像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初,在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上都具有明显的共性,说明在吐蕃时期,尤其是在赤松德赞和赤德松赞统治时期,青海玉树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吐蕃佛教的弘传中心,并创造了一套统一的佛教摩崖造像系统。在吐蕃征服青海地区后的近二百年间,吐蕃在这一地区留下了大量墓葬,墓葬的出土物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佛教因素,可以透过它们窥见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情况和存在状态:一些器物的造型和功能深受佛教的影响,如镀金舍利容器和吐蕃“王冠”;佛教中所流行的象征性图像广泛存在于一些生活器具上,包括迦陵频伽形象以及狮、象与莲花造型等。这些佛教因素更多地来自汉地,尤其是河西敦煌地区,与摩崖石刻中透露出的吐蕃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凸显了青海地区在唐蕃时期佛教文化面貌的多元性特征。   相似文献   

11.
据藏文文献载,佛教传入吐蕃之前,人们崇拜和追求的是原始宗教——苯教。兴饶雍仲苯教是苯教中最具代表性,理论体系最完善的教派。“九次第乘”(或“四门五库”)囊括了雍仲苯教的所有法门,其中前四乘(也称“四因乘”)对藏族社会的影响最大、最深刻。  相似文献   

12.
一、蒙古军入藏前西藏地区态势 西藏,古称吐蕃或土蕃。吐蕃是藏族人在今西藏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奴隶制政权,公元9世纪时。吐蕃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导致吐蕃政权的崩溃。吐蕃地区的统治者们为争权夺利不断混战,使得吐蕃地区“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十家,无复统一矣。”“大政权与小政权,众多部与微弱部,金技与玉叶,肉食者与谷食者各自为政,不相统属。”吐蕃地区进入各自称王,各霸一方的分裂时期。  相似文献   

13.
《宋史·吐蕃传》记载唃厮啰政权的宗教是"尊释氏"。由于史料的缺乏,现代研究一般认为唃厮啰政权时期河湟地区的佛教属于藏传佛教的范畴,或者认为受到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影响。笔者不揣浅陋,通过对史料、资料的梳理,比较了吐蕃佛教和汉传佛教在河湟地区的影响,认为宋代河湟地区佛教发展进程中汉传佛教仍然在传播;同时在河湟吐蕃部落中佛教徒使用的语言是藏语,因此可将河湟地区的佛教归为历史上的藏语系佛教。  相似文献   

14.
藏族历史上的宗教与艺术陈光国(一)宗教是藏族历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藏区从事生产的人们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①,也是长期影响藏族人民的一种意识形态。公元7世纪上半叶,佛教从印度、尼泊尔和中国内地分别传入吐蕃,以后逐渐取代苯教而形成了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佛教是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分别从印度和汉地传入西藏。在吐蕃赞普和王室的大力支持下,没有被吐蕃贵族大臣们的一次次禁佛运动所扼杀,也没有被吐蕃本土宗教苯教所挤垮,最终登上了吐蕃社会正统宗教的地位,赢得了很高的礼遇和崇高的地位,并对藏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吐蕃佛教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社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墀松德赞是藏族历史上一位有名的赞普,在许多藏文史籍中均称其为松赞干布之后吐蕃政权的“第二名王”。实际上,这些评价多半是出于墀松德赞倡行佛教事业的“功绩”。我们从墀松德赞时的内外政策和吐蕃的社会状况来看,在他统治的四十三年间(755年至797年),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吐蕃奴隶制的统治制度,加重了对本部和属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而且对外扩张战争进一步升级,从而使吐蕃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唐朝的河西、陇右、剑南等地长期处于战乱和吐蕃奴隶主阶级的掠夺和控制之下。因此,墀松德赞时期是吐蕃政权以及整个吐蕃奴隶制社会由强盛走上衰落的过渡时期,对藏族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初传时期的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藏文材料和汉文材料为依据,对佛教在藏区与汉地初传时期的传播方式与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可知,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将佛教引进了吐蕃,并欲将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但当时吐蕃人信奉本土固有的宗教—苯教,于佛教异常隔膜。在此情势下,松赞干布将计就计,以苯教的思想和仪轨作为传播佛教的理论铺垫和思想基础,吐蕃人通过苯教这个管道和途径,才逐渐接受了佛教思想。汉地佛教初传时期,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当佛教初来咋到时,汉人将佛教看作神仙方术的一种,后来又将佛法和道教的法术相提并论,将佛教哲学和庄子哲学一样看待。这些事实都说明,佛教在两地初传时期,基本上是接着两地的传统思想、宗教、文化讲的,而不是照着印度佛教思想的原本模样讲的。这是印度佛教在汉、藏两地传播的一个共性,或曰规律。  相似文献   

18.
"特蕃"考     
“特蕃”是敦煌文书对公元9~10世纪间吐蕃在河西及陇右地区的统治结束后的百余年的一个时代的专称。公元9世纪中期至10世纪后期,以敦煌为中心的陇右地区广泛使用吐蕃文,吐蕃赞普形象重新在敦煌石窟大量出现,说明吐蕃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和渗透、当时的统治者们对吐蕃影响的利用,以及吐蕃对中华民族社会进步发展的贡献都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9.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确立“广行招谕”的治藏政策,先在甘青藏区用兵,以此为立足点,继而广泛招抚藏传佛教各派高僧来朝输诚,同时派遣使者招谕吐蕃各部,尤其重视已归附的藏区首领、内地的佛教高僧参与入藏招抚。对前来归顺的藏族各部僧俗首领,视其原职务地位高低予以相应的封授。上述治藏方策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大于实际管理意义,但也存在着与藏族地区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不相吻合的憾缺。  相似文献   

20.
象雄这一术语与西藏的文化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中央省卫和藏以西,西藏西部地区的古老名称,与西边的尼泊尔、库玛昂和拉达克接壤。这个国家早在公元645年即被古代的吐蕃王国所吞并。然而对于西藏研究来说,其最显著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传说中的神圣国家,傲为本教基础的那些文献就是用它的语言写成的。“本”(Bon)是一个有组织的宗教,当佛教在五世纪及其以后传入西藏时,它已经形成了。在藏族中它仍然是仅次于佛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