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百年孤独》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变现实为魔幻而不失其真,魔幻是其形式,现实是其根本;《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在总体现实的同时,有大量的非现实的虚幻内容。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百年孤独》与《红楼梦》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比较两部作品的一个侧面———事件描写的虚与实,从中可以发现人类审美活动的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著,它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闻名于世。魔幻是《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把现实与幻想纯熟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当代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拉美文学性征,那是题材选择方面的自然历史性,那是主题表现方面的文化怀旧性,那是艺术借鉴方面的魔幻现实性,而这种魔幻现实性,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实性。文章对比拉美文史和阿来的整体创作、对比获奖名著《百年孤独》和《尘埃落定》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把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印第安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这部小说中不容忽视的现实感、历史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方法,不但使《百年孤独》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还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小说创作,对我国文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的《浮城》与《百年孤独》最为接近,在中国读者群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两部小说都按照“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的原则进行创作。两书都以运用象征意蕴、纷繁复杂的人物活动、荒诞的情节引人入胜。本文就两书的总体结构、人物结构、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它突出地体现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作者通过奇异多彩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严肃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 ,从而实现了魔幻的现实化和现实的魔幻化 ,巧妙地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 ,使读者从审美中强烈地感受到拉美地区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6.
《佩德罗·巴洛莫》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可以算作《百年孤独》的滥觞,在拉美文学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从《佩德罗·巴洛莫》奇特的“非时间”结构和诡谲的魔幻特征入手,进行一种意义上的解读,从而试图对魔幻现实主义作某种管窥与蠡测。  相似文献   

7.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是拉美现代文学的奇观。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杰作的“文本”,都是以拉美现实为“体”,以拉美民族文化意识为“魂”,以拉美神话叙事结构为“经”,以欧洲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为“纬”,交织、网罗、整合而成。其艺术张力不仅来自现实本身的神奇,而且来自艺术表现的神奇。魔幻现实主义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深化、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中国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悲剧书写上有一定的共性。在女性视域下,《百年孤独》中的乌尔苏拉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我”都是见证民族百年沧桑历史的百岁女性老人,且在故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都表现出了对本民族未来的担忧,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本民族做最后的坚守。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百年孤独》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涉及到了自然生态批评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生态批评中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原生态文明象征的印第安人和鄂温克人,都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最终逐渐走向没落。在魔幻现实主义视域下,《百年孤独》与《额尔古纳河右岸》都将民族传统观念中的“万物有灵”思想行文于作品当中,亦真亦幻地再现了民族的原始文化。在民族视域下,《百年孤独》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透过民族的孤独与神话的消失映射出了民族的悲剧,指出了摆脱民族悲剧的出路——团结、包容。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文学大师加尔西·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而《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的获奖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也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就两部作品的色彩和艺术手法而言,这两部小说都是成功地将魔幻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不朽作品  相似文献   

10.
隐喻,作为艺术表现手段,常常使现代文学作品的结构更丰富,意蕴更深刻。借助隐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巧妙地在人物悲剧中折射出社会的衰落现实,并在主人公的命运里赋予了强烈的情感和深远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1.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把欧洲现代文学与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相结合,又不乏后现代怪诞式因素的独特综合演绎。其文学作品顺延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但不是简单继承,而是不断创新建构。"魔幻怪诞"的创作手法及"神话"原型母体的艺术渗透,使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释动画本体的基础上,结合动画发展的历史,论述了动画是一门始终追求魔幻思维的造型艺术,其魔幻思维的魅力集中体现在表现超越的时空观念和超越的想象力两个方面.在艺术表现中动画魔幻思维的生命力构成了动画造型艺术本身的生命力,随着动画魔幻思维的拓展,动画艺术的魅力也将越发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罗贯中尽艺术表现之能事 ,在《三国演义》中全力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 ,并由此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悲剧历程。《三国演义》堪称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其中所蕴涵的悲剧美学思想 ,既是中国古代悲剧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对尔后中国悲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雷平阳散文创作风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涵华 《南都学坛》2007,27(3):64-67
作为当前“新散文”的重要作家,雷平阳的散文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出对民族传统观念的关注;二是以唯美的方式揭示丑陋的人性与欲望;三是以感性的方式切近事物的本质,重视意境的营造和词语的陌生化效果,具有诗性因素。雷平阳等人的新散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撩开魔幻现实主义的面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人性力度的深刻展示。马尔克斯极力突出人物在苦难和挫折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 ,这也是拉丁美洲民族特性的具象化。正是凭借这样顽强的意志 ,拉丁美洲人民才得以在贫病、战争与孤独中 ,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 ,它突出地体现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作品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 ,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 ,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 ,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 ,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使人从审美中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荒诞真实感  相似文献   

17.
拉美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较少的排他性,因为混合文化的本身就是不同文化因子的组合,比较容易吸收外来的文化。拉美文学中各种不同流派的发生和形成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魔幻现实主义便是阿斯图里亚斯、乌斯拉尔.彼特里、卡彭铁尔将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用于拉美现实的结果。可以这样说,拉美的各种文学流派是世界文学思潮在拉美的投影,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文学现象都能从拉美文学中找到对应的东西,但拉美文学从未被其他文学所同化、所取代。拉美文学本身就有一种自我净化的系统,这就是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这种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便是拉美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裘里斯·凯撒》实现了卓绝无比的艺术创新,赋予悲剧现代性的意蕴,提升了审美内涵。从表现主义的视阈出发,从外部世界的异化与内心世界的外化两个方面探析剧中的悲剧表现艺术,释解悲剧与表现主义的主题内涵的融合,期冀更加清楚地洞悉莎翁前瞻性的悲剧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9.
安娜与蘩漪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中两个著名的悲剧性人物,她们在生活经历、抗争过程和个性形象诸方面具有可比性.造成二者悲剧性命运的原因有社会历史、文化和女性自身等多种因素.俄罗斯东正教是安娜的精神内核,此一因素的存在造成了悲剧性命运中灵意的闪光,并赋予该形象以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公苔丝的形象,其文中所描写的苔丝出外谋生和一失足千古恨的悲剧,具有巨大的悲剧研究的社会价值。通过从社会和个人性格两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使读者在理性地欣赏其作品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营造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