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还特别强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意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更加繁荣,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能促进各种体制和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能促进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不断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谐社会应该说是我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律性探索,表明我党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作者在科学准确地把握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3.
曹延莉 《理论界》2009,(8):32-33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二者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合理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了人、依靠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两大理论体系,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握这种关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二者的理论意义,增强实践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从二者关系方面,分析它们在实践中的作用机制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芳 《社会科学》2006,(12):5-1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当代中国出现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恰恰是市场化改革不够的结果,主要表现在行政性资源配置中权力市场化和要素市场滞后两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遇到的困难,归根到底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关键还要靠发展。当前要引导全社会全面、理性地看待改革问题,重塑和弘扬改革文化,努力形成有利于深化改革、推进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舆论力量和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6.
对于经济发展,20世纪以来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们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本文从历史发展和逻辑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展观的演变过程,从而看出人们对经济发展的理解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状况和关于经济发展学说不断完善和科学化的过程。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主要是通过向公众提供真诚的服务行动和有效的信息传播,达到政府与公众间的利益协调和信息共享,进而树立良好的政府信誉与形象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获得了良好发展的契机与源泉。  相似文献   

8.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决策机构,其意义更为重大。只有树立并且落实了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有效地避免发展进程中的失误和弯路,保证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顺利地发展,早日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基本内涵包括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这种科学的发展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必须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必须抓住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关键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价值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前提;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次重大的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量源泉和最终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取向,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是指导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现行土地行政法律制度的正义性基础不够坚实,特别是在对农民利益的尊重与司法救济方面,导致土地行政法律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改善土地行政法治状况,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改善行政程序,接受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它创造性地运用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和群众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应用和发展;它准确地把握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导向。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公平正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出现重大转型,一些不公正的新老社会问题不断呈现出来,甚至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伸张,才会有和谐可言。本文拟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的核心主题。对它进行实践性和运行机制层面的深入解读,是创造性地实践这个主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问题,要注重从和谐理念、创新机制、配套制度三个层面来构建一套和谐社会建设的机制系统,创造性地将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制订、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关系不够密切、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意识不强和渠道不畅、农村自身良性发展机制不健全、对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正确认识等问题,以期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利益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如何构建?基础是利益共享.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就是一部社会利益关系和谐与不和谐、直至对立的发展史.实现利益共享,最基本的是:要实施宏观调控分配原则公平、市场引导标准公平、鼓励企业职工持股公平、城乡劳力就业机会公平、公共生活领域率先利益公平.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形态。从哲学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运用,是对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关系的妥善处理和正确把握。因此,唯物辩证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内在地将发展与公平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中.和谐、公平和发展三位一体,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大系统观.建设和谐社会要以社会公平为基础,社会公平的基础在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