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说:"民族是在人们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也是在历史运动中变化的,要理解当前的任何民族绝不能离开它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现况调查必须和历史研究结合。在学科上说,就是社会学或人类学必须和历史学相结合。"但是,二者如何结合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近读刘复生先生新著《西南古代民族关系史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下称《史稿》),该书对头绪纷繁的西南古代民族关系史作了细密的梳理,对传统民族史研究有所检讨,对人类学等方法有所吸纳,是一部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的区域民族史佳作,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这是一个需要继续开展研究和讨论的重大课题。孙祚民同志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发表的《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一文,对此进一步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证,但其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这里愿意把个人的几点粗浅意见提出来,同作者进行商榷,并就正于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享有盛誉的著名回族学者、历史学家。在他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在多学科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卓越见解。白先生有关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精辟论断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应当把民族关系史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2)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3)要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民族史结合起来。白先生在中国民族关系史方面的成就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4.
公元1005年的“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统治集团在激烈争夺之后达成的停战和议。这一和议是宋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此,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有着重大意义的。《民族研究》1981年第二期发表了金石同志的文章,题目是《重评“澶渊之盟”》,对这一和议进行了新的评价,读后获益良多,颇受启发,但文中史实的引用颇有商榷之处。现略陈就教。  相似文献   

5.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兴起爱国主义热潮,把我们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1983年7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发出《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不仅指出爱国主义宣传的重要性,而且强调各民族对祖国历史所作的贡献,要求加强对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198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过许许多多杰出的爱国主义人物,列举李贽、蒲松龄、曹雪芹、郑和、成吉思汗、松赞干布、爱新觉罗·玄烨。这就推动了学术界对历史上爱国主义与民族关系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所涉及到的历史内容及其形成演变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共同疆域"指的是国内的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所共同拥有的疆域."共同疆域"分历史上的共同疆域与现代的共同疆域两种类型."共同疆域"往往又和跨界民族联系到一起,牵涉复杂的疆域归属理论问题.文章围绕着"共同疆域"的形成及类型、"共同疆域"的衍生问题、"共同疆域"所涉问题之国际法解释等三方面,讨论"共同疆域"沿革过程中形成的国际惯例及其对当代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疆域遗留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所涉及到的历史内容及其形成演变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共同疆域"指的是国内的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所共同拥有的疆域."共同疆域"分历史上的共同疆域与现代的共同疆域两种类型."共同疆域"往往又和跨界民族联系到一起,牵涉复杂的疆域归属理论问题.文章围绕着"共同疆域"的形成及类型、"共同疆域"的衍生问题、"共同疆域"所涉问题之国际法解释等三方面,讨论"共同疆域"沿革过程中形成的国际惯例及其对当代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疆域遗留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支柱.”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而历史学科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重要阵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机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三个方面集中阐述了著名历史学家、回族学者白寿彝先生有关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精辟论断:(1)应当把民族关系史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2)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3)要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民族史结合起来。从而对白先生在中国民族关系史方面的成就做出了客观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中国民族史学的现状和展望杜荣坤《民 族研究》第l期第46一55页我国边疆史地研究近况李国强《新疆社 会科学》第1期第113一1比页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民族问题周伟洲 长云南社会科学》第2期第50一56页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汉人成分贾敬颜 《思想战线》第3期第56一65页试论民族融合化和民族分离化—兼‘汉 化”、“胡化,说质疑汤勤福《历史 教学问题》第4期第24一27页民族融合与文化融合色音《青海社会科 学》第4期第87一94页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述论王记录《兰 州学刊》第6期第80一85页中国古代南北民族关系史比较研究断想徐 杰舜《思…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处理涉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一直备受政府及学者的关注。除全国性民族关系的论著外,中国区域性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就大的地区而言,西北、西南、中南、云南、广东等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区都已出现区域性民族关系史论著。如在现有的关于大片区民族关系史的论著中有杨建新、马曼丽的《西北民族关系史》,王文光等的《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吴永章的《中南民族关系史》,中国北方民族关系编写组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方衍的《黑龙江古代民族关系史》,刘锡淦的《古代西域民族关系与政策研究》,练铭志等的《广东民族关系史》,伍新福等的《湖南民族关系史》,杨德华的《云南民族关系简史》等等,唯独没有东北的民族关系史的论著出现。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悠久,有关东北历史一直被学者所关注,出版了不少有关东北史的著作。如金毓黻的《东北通史》,傅斯年等人的《东北史纲》,佟冬、赵鸣歧主编的《中国东北史》,张博泉的《东北地方史稿》,董万伦的《东北史纲要》,宁梦辰的《东北地方史》,程妮娜主编的《东北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论述了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及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并阐明了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特征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的方针;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立心与振兴民族的使命感;把爱国热情与实干精神相结合。进而表明,在当今改革开放时期,加强爱国主义学习、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历史课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历史教材的思想内容,运用教材的丰富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认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疆域辽阔,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马晓东《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表.给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曾发生过反复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在斗争中增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与合作的关系;也发生过彼此的欺压和伤害的事件。在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种民族之间的关系。达到既尊重了历史的真实,又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一直是民族关系史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现在有的同志提出要用“避讳”的原则来处理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些尖锐问题,我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重新观看了郭沫若同志的名剧《蔡文姬》的演出;并为它的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所驱使,重读了该剧剧本。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是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正确反映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发展,这是我们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的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唐与契丹、奚的和亲在唐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迄今却无专文论述这一问题。笔者虽在《对唐朝和亲的一些考察》(刊于《历史教学》1983年第十二期)一文中有所涉及,但因篇幅所限,也未能展开。本文拟对唐与契丹、奚的七位公主作些考述,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发表了崔明德同志《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拜读之后,受益非浅。文章对民族关系研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确乎有益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深入研究。但细读之后尚感有值得深入探讨和商榷之处,今特述一孔之见,以求斧正。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确处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这是中国通史、民族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经常遇到的一个课题。早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学术界曾就此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又掀起了讨论高潮。现将近几年来讨论的部分不同意见综述如下: 一、如何看待历史上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任一飞研究员、周竞红副研究员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近期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正如该所所长郝时远先生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所言:“中国的民族关系史是一个延续、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中进行(得到)了清晰的背景勾勒和翔实的现实论说。”全书共有九章。前三章分别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历史上各个封建王朝在民族关系调整方面的认识、制度及遗留的问题,概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党在调整民族关系上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