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忆从女性的视角捕捉普通女性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平凡女性柔弱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展露寻常女性性别角色中软弱的一面,本文以此为契机来观照其笔下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以爱情为主题,审美为旨归,向读者呈现出本真的女性情怀和内在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2.
自然审美有两种基本样式 :人化的样式与非人化的样式。人化的样式已为人们所熟知。本文力图把不惹人注意但却更为本真的另一种非人化的样式彰显出来 ,同时指出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朱淑真是宋代以来与李清照并称的著名女性诗人,著有《断肠》诗词传世。朱淑真生前虽文名不甚显赫,但后人对她评价在不断地提高,从"区区宋之能文妇人"到"千秋秀阁填词祖",其文坛地位亦从南宋的边缘化上升至清代的"一流人欤"。由于批评立场以及文学审美观念的差异,朱淑真备受赞赏的同时也遭受着来自礼教道德方面的批判。本文拟通过三个部分爬梳宋至明末朱淑真及词接受的不同向度与本末源流,剖析明代中后期朱淑真接受中所产生的问题,力图还原不同文学思想对朱淑真接受程度之真实影响,从而明确她在文学史上逐步走向经典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晏几道、朱淑真词作中的女性形象、女性画面描摹及人物生活场景等方面的分析比较,认为晏几道与朱淑真在以女性为描摹对象的词篇里,呈现出各自的书写特点。与男性词中以实质个体为主的女性形象相比,女性词中的女性形象更真挚感人,女性词人是用词的形式来表现她们那压抑生命中的最真实最温婉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和女性艺术笔触入手,对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世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指出凌作反映了男权社会中不合理、不美满的女性人生,并通过品味艺术形象,剖析了凌笔下“婉顺女性”形象系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文章还考察了凌叔华极富个性的结构艺术、文学风格以及表现方法,对其作品所蕴含着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作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在其喜剧创作中,通过女性对爱情、自由、平等及自身尊严和权利的追求,歌颂了女性的勇气、智慧和美德,阐述了新的女性审美标准.文章还从审美的角度剖析了女性弱势地位这一现象的历史成因,论述了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思想内涵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归心"看王维诗歌的本真之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立足庄子的道家思想,借用美学理论,从“本真的审美主体”、“忘我的观照过程”和“归心的自由境界”3个部分论述了王维诗歌的归心之境。指出王维的山水诗歌是天机清妙的审美主体在本真的忘我状态下对自然进行审美观照后获得的自由的归心之境,是现实人生和审美人生的高度统一。王维诗歌中的"归心"之境就是庄子提倡的逍遥游,是进入本真状态的最高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8.
处于强势男权笼罩下的宋代女性词书写高潮的出现与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和词体的审美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柔顺的姿容依附于强大的男权文化是其主流。但它更重要的意义是体现在对男权文化的抗争中。朱淑真、严蕊、李清照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冲击着强大冷酷的男权文化堡垒,让后代的女性在对自我意义的扣问中找寻到知已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朱淑真、李清照并为宋朝文坛的两大家,其作品表现了对女性主体价值的寻找,两人的出身、经历不同,寻找的方式也就不一样,李清照是用温柔敦厚的“融入主流”方式,朱淑真是用“女性本位”的方式,特征是刚烈凄厉,催人肠断,这也是男性中心社会里人们更称道李清照的创作,对朱淑真的作品不以为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有一类情歌,是专门描写女子渴望爱情的。它们从怀春、单恋、思嫁等各个角度,生动而真实地展示了青春女子真挚的爱情渴望和强烈的女性自主意识。她们以自己本真的声音唱出了其所思、所想、所感,呈现出一种对人性生命本真的追求。它们是非常动人的怀春女子的心曲,是一批优美动人的歌。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有一类情歌,是专门描写女子渴望爱情的。它们从怀春、单恋、思嫁等各个角度,生动而真实地展示了青春女子真挚的爱情渴望和强烈的女性自主意识。她们以自己本真的声音唱出了其所思、所想、所感,呈现出一种对人性生命本真的追求。它们是非常动人的怀春女子的心曲,是一批优美动人的歌。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女性诗歌写作之翼“一再沉降”,紧贴着此岸世界行而下的世事万物与世俗生活,又能向着彼岸世界的理想与梦想抽身而出;既俯首委身于消费时代的物质文化,又君临超度在主体意识渐趋成熟的精神王国;不仅表现出女诗人对物品、物事、物象、物态的高度敏感和兴致,而且表现出她们向着物质与精神同构、鱼与熊掌兼得、玫瑰与诗心共赴的自信与努力,使女性诗歌在抒写女性经验、张扬主体意识、澄明人性本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富有活力的写作策略和艺术表现力———物性抒写,映现出女性诗歌以其特有的艺术张力呼应并推动着消费文化,显示出一种新的女性诗歌写作场域的拓展和审美向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女性的身体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权力意识,也即女性对自我身体的欣赏、支配、享受的自由意志.中国当代的都市女性写作正是侧重从"赞美身体"、"支配身体"、"享受身体"等几个层面,对当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及身体主体意识进行前所未有的审美表现和文化透视.作为一种性别意识鲜明的"性别写作"亦或"身体写作",都市女作家对女性身体主体意识的审美表现和张扬,必将极大促动女性久被遮蔽、禁锢且多灾多难的身体走向解放和自由,并最终整体地促进和提升女性的性别觉醒和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扬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相似文献   

15.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 19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 ,可以看到女性写作已不再停留在社会的、自然的层面上 ,而是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性别自觉和话语自觉 ,在更高的层面上触及和深入到女性解放这一时代使命 ,并在艰难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审美品格。本文通过对 90年代女性写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个案的分析 ,概括出女性小说对形而上意义的自觉探寻以及审丑意识的强化与悲剧意识的凸现等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试论网络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因其存在方式的特殊性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审美特性:运动的审美方式;快感式的审美体验;生命本真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欣赏的多维审美角度.  相似文献   

17.
从欣赏歌剧<图兰朵>产生的审美心理体验出发,分析本民族传统文化定位对音乐审美心理体验的重要影响,并指出艺术的发展史也是欣赏意识和审美态度融合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男女有别:朱淑真的纯女性书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淑真是继李清照之后的著名女词人,著有<断肠集>诗词二百余首.由于朱淑真在诗词中真实描写自己的个性、婚姻生活和感情需求,以至被评为不符合传统的道德观,长久以来,不受到重视.从女性书写来看,朱淑真的自我书写是女性真实性情的表现,感情真实,有异于男性词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文学作家中,周作人的女性思想是自成体系并溢出了主流意识形态框架的.这主要表现在其女性思想以"男女两本位的平等"为人本框架,特别强调"女性本位"的两性关系法则,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女性"生活之艺术"的审美追求.周作人的这种"自下而上"的女性解放思想是颇具有前瞻性和现代意识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女性革命小说丰厚的文化价值应该重新予以认识:虽然现代女性革命小说有其局限性,但是,该类小说的创作在促成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女性传统和创作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现代女性的角色意识、现代女性的心态、现代女性的审美取向、现代女性的话语,对推动“五四”女性文学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