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史学界一向认为的只有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才是帝国的观点,有悖历史事实,过于片面,有待商榷。所谓的“帝国”是指国家的规模超出了原来的自然地理界限和民族界限。帝国的政体形式可以是君主专制,也可以是共和制。罗马帝国早在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之前,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布匿战争和东方战争胜利后,已经问世,只不过此时的罗马帝国仍旧沿用传统的共和制度,元老院集体统治,因此这时的帝国是罗马共和制帝国。罗马帝国的历史应由目前的元首制帝国———君主制帝国,修正为罗马共和制帝国———罗马元首制帝国———罗马君主制帝国  相似文献   

2.
罗马建城于公元前753年,最初的人口大致为3 300名男子.150年以后,罗马男子士兵人数增至8万.这就是说,早期罗马的人口非常少.罗马所占领的地域也不大,主要在意大利中部以帕拉丁为中心的七山地区.从严格意义上说,当初的罗马只能算作是一个小山村.而这个在公元前8-6世纪还很不起眼的小山村,不久就成了地中海世界的主角,改变了地中海沿岸几乎所有地区历史发展的方向,使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一个内海.一个以地中海为桥梁连接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地球的西半部出现了.这么庞大的帝国一直到现在为止,还保持着空前绝后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罗马共和国后期是古罗马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社会的诸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最后终于完成了从共和制城邦向君主制帝国的过渡。近几十年来,古代史的学者们都致力于探讨这一重要时期的社会特征,特别是对罗马社会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领域所发生的变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85年,英国出版了马莉·比阿和米歇尔·克劳弗德合著的《共和国后期的罗马》(Rome in thelate Repulic)一书,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该书是对这一时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总体  相似文献   

4.
王鹤 《学习与探索》2012,(9):153-156
罗马军队不仅是建立和平定西部行省的重要工具,同时还在西部行省的城市化和罗马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罗马军队是帝国西部行省城市化建设的人力、技术资源储备库;军营、堡垒和要塞是帝国西部行省城市兴起的催化剂;军营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许多罗马城市是从以前的罗马军营发展而来的;大量老兵殖民地的建立也为西部行省提供了城市生活的样板。  相似文献   

5.
罗马帝国早期行省城市等级制度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前29年8月13日,奥古斯都第三次关上罗马杰努斯神庙大门,“罗马和平”降临。但君临地中海世界的罗马帝国面对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就是如何统治这庞大的领土、复杂的民族和众多的人口。于是,罗马帝国早期元首们发动了一场自上而下、长达近两个世纪、几乎遍及整个帝国的城市化运动,数以千计的各类大小城市骤然而起,星罗棋布于帝国各地。罗马帝国正是依靠这些城市稳定了广大被征服地区,扩大了帝国的社会基础,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从而使罗马帝国的统治得以真正实现。那么,罗马帝国依靠什么使得这些无论内部结构还是外在形式都相差…  相似文献   

6.
全部罗马文明史可以分为奴隶制城邦和奴隶制帝国两大阶段。但帝国究竟始于苏拉独裁和他撤独裁,还是始于奥古斯都元首制,迄今仍是一个争论不已的问题。大多数学者将奥古斯都元首制的建立视为罗马帝国的起点。乌特琴科十分肯定地称屋大维是全新意义上的第一位罗马皇帝①。但也有一些学者力主:供撒的专制统治已使罗马迈入帝国的门槛。盖尔策尔认为,消微的专制主义是同全部早期罗马传统的彻底决裂②。在国内史学界,《世界上古史纲》的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消撒所建立的国家“是个军事帝国,通常称为消撒帝国”③。遗憾的是,在给罗马帝国分…  相似文献   

7.
日德青岛战争是深刻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件大事。日本、德国是战争的直接当事方,中国是最大的利益攸关方。对于中国,青岛是不可分割的领土,关系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利益;对于日本,占领青岛是对德国的复仇,能以此争夺更多的利权,为扩张势力范围创造便利;对于德国,青岛是在远东的最大基地和在全球最有潜力的商贸据点,是帝国对外扩张的标杆,得来十分不易,失去代价惨重。三方围绕青岛的激烈博弈,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并进而影响了一战的历史、远东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  相似文献   

8.
国际社会曾经默认战争权为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但近代以来,随着战争危害性的逐渐升级和人权意识的日益提高,国际社会开始了从限制战争权到禁止、废弃战争权的立法进程,直至将侵略战争犯罪化。2002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在世界范围内将国际刑事法院的审判权正式确立起来。然而,《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并没有具体规定侵略罪的构成要件,也没有对侵略罪的国际刑事法院司法管辖权及其惩治下定论。有些国家担心"侵略罪"和"战争罪"的设置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等问题会触及国家主权的独立性,因而至今对于加入国际刑事法院持回避与消极态度。但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在共同的基本原理和价值观念上所建立起来的世界国家必将成为和平社会的主宰。  相似文献   

9.
易宁 《求是学刊》2007,34(3):131-133
秦汉郡县制与罗马行省制,是中西古代帝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作为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与行省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较多的不同之处。分析此两种制度之异同,对于了解中西古代帝国的政治体制以及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都是有意义的。秦汉郡县制和罗马行省制的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是早期国家(邦国和城邦)向帝国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秦国在武公时,已经置县。秦武公出兵驱逐陇西天水一带的族和冀族,灭虢,在此地设县。不过,此时的秦还是一个僻居西部的小国。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三星堆古蜀文明特展亮相罗马由中国四川省文物局、意大利罗马市文化遗产监管局联合主办的"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3月25日晚在罗马图拉真市场及帝国广场博物馆开幕,近百名两国嘉宾参加了开幕式。本次特展将持续至10月18日。  相似文献   

11.
易宁 《求是学刊》2006,33(6):115-122
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建立,反映了中西古代文明从小邦至地域性国家再至帝国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秦汉帝国在民族关系、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将境内众多的民族和地区统一起来。罗马帝国则主要采用征服的手段进行统治。统一与征服表现出中西古代帝国内部结构上的重大区别。这一区别在秦汉与罗马帝国的形成过程中就有充分的反映。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中西历史文化传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文明的发展自古以来就有鲜明的、颇具特色的统一性,而这一特点是古代西方文明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2.
席天士  梁晨 《阅江学刊》2012,4(4):89-94
民国苏州的浴室主要由客籍人士经营,为本地人提供服务。对比上海、扬州等地,苏州浴室业的经营方式、理念和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苏州浴室的分布明显受到商业资本不断集中、厂矿等现代工业大发展的影响,依附在以经济和现代交通为轴心的商业圈中。在动荡环境中,苏州浴室业仍有所适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新屋 《唐都学刊》2013,29(2):85-91
晚清民初的地方自治热潮,不完全是政治变革和社会变动影响下的新事物,而实与明清以来士绅的“化乡”观念和实践有关.以晚清温州士绅王毓英的学与行为例,通过考察其时代意识和世界知识、乡绅意识与化乡实践以及地方自治与国家认同三者之间的交织互动,可以看到晚清民初地方自治背后的传统因素.王毓英通过修水利、移风俗、兴教育和办实业等四个方面的自治理念与实践,展现了这种地方自治背后“由爱乡而爱国”的文化逻辑.这种“由爱乡而爱国”的文化逻辑,与明清以来主张化乡的乡绅意识一脉相承.以王毓英为个案,或可将之视为晚清士绅处理地方与国家关系的普遍公式.  相似文献   

14.
程杰 《阅江学刊》2012,4(1):119-130
超山在今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南,清中叶以来这里的梅花风景开始兴起,其声势逐步超过杭郊西溪、皋亭、大雄等梅花名胜,民国以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民国中叶臻于极盛,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梅产地和赏梅胜地。鼎盛时以超山为中心,分布范围覆盖了今余杭区塘栖、崇贤、临平三镇间的整个三角地带,远不是人们常说的"十里梅花",而是方圆百里。民国间超山梅花的进一步兴盛得益于现代工商业和都市社会尤其是上海大都市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上海冠生园开发的陈皮梅畅销全国,原料取给于超山,有力激发了超山梅产业的兴旺,而沪上各界的热情揄扬也提升了超山梅花的旅游人气。超山梅花方圆百里的盛大规模,不仅在民国年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作为跨时代的风景名胜,它体现了农业风景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丰富历史内涵,包含着现代农、工、商、交通、旅游、文化各业相互作用、交融发展的时代气息和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首都北京的出版业概况。从出版管理政策、在京出版社分布情况、图书出版产量、出版业发展特点、作为全国出版中心的出版格局的形成等方面全面梳理了"一五"时期北京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pplies ideal-typical welfare state theory in analysing the recent transition and the current position of welfare state systems in Eastern Central Europe, taking the cases of Poland, the Czech Republic, Hungary and Slovenia.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Eastern Central European welfare state systems have returned to thei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oots of welfare stat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the time before the onset of state socialism in Soviet times. First, social security policies and social and labour laws were established when the vast bulk of Eastern Central European countries were member states of the Austro-Hungarian Empire, sharing the same political economy, legal system and culture.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he socialist system of employment-based social services and benefits has been replaced with Bismarckian-type social security policy and systems. While there are major alterations here and there – in ideal-typical perspective – the four countries under scrutiny share all the major traits of Continental European (Christian Democratic) welfare regimes .  相似文献   

17.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hange of social knowledge in Modern Turkish Republic has begun with the fall of the Ottoman Empire. Whilst the transformation of knowledge took place in daily knowledge, the change that took place in the political structures had a broad influence in the language, religion and tradition. The appearance of a new form of daily knowledge created a new common sense and this has opened the road towards the possibility of investigating social representations of various phenomena. Among these the social representations of madness in daily knowledge have already existed in common sense knowledge for a long time. With this in mind, the main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contemporary urban Turkish social representations of madness.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both scientific and common sense knowledge exist at present in citizens' daily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8.
Between 1930 and 1945 professional wrestling could lay claim to being one of the most transnational sports moving across the Anglo-world. Participants originated from western and eastern Europe, North America, the Antipodes, Britain and India. Significantly, wrestling was one of the few sports in which participants from the British Empire and the USA competed in these decades of comparative sporting isolationism. It is argued here that the ‘All-In’ American style which came to dominate the sport as an extreme and theatrical form of ‘catch-as-catch-can’ wrestling was not uniformly accepted across the Anglo-worl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A and the British Empire meant wrestling styles had to be adapted as they crossed national boundaries. The notion of ‘cultural hybridity’ is a valuable concept here as ‘All-In’ met three different responses within the Empire: complete acceptance, modification and rejection. The reasons for the varied response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argument made that while American culture was at one level admired in the British Empire, there was also concern about perceived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corruption in North America, which wrestling seemed to epitomize.  相似文献   

19.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09,25(3):83-86
民国以降,西安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结构受到制度和抗战沦陷区经济大转移等外力因素的剧烈影响,短期的外部赋予给西安经济注入了活力,迅速改变了当地经济的落后面貌,这对西安经济结构的改造具有重要影响,但对外部因素的过度倚重,形成国防、军事统制企业生产,手工业为核心工业体系,消费工业为主体诉求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低层次、同质性显著。在经济转型和结构发展中,西安近代化凸显了制度强化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之春 《求是学刊》2006,33(3):69-74
文章从中韩两国的贸易商品构成入手,通过计算中韩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指标,来分析中韩两国建交十多年来的贸易发展状况和贸易结构变化,从中发现:中韩两国的产业间贸易水平较低,而代表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则较高且增长很快,这种现象在占中韩贸易主体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表现尤为明显;在产业内贸易中,代表相同质量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的份额要高于同一产业不同环节有差异产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