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11年月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4日,革命党人柏文蔚、范鸿仙来南京策动新军起义。 11月3日,驻防南京秣陵关的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决定发动起义,响应辛亥革命。7日,南京城内起义遭到张勋镇压而失败。8日,新军第九镇在秣  相似文献   

2.
王小孚 《金陵瞭望》2011,(26):38-39
从第九镇新军秣陵关起义至江浙联军光复南京,南京出现的旗帜大致有以下几种:白旗 该旗是辛亥革命中全国运用最为广泛的旗帜.包括纯白旗及其上有文字的白旗。1911年11月7日南京城内起事起义者“手执白巾之旗”.有人“突进制台衙门攀登屋顶抢插白旗而壮烈牺牲”与之同时.  相似文献   

3.
1910年庚戌起义是清末广东政府所面临的重大政治、军事危机,通览此次起义,虽一起一蹶,不过仅止于三二日,然清廷广东当局在危机应对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一、起义前的政府失策:募兵仓促,未曾严格遵循“募兵制略”方案;革命党人充斥于军事学堂和新军营中,政府对新军控制力被削弱;军队军纪不严、防务疏散;未能惩毖安徽新军起义教训;对新军思想失控,未能正确引导兵士的演讲集会。二、应对起义时的失误:新军核心领导临阵弃营,新军指挥失灵;未能尽缴新军各营弹械;旗兵仇汉、总督猜忌,激化新军士兵情绪;起义爆发后警吏之敷衍。三、善后措施之不足:降兵不辨良莠一律遣散,引起舆论诟病;对善后之防营军队缺乏约束。  相似文献   

4.
萧三郎 《源流》2011,(17):28-29
武昌起义爆发,消息旋即传到云南。10月30日,时任新军第19镇第37协协统(相当于旅长)的蔡锷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等人在昆明响应起义,11月1日即建立了军政府,蔡锷被推举为云南都督,这一年他年仅29岁。蔡锷所领导的新军是当时全国各省起义中少有的建  相似文献   

5.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武昌起义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等兵谏以响应,并联合吴禄贞、蓝天蔚等准备发动武装革命,攻占北京,推翻清王朝,本文对兵谏的发动过程、性质及其纲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湖北新军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一八九六年建立起来的一支近代化的反革命武装。一九○七年这支武装(即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一百零四人。①湖北新军建立后,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清政府对待湖北新军也如同对待北洋新军一样极为重视。从一九○二年起,湖北新军已成为训练和培养全国各省新军将弁的最重要中心之一,所以当时“各省练兵无不奉北洋、湖北为圭臬,各军将弁无不出于两系。”②同时,这支武装建立后,不仅对湖北人民的革命运动进行了残暴的镇压,而且对一九○三年开始的广西农民起义,一九○六年的萍、浏、醴人民起义,一九○八年的安庆炮营起义,一九一○年的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四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迫于清廷和北洋军阀政府的禁令,不得不长期流亡海外。从1895年起到1924年止,他先后十二次踏上日本国土,流亡于横滨、东京、长崎等地,侨居时间累计达九年之多。而自1895年到1911年武昌起义前的十六年内,孙中山只在1907年12月初回过一次国而且仅仅在靠近越南边界的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呆了一夜。孙中山把扶桑三岛作为自己长期栖身从  相似文献   

9.
同盟会建立后,许多革命党人潜入北方,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首都革命”而积极活动,1911年10月,清王朝在永平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史称“永平秋操”,打入新军的革命党人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秘密商定,借用秋操机会发动武装革命,一举消灭清禁卫军,攻占北京。可是在秋操的前一天夜里,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惊惶失措停止了秋操。派荫昌率参加秋操的部分军队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张绍曾拥军抗命,拒绝南下镇压起义,发动以逼迫清王朝实行立宪为旗号的兵谏,此次兵谏是有预谋,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革命行动,在兵谏期间与京津地区的立宪派有联系,本文对兵谏过程及其与立宪派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于曰良 《金陵瞭望》2010,(15):79-80
100年前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时.中国正处于百业凋零.民不聊生时,盗匪横行,南京多次警报频传,人心惶惶.多亏了陆军第九镇徐绍桢和海军萨镇冰从陆上、江上保卫了南洋劝业会的安全。让半年的劝业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美国颁行的"购银法案"引起国际银价大幅波动上涨,中国深受其害.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多方寻求摆脱危机的方式,最终走上了币制改革的艰难之路.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美国从危机的制造者转变为支持币制改革的经济伙伴.出现这种巨大的变化,符合上世纪3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环境,美国对华经济政策也是它在远东地区利益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经济状况、旅游业发展状况、城市建设状况三个层面构建江苏省各城市国内旅游市场投入产出的指标,以2011年的数据为投入指标,2012年的数据为产出指标计算江苏省各城市国内旅游市场的投入产出效率.发现江苏省9个城市国内旅游市场投入产出效率均已达到最优,而南京、徐州、南通、宿迁4个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低于1.其中南京市在宏观经济、城市建设方面投入过剩,在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方面产出不足;南通市旅游业投入冗余明显;徐州和宿迁市国内旅游收入产出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重阳节人们与亲友结伴出游、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节日中充满了浓厚的人伦亲情意味。这也无形中开拓了诗歌表现的题材,从而形成了抒情性浓厚的唐代重阳诗。在重阳节,因亲友常常不在身边,往往会加重诗人对其的思念,唐代重阳诗的艺术特征正在于充盈于其中的浓厚的思亲念友情结。诗人们多用登高、菊花酒、茱萸、授衣等节俗意象去传达自己的思亲感受,但因诗人经历、境遇、才情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面貌。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略南京与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当局全力实施对华武力征服与战争恐怖威慑的殖民政策,以迫使中国军民与中国政府畏惧与屈服,达到以战迫和、实际是以战迫降之目的。但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持久抗战面前,日本当局的殖民政策从占领南京那一天就开始破产了。日本当局不得不陷入他们所极不情愿的对华长期战争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历史证明,南京之战与南京大屠杀,既是日本最高当局对华推行武力征服与恐怖威慑政策的最高峰,也是这政策走向失败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宴亲朋好友,畅饮菊花美酒,互祝健康长寿,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俗。一些大型工具书和权威评述,却形而上学地把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成待到重阳日来观赏菊花,不仅背离了诗人的原意,也有悖重阳佳节饮菊花酒的传统内涵。文章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名句,作重新探解。  相似文献   

16.
重阳节"登高"习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传统民俗核质是祛邪避灾.当代重阳节"登高"习俗的民俗内涵取实践、实用之义.至于"登高"的传统民俗意义在不同的民俗受众那里或强或弱地彰显出来,但是它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国风》是《学衡》杂志的继续,在保持反对新文学运动特色的基础上,强化了抗日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情感。因《国风》的成员多原《学衡》的作者,此时在中央大学群聚,实际上开始了一个“后学衡时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在这一时期同时表现出鲜明的尊孔倾向。从中央大学的教授群体的活动,可以看出国民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文化政策与文学、学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内容:家畜保险作为近代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家庭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民国时期得到了优先推广。南京国民政府不仅颁布了家畜保险的法规和具体政策,而且还直接介入家畜保险事业的推进,形成了政府主导的推进模式。但家畜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制度,起初农民对其并不认同。然而,随着政府宣传和农民从家畜保险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家畜保险的推行变得相对顺利。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家畜保险研究,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在民众还未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必要性的时候,充分利用政府组织来推进农业保险是当代中国政府可以借鉴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训政前期,为了获取政权合法性资源、挽救农村经济和整合农村基层政权,南京国民政府设计并启动了地方自治;其政策经历了由激进、到缓进、到反动的过程,留给后人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反分裂国家法》是中国政府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祖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所制订的一部法律。它体现了国家意志,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法,也是一部中国自主解决台湾问题的法。它的出台有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合乎历史,顺乎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