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业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1-8
30年来,国家政治进行了一系列以农村为本位的放权、让利性改革,逐步释放并激发了农村建设与发展活力,具有明显的递度演进特点。当前农村改革与建设进入攻坚克难阶段,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新的政策安排和制度整合,可是,农村已有的政策潜力几乎全部释放,整体效益空间已接近临界点,上冲明显乏力。为再造农村活力,国家政治势必要审时度势,进行更广泛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赵树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由于生态、历史发展背景的差异,中国各地社会文化呈现高度纷杂多样,历代文人、官吏以种种外显的区域特质,或想象的文化表征,形构出各地“区域性格”,这些文本也成为局外人( outsider )建构他者( the others )的基础。清代描绘凤阳地域与人群的各类文本建构了特定地区的地理空间想象,同时也塑造了“凤阳丐者”这一人群的地理想象。从想象的区域性格到心理上根深蒂固的次族群差异,最终形成难以抹灭的区域与特定人群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3.
贺东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9):185-194
本文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的演进过程,阐述了党的领导在国家中的核心地位。文章首先探讨了“党的领导”概念的产生及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党如何通过组织动员和军事控制确立了自身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接着,讨论了“小组”、党组和党委等机制在党的领导体系中的作用,解析了“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性,展示了这一机制如何为党在国家治理中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文章最后提出了“政治势能”这一学理概念,对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动员全社会资源,在国家治理中如何积累和展现其强大的政治能力进行了探讨。对中国共产党整体而言,本文通过对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独特性和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4.
谋求中国城乡失衡的破解思路:发展农村经济——来自1978-2008年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促成城乡二元分化格局,选择依靠农村的发展壮大消除城乡发展失衡将会是正确的选择,当前正是实施此发展战略的最佳时机.基于1978 - 2008年统计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农村改革、农村和农业发展与城乡失衡关系的研究表明,城乡经济增长在收入分配效率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农村部门明显高于城市部门;发展农村、农业经济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缓解城乡失衡,城乡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双重失衡”存在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消除城乡失衡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必须转向依靠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晓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151-156
1953—1956年中农的日常生活表明:给国家工业化强有力支撑的统购统销,引起了不少农民尤其是广大中农的不满。统购统销给他们带来的是饥肠辘辘的深刻记忆。在此基础上,虽然广大中农向国家权力机构表达了其意愿,并以多种方式抗争,但最终大都无奈地选择了俯首帖耳。 相似文献
6.
孙建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80-87
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国家为了破解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土地指标难题,而进行的试点式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突破了现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由于不能从增减挂钩制度改革"路径依赖"来进行审视,致使在研究过程中仅仅就该项制度来评价相关实践,其在观点和论证上出现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误区。文章从上海、浙江、成都、天津等省市所进行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形成问题出发,来深化对这些改革试点内涵的认识,并进而为准确地归纳本次试点改革制度性难题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琚琪琪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49-56
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起点,并贯穿于改革的整个历程.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三农”政策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改革探索时期、调整与稳定时期、城乡统筹时期和农村现代化时期.虽然各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延续性,但由于面临的问题不同,不同时期的政策差异较大.四十年来,我国“三农”政策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回顾历史,至少可以... 相似文献
8.
9.
魏宝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3):35-40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介入与建构"彰显着主导文学评论刊物的媒介价值观与立场。这主要表现在总结态势与成绩",漫谈"文风的"回归"与延续,刊物栏目的"回归"与"新创",举办座谈会和编发会议报告、讲话及读者来稿",作品讨论"的出现与坚守,以及舆论的"视觉"诉求等等。 相似文献
10.
分析认为:(1)中国国有企业的生成是适应中国由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兼容性”经济形态向时间经济形态的“畸型”或“变态”——产品经济形态实行“超越式”转换选择在微观基础上的必然结果;(2)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绝非“计划经济的失败”所诱发,而是人们对经济形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与基础作了超越生产力水平的选择与“错位”式组合并带来严重后果后,在新时期对经济形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与基础所作出的带根本性的重新选择与组合的必然结果,亦即由不切实际的产品经济形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形态及其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实现“逆向式”转换选择与组合在微观经济基础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论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43-46
“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分为三”是对“一分为多”的科学定性和分类,是“一分为多”的一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和科研,还要更好的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而产学研合作可以更有效的实现高校对社会的服务职能。产学研合作即是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其合作有利于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校企共赢。以新建本科高校为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封闭单一;一些企业和教师对产学研价值取向存在分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较弱,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并且探讨了如何转变办学理念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地方政府支持,构建完善的产学研模式;健全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提出了“政产学研用”创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酸基-5-吡唑啉酮(HPMBP)溶液与硝酸镧溶液合成了镧的PMBP络合物-La(PMBP)_3·2H_2O,用X-射线法测定了该络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面心格子,C2/c空间群,a=2.4744(5)nm,b=1.6325(7)nm,c=2.5871(4)nm,β=105.44(2)°,V=10.0731nm~3,Z=8,Dc=1.330g·cm~(-3),μ=9.25cm~(-1)。络合物中心离子La(Ⅲ)处于由8个氧原子所构成的四方反棱柱体中心。La-O平均健长为0.2492nm。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提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之相契合,以形成稳定的教育体制。不同类型高校对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会有差异。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通过总结以往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经验,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试剂3,5-二溴-4-偶氮8-羟基喹啉苯基荧光酮与钨的显色反应,在0.6mol/LHCl介质中,钨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三元胶束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8×105L·mol-1·cm-1,钨含量为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拟定方法用于钢铁样品中微量钨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1997年起实施的统账结合制与原先的现收现付制对个人福利的影响,首先用叠代模型对上述两种制度的运行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具体数据对两种制度下的个人福利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个人福利水平的因素有个人账户收益率、人口增长率以及由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导致的工资增长率;将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制实际上是对个人福利水平的降低。在现阶段的中国,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资水平的上升和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城镇仍具有存续条件。结合国际经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将来,积累制将成为较优选择,因此,现阶段需要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以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从而使居民福利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19.
黄渊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104-106
对英语中的两种提升结构--主语提升结构和宾语提升结构及其句法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深层结构的主语或宾语是如何经过转换提升为表层结构的主语。同时指 出,提升结构理论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20.
项勇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2):37-41
17世纪80年代,面对俄国侵略势力东进和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势力的崛起,漠北的喀尔喀部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强敌环伺的危险局面。仍旧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争斗上。1688年最终为外敌所乘,被噶尔丹击败。哲布尊丹巴、土谢图汗率领部众在紧要关头毅然向清朝中央政府输诚,请求内附,为康熙帝所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