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位朋友到外地出差,留下通讯地址,北京东四十二条多少号。 他说,接待单位的工作人员,歪着脑袋打量他,问他:是东,四十二条吗? 我的朋友很纳闷,因为他一下子没听出"东"后边那个逗号,便回答说,千真万确,是东四十二条。 那位管登记的小姐,嫣然一笑,你们北京人真行,从东一条,东二条,排到东四十二条,光数就要数半天。若是外地人从一条找到您住的四十二条,腿岂不得走断? 他说当时听了以后哈哈大笑,我听他  相似文献   

2.
谈生命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这是徐志摩的诗,也是徐志摩的人。他曾经“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而五十多年来,他的生命和他的名字一道,早已成为一段回忆了。人的生命本来就充满了种种不合常态的、偶然的因素,并不永远合乎逻辑。当我们去认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诗人、作家或学者时却往往一定要试图逻辑地、合理地为他“定  相似文献   

4.
“十二缘起”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俱舍论》对此做出两个方面的梳理:一是从生命观的角度阐述十二缘起的含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三世因果说的宗教理论;二是从缘起观的层面,论述十二缘起中所蕴涵的支撑因果理论的哲学思考,以及不同学派对缘起思想的认知差异。《俱舍论》对十二缘起理论的分析和建构,为佛学研究指向生命与哲理两个向度提供了必备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5.
史铁生是一个经历了种种苦难的当代作家,他用手中的笔不断地书写着、歌唱着苦难,用苦难谱写了一首首激扬的旋律。苦难的生命体验是他生命历程中最主要的一座丰碑,他用沉重压抑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残疾的世界,一个个苦难的生命里程,用他对苦难的理解来解读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人生的精神解脱: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生在于过程。  相似文献   

6.
尽管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无比艰难,可他始终坚持着对尊严和权利的固守、对爱和温暖的追求身边爱他的人也因此重新认识了生命和死亡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教育     
<正>"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保尔·柯察金关于生命的礼赞,不知激励了多少年轻人开启生命奋斗之路。如何认识生命的价值,如何进行生命教育?自人类历史产生以来,就一直作为一个文化母题影响和关照着人类的前行。  相似文献   

8.
我本是树     
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的村民相信,每一棵树都是有灵魂的,护佑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  相似文献   

9.
他,似落日的余晖,瑰丽而璀璨; 他,似一团烈火,燃烧着生命和希望。 王忠,这位抗日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虽然早已年届花甲,但却精神矍铄,壮心不已,他脚步匆匆而又坚定昂扬地为北城的老年事业奔走呼号,沤心沥血,他用自己的信念、毅力、忠诚和智慧谱写着一曲曲新的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一冰 《社区》2012,(8):55-55
他还记得。那年他过十二岁生日时还在上学,老师自然没有理由为他放假。一大早,母亲就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他躲闪着母亲冰凉的手。还想再赖一会儿床,就听母亲说:“你看这是什么?”他睁开眼睛。  相似文献   

11.
昆明时期的沈从文致力于对理想生命的重造。他将“美”与“爱”作为理想生命的核心内涵,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然而,沈从文的“抽象的抒情”并不意味着与现实无关,其背景和最终归宿都联系着民族人格的重造。正是由于这一现实目的的存在,他的“抽象”重构遭遇到了“具象”的冲突,这也暗示了他后期思想存在着内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多余人”奥涅金和毕巧林的形象作为参照系,并联系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环境,通过对罗亭的人生态度、思想能力、事业尝试等几方面的对比分析,论证了罗亭对“多余人”命运的超越。罗亭虽然最后没有实现他改革社会的人生理想,但他为他的理想做了最大限度的努力,他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样,不知疲倦。永不息止地奋斗着,罗亭一直在积极行动着,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而这行动本身就是他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3.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很远的地方。唐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死了。隔不久,他的母亲又去世了。小时候,韩愈跟着哥哥和嫂子过活。他的哥哥韩会和郑夫人,从长兄过继过来一个儿子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岁。韩会在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吏,不到几个月,他就病死在韶州了。这时韩愈十一岁,十二郎只有十岁。韩愈虽然有三位哥哥,但都很早就死去了。因此,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了,两个人相依为命,孤苦零丁,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泰戈尔以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成为东方国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亲证,也是他"生命哲学"与"诗人的宗教"的完美体现。泰戈尔为追求他"生命哲学"中生命的真谛,所表现出的无比激情与爱,至今仍照耀和鼓舞着整个人类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西安南郊西八里村的一间十二平米简陋民房里,陕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郭文进和一位男同学合租在这里,房间里除了两张床,就是一个写字台,写字台上放着他的宝贝《YOYO太空舱式青年旅舍》创业计划书,这个创业计划荣获了省级创业比赛银奖,如今他正打算将这一切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6.
生长于沅水流域的沈从文,带着特有的观照世界的眼光,游移于城市和乡村、现在和过去、世界和中国之中;他感受着乡土文化的滋润,也踏着故乡的土地,将湘西这个美丽而负重的地域在他的生命里演绎感悟了。他特有的人生体验决定了他文学生命的自然本质——刻画美和善的人生形式,这是沈从文的审美选择,也是他追求生命自然状态的外在表现。他以特有的人道主义呼唤着人性的复归,又饱蘸自身生命经历的笔墨,写出了一个特殊的湘西世界:这里有对人性的赞美,也有作家深沉的痛苦,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辉;又有对生命最佳形  相似文献   

17.
父爱如山     
潺潺小溪流淌着绵长的爱。习习春风吹送着温柔的爱,片片白云飘荡着纯洁的爱,巍巍高山矗立着坚实的爱。当生命(?)年轮走过十二,凝眸回望,思绪阵阵,原来父爱就如那巍巍高山,无言却坚实!还记得三岁时,“6”“9”不分的我在  相似文献   

18.
张凯 《今日南国》2006,(9):32-35
生命就如一团火焰,渐渐燃尽自己,但当一个新的生命降临了,他就得到了一个崭新的火苗,众生就这样相互传递着生命,正如赛跑的人一样,互相传递着生命的火把。——题记  相似文献   

19.
徐讦对生命意义的执著必然地联系着他的宗教情怀,但他对宗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从他的小说创作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他日益深厚的宗教情感,特别是后期的<彼岸>、<时与光>展现的宗教对于生命的神圣救赎意义,更昭示着他力图追寻终极关怀,渴望精神超越的生命情状.  相似文献   

20.
著名外国影片《香水》曾塑造了一位对气味有特殊癖好的男子,他酝酿的香水.众人为之倾倒。每一滴都散发着自然的人性,对气味的追求与渴望点燃并燃烧着他的生命,气味图书馆就像影片的主题一样。用气味勾起你对往事的记忆,它的经营者也由此打造了一片非比寻常的嗅觉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