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关爱”是实现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多赢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五关爱”活动是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载体的创新,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广泛宣传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的重要意义 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即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它是新形势下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计划生育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也是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三结合”,才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此,要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计划生育“三结合”的意义,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开展计  相似文献   

3.
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结合实际对计划生育“三结合”的创新与发展,是计划生育“三结合”希望之路的延伸和拓宽。文中对于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活动,城市要不断深入探索,积极开拓,创新载体,推进城乡联动和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迈入了深入发展阶段。然而,社会在进步,事业在发展,“三结合”也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因此,需要认真处理十个关系,深入发展“三结合”。一、“三结合”与学习邓小平人口思想的关系邓小平人口思想由人口国情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适时提出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促进“两个转变”的工作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思路和内涵,为促进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入新的世纪,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0年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着力加强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1995年11月21日,河北省人口学会理论研讨会在省会石家庄举行。理论工作者和计划生育实际工作者荟集一堂,共同就计划生育“三结合”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省计生委主任刘德运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的讲话,省计生委副主任、省人口学会会长高庆英主持了此次会议。 刘主任在讲话中指出:计划生育“三结合”是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三结合”的根本是服务,内涵是经济利益导向。“三结合”使党政领导找到了控制人口增长和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三结合”由吉林省率先提出近十年,并已被国家充分肯定。十年来的实践已证实了计划生育“三结合”的正确与可行,尚缺少理论上的深入研究,经在国家计生委立项的“计划生育三结合之路研究”的软课题中找到了计划生育三结合提出的理论依据,进一步论证了计划生育三结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 ,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 (居 )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大连市在推进综合改革过程中 ,着眼创新发展 :在宏观层面上 ,建立人口宏观调控机制 ,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调控保障体系 ;在中观层面上 ,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宣传教育“三统一”的管理与服务机制 ;在微观层面上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积极推动村 (居 )民自治 ,建立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机制。实施“三观运作” ,有力地促进了大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计划生育的“三结合”工作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开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人口效益。同时,“三结合”的实践也给我们以启迪:简单地从人口再生产本身去寻求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和深层次中去寻找根本途径和出路。本文基干近年来全国各地“三结合”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着重探讨计划生育“三结合”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特别是提高女性人口素质的促进作用。一、少生、快富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与农村人口素质的关系计划生育工作的“三结合”是: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  相似文献   

10.
开展全方位宣传 推动“三结合”工作深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全方位宣传推动“三结合”工作深入发展○吉林省计生委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计生委的指导下,吉林省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经济相结合,同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  相似文献   

11.
深入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共盐城市委,盐城市人民政府近几年来,我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三为主”,积极推广“三结合”,深入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开始朝着人口、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少生快富文明工...  相似文献   

12.
在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中,平泉县计生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整体安排部署,注意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参谋、协调和服务功能,推动了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一、认真调查研究,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一是调查研究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每当县委、县政府制定全县人口、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之前,计生局都组织力量深入到乡镇、村、户和有关部门搞调查研究搜集整理“三结合”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有关信息和数据,详细掌握计生户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意愿要求,并把相关信息归类,报告…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苏 《人口学刊》2002,(4):61-64
90年代以来 ,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进了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过去 2 0年努力的基础上 ,探索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两个转变”的新思路 ,在坚持“三为主”方针的基础上 ,实现了计生工作方法的创新 ,即走“三结合”之路。“计生协会”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有效载体 ,计生协会群众队伍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的颁布为依法生育、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保证。黑龙江省首创的“三自主”经验开创了欠发达地区计生工作新的运行机制 ,代表了今后计生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纯元 《人口研究》2001,25(3):69-71
计划生育“三结合”是中国人的一大创造。表面上是帮扶者和计生户的结合 ,本质上是人口与经济的结合。它使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 ,摆脱了就人口抓人口 ,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 ,也是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根本举措。计生“三结合”的推行为提高“三为主”工作水平和质量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 ,它不但在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使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转变人们旧的生育观念方面有着巨大作用 ,而且在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农…  相似文献   

15.
合奏计生「三结合」曲廖绪文四川省三台县畜牧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坚持把发展畜牧业经济与控制人口增长、引导农民“少生、快富、文明奔小康”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全系统分别成立了53个计划生育“三结合”工程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了...  相似文献   

16.
关于计划生育“三结合”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张纯元计划生育“三结合”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的一大创造。它源于实践,是在70年代以来的多年计划生育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碰到的困难进行再思考而逐步形成的,真正切中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要...  相似文献   

17.
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推动“三结合”深入发展史学敏近几年来,吉林省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同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同建设文明幸福的家庭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全局,不断拓宽渠道,为推动“三结...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阶段,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坚持一条道路、推进两个统筹、强化三个注重、促进四个转变”的总体思路,更加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更加需要我们勇于探索,争创一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支撑和引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引导计划生育“三结合”深入发展薛宝生计划生育“三结合”,即计生工作同发展经济相结合、同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操作与实施,不仅促进了计划生育各项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而且也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收...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应转换观念,从过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转换到以人口发展效益最大化上来,树立“三种意识”:计划生育意识、人口素质意识、生活质量意识。在西部大开发中,计划生育是前提,人口素质是关键,生活质量是目的。在实践中充实和完善“三结合”,稳步实现小平同志“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