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慧  王桂新 《南方人口》2004,19(1):32-36
研究农民收入差异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也具有社会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浙江省柯桥、柳市两镇农村劳动力的实地抽样调查资料,以定量为主的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收入的个人因素以及各因素影响作用的相对大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华 《南方人口》2008,23(4):45-49
依据农户调查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已经实现了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但向城市迁移的意愿不强。农村劳动力可分为异地转移、分离型就地转移、兼业型就地转移和农业劳动力四种类型,他们向城镇迁移的意愿依次减弱。农村劳动力对拟迁目的地城镇的选择大致随城乡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态势,表现出迁移空间意愿的距离偏移特征,主要是以中心城区周边的小城镇和卫星城为拟迁目的地,表现出就地城市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江  丁一  杨雪 《人口学刊》2015,(2):102-112
本文对我国吉林、青海、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对选择外出或从事本地非农业劳动有显著的影响;家庭中人口数量及老年人数量在1%的水平下促进男性劳动力外出,女性劳动力则受到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另外,本文还重点就不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与吉林省相比,青海省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劳动力外流造成过度阻碍,直接增加了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而贵州省则正好相反,劳动力的过度外流直接导致土地抛荒等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中人才缺失的窘境;在本地非农市场发展方面,青海和贵州省的乡村因素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本地非农经济发展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贾伟 《中国人口科学》2012,(3):55-65,112
农村劳动力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式,且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构建四地区六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根据2000和200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已由2000年的1.054%增加到2007年的5.565%,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最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正在由负向正转化;相对于区域内转移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东中差距、东西差距、西中差距分别增加5.738%、6.668%、12.627%,比2000年各地区的差距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各地区非农产业部门附加值上升,农业部门附加值下降,其中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服务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对西部地区重工业部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农业问题在农业之外、农村问题在农村之外 ,农业的发展 ,依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的程度 ,很多著名学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 ,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农民收入难以增加 ;要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 ,必须推进城镇化进程。本文在综述了国内的研究进展后 ,提出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应进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移民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中国的特殊环境,农村劳动力和人口不仅流向城市,也流向发达的农村地区。目前对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农村向农村的劳动力流动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实地问卷调查得到的资料为依据,全面分析了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外出打工时间和收入等特征,同时分析了这些特征与外来劳动力就地定居的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在全国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①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 ;②经济发展慢 ,特别是乡镇企业不发达 ;③一系列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是解决甘肃省农村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而当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又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在这种形势下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应采取市场主导与政府指导、农村劳动力开发与城镇非农产业发展、向小城镇就近转移与区际转移的“三结合”加速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选择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状况的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外出劳动力。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会阻碍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回流。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起初随着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家庭成员只有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外出务工劳动力才能对家庭社会资本加以充分利用。另外,分析显示年轻一代劳动力和第一代劳动力对家庭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利用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9.
吉亚辉  伍士邦 《西北人口》2009,30(4):126-128,F0003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形成了新的趋势,分析总结这些现状对当前全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具有一定的借鏊和指导。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河北省邻近京津的 2 2个县市划分为三类地区 ,利用河北省 5 0 5 6样本户调查资料对该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规模、流向以及不同类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提出了不同类型地区农村劳动力开拓就业渠道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 《人口学刊》2003,(5):53-57
农民阶层是社会地位较低表现为:农民收入明显低于其他阶层的收入;农民充分就业率低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差。橄榄型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要求提升农民阶层社会地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性就业根本性的路径选择。政府应为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消除对农民的歧视、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等方面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张雅丽  范秀荣 《西北人口》2009,30(5):77-79,84
文章在借鉴“推-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推力的角度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晓云  徐卫彬 《西北人口》2010,31(6):70-75,81
本文对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各种方法的测算基础、测算思路及其特征,笔者将其分为六类:简单计算法、国际比较法、生产函数法、总量分解法、两部门(地区)法和其他方法(统计指标比对法、数理与计量经济模型法、综合法)等。在对各类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及评价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应当根据其特点,综合使用各类方法从不同角度测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另外,笔者还认为国家统计部门应当适当考虑学术界的研究需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年龄、教育等结构问题应当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流动对流动者人力资本形成的效应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在西部地区8个样本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农村外出打工者外出前后自身变化,说明了劳动力流动对流动者自身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劳动者本身人力资本的形成存在着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发挥流动对人力资本的正面作用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现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侯力 《人口学刊》2004,(6):30-34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实现了大规模的转移,且具有逐年增加、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沿海地区集中的特点,但劳动力市场制度分割、户籍制度与农地经营政策、劳动力素质偏低且劳动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并加大教育和培训投资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提高转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与转移的重要原因。新疆农村劳动力结构中少数民族居多且聚居。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巨大。新疆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仅能维持基本生存,基本无法保障其发展权实现。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7年基尼系数则达到0.4604,突破了公认的警戒线。由于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其转移仍较为困难。本文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教育投入不足等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与转移的制约。并提出了改善上述状况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借鉴“推一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全过程出发.着眼劳动力转移的中间环节,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间力量模型”,时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及滞留经济代价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长期以来 ,中国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 ,1997年 ,估计约有 1 8亿剩余劳动力 ,但剩余程度的省际差异显著 ,以西南地区剩余最严重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滞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1978~ 1997年间 ,仅滞留的经济代价就达 178750亿元 ,相当于这 2 0年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 4 0 % ,经济代价的省际差异也很大 ,仍以西南地区为最。根据农业劳动力剩余程度和滞留经济代价的省际差异 ,可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片 :长江上游—珠江流域片、长江中下游流域片、黄河流域片和北部片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2000年以来其农村劳动力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可见,吉林省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现阶段,吉林省内部转移空间狭小,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内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无法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为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拓展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省内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