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一、调查的目的及时机 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剧增,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普遍注意。为了取得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去年对小学的独生子女、双子女(即一个家庭内有两个子女)和多子女在德、智、体诸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初步分析和比较。 通过调查,我们期望找出独生子女、双子女和多子女(以下简称“三方面子女”)在小学阶段各自特点,帮助人们解除在提倡“只生一  相似文献   

2.
<正> 一、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84)7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民对婚育科学知识的需求,加强科学知识宣传的针对性,改变落后的婚姻习惯,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我们从婚育科学知识七个方面(青春期生理卫生、性生理卫生、孕期保健、节育避孕、遗传优生、优育优教)内容中,选出60个题目,用问卷和走访交谈等形式,对双阳县奢岭乡双榆树村17-45岁的791位农民进行了需求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国家计生委于2002年2月在流出人口较多的河北、山西、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12个省(市)的120县(市、区)进行了跨省流动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情况的典型调查。调查内容为流入省份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情况,尤其是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查验情况。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为加强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管理,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外出前须办理国家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一)离开户籍所在县(市)的行政区域(离开地级以上市的区是否需要办理《婚育证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二)拟异地居住30日以上;(三)年龄在18周岁至49周岁之间;(四)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除外)。第三条 《婚育证明》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比例、婚育意愿变动对未来政策生育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州市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最早、最严格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苏州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使得政策生育率自然升高,同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独生子女的婚姻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试探将婚育人口独生子女比例、婚育意愿等因素纳入预测模型,以期使得预测方法和结论更加准确.文章认为,未来15年苏州政策生育率上升0.415,而考虑婚育意愿后,现实的生育率上升仅0.23,终身生育率仍在1.5个以下,人口再生产将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上海市于1982年7月至12月,遵循分层系统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千分之一人口为样本,对样本中15~67岁的4,439个妇女,特别是15~49岁的3,332个育龄妇女进行了全面的生育率调查。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了解了近几十年来上海地区妇女的婚姻和生育的发展变化趋势,尤其是建国前后与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前后的变化特点,为我们深入研究育龄妇女的婚育状况、指导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人口预测和编制人口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对这次调查的初步分析和推算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上海地区育龄妇女的婚育状况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处于改革前沿的珠江三角洲的人们在冲破传统的生产方式之后,迅速开阔了眼界,再也不满足原有的生活方式,传统农业文化的婚姻、生育模式也随即出现转型。为考察东莞市育龄妇女婚姻、生育观念的转变状况,1996年7月我们在该市的8个镇、区,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办法进行了一次女性婚姻、生育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5%。 一、女性婚姻观念情况 (一)实现了由早婚向晚婚的转变 东莞绝大多数即约86.74%的妇女认为在23岁以后结婚比较好,而只有13.24%的人认为应在20—23岁间。对已婚者初婚年龄的回顾性调查反映出,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已婚育龄群众婚育观念变化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了解目前群众婚育观念的变化、现状 ,不仅能让我们对过去一个时期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的转变工作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调查报告通过对已婚育龄群众基本情况、婚育意愿、生育意愿及养老观念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 ,对浙江省开展计划生育以来已婚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的变化作了较客观的报导和评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外省来我市婚配落户的育龄妇女(简称“外来妹”)越来越多,她们的婚育状况对计生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对“外来妹”的婚育行为进行管理,已成为当今各级政府和计生部门十分棘手又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对本市西、南部经济条件较差,“外来妹”较集中的薛窑、石庄、江安三区的15个乡镇246个村1596名1990年以来“外来妹”的婚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并进行了思考、研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法》)已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于2002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法》和《条例》的规定,公民必须依法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公民同时应依法享受计划生育的奖励优惠政策。然而,公民的这一权利尚不能完全享受,特别是在非公企业尤为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为此江苏省昆山市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1.
电白县从1992年起,在巩固完善镇级婚育学校的基础上,把计划生育宣教工作重点转上狠抓管理区及自然村两级婚育学校建设,为全面开展人口与计生基础知识教育创造了基础条件,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一、抓好管理区和自然村组育学校建设,扩大教育普及西电白县人口基数大,育龄人群分布广,要普及人口与计生基础知识教育,光靠镇婚育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作了专题研究,制订管理区、自然村婚育学校建设方案,并在1992年初发出了《关于建立管理区、自然村两级婚育学校和加强人口与计生基础知识教育的通知》,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湖北省汉川市计生局举全市各地各单位综合之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1.高标准。全市成立了由宣传、计生等10个部门参加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印发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乡(镇)、村(居委会)标准,同时定期组织专班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与督办,年终并将此活动纳入目标考核之列,对工作有特色、活动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对某集团军两个师(团)机关、五个营和十八个连的219名干部婚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一、方法与倩况调查采用事先印制好的统一调查表,发给调查对象本人填写,尔后将填写好的调查表与计划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于1986年下半年组织16个省、自治区和自辖市(以下简称省)的相关单位,在这些省的43个市和31个镇进行了一次人口迁移抽样调查。这次调查是“中国城镇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调查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该课题“取得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部分资助”并“被列为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这是建国37年来(1949—1986)第一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调查,功不可没。笔者是这一课题的秘书,躬逢其盛,不胜荣幸;也因此多少了解一些情况,知其由于各种原因,在问卷设计、抽样方法、数据汇总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等方面,从学术角度看存在几处明显的“硬伤”。  相似文献   

15.
育龄妇女的婚育状况是相对于15—19岁女性人口的婚姻和生育状况来说的。因为这一阶段是妇女生育的主要阶段,其生育水平(生育率高低、生育胎次及其时间间隔等)直接影响着人口的增长,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从白银市近些年来,特别是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简称“三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后称“四普,’)的人口统计资料着手,对白银市现阶段育龄期妇女(15—49岁)的婚姻和生育状况进行了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到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以下简称西苏旗),对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情况作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独生子女病残儿父母生育第二胎的健康状况,真正掌握这部分特殊家庭对下一代的健康的重视程度及实际需求,作者对诸暨市1987—2000年经医学鉴定确认的801例独生子女病残儿父母生育第二胎进行产前诊断及健康状况等情况作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核发与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一项实质性内容,是促使流动人口在正常、有序流动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的计生法律法规、把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纳入综合治理轨道的基本方面之一。然而,从当前各地核发与查验《婚育证明》工作情况来看,相当数量的外出外来人员由于客观上或主观上的因素,在离开户籍地前,没有领取《婚育证明》,在到达现居住地后,自然无从向当地计生部门办理交验手续。显然,这些流  相似文献   

19.
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后居住模式——基于江苏省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南方人口》2012,27(4):16-24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处在婚育阶段,与此同时,他们的父母也在逐渐步人老年。文章利用2007年江苏生育调查数据,从代际关系角度考察了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后居住模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子代需要亲代帮助照料年幼孙代的需求、亲代需要子代提供照料的需求显著提高了独生子女婚后与父母同住的可能性,代际交换关系显著影响了居住模式;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更可能与夫妻一方或双方父母同住;城市独生子女比农村独生子女更可能婚后与父母同住:独生子女的性别属性对居住模式有显著影响,独生子与自己父母同住的比例明显大于独生女同她们的父母同住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日前,山东省威海市人口计生委围绕“婚育意愿、家庭社会环境、利益导向、民主管理、服务需求”五个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千人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影响群众婚育观念的一些因素,发现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就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