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峡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世纪工程,也是中国当代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库移民。由理论工作者与实践部门的技术工作者共同合作的《三峡工程移民与库区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首次从移民安置与库区发展的关系出发,对三峡库区的人口、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对库区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人口容量,移民人口群体状况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水库移民的历史经验;分析了促进移民安置与库区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条件;提出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思路与对策。与国内外已公开出版的同类专著相比,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移民和库区建设是涉及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以往水库移民的历史经验和笔者对三峡库区的调查研究,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及库区发展这一关键性问题作一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的环境人口容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口压力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峡工程作为一项改造自然的特大型现代化豪迈工程,必然会对三峡库区乃至更大空间尺度上的环境人口容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三峡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现状三峡库区是指水库淹没涉及的19个县市,位于川鄂边境大巴山南麓及鄂西山地长江干支流两岸,幅员5.4万平方公里,1989年总人口 143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3%.对于库区环境人口容量现状问题,从所见材料看,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库区人口已经过载,现有环境容量已嫌不足,水库移民和移民后靠将会加剧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多年来库区人口承载量大于实际总人口,而且继续扩展环境容量还大有潜力,因此不必担心水库淹没和移民将会导致人口过载.  相似文献   

4.
移民安置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按照水库蓄水的要求如期将淹没区居民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迁出库区,而且还要特别关注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与提高。本文在构建水电工程移民收入测算理论模型以及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移民收入的测算模型,研究成果可以在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移民收入的测算中推广。收入测算的结果也可以为移民政策的调整、改革及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库移民与水电工程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库移民一直是困扰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难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水库移民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现有水库移民共享水电工程效益政策的局限性 ;从水库淹没区资源价值转移理论和一般系统论理论着手 ,深入分析水库移民共享水利水电工程效益 ,突破水库移民安置的传统做法 ,提出了水库移民与水利水电工程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的运作方法 ,并应用广东省都坪水电站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开县面对移民迁建工作中的新特点、新困难,广大干群始终以“开发扶贫、移民迁建、人口控制”为库区的工作重点,结合库区实情,更新观念,探索出了一条三峡库区移民计划生育工作新途径:  1.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为基础,努力解决库区移民过程中所产生的计划生育新问题。一是强化责任。针对库区移民任务繁重,移民问题多,工作难度大,计生工作在不同程序上被削弱、忽视的现象,建立了计生工作首问制和捆绑责任制,确定了县、乡镇、村党政纵向责任线、部门横向配合责任线和计生协会会员责任线三条责任线,通过“…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待迁移民的生计具有脆弱性。移民历史遗留问题的累积和再次迁移形成的外力冲击,导致了生计脆弱性的形成。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移民生计脆弱性问题,要依托开发性移民政策,增强移民发展的主体意识。在移民前期应以补偿和补助的方式支持移民的生计恢复和家园重建,化解移民风险;在移民后期要创造"授能环境",重点加强对移民生计能力的修复和再造。  相似文献   

8.
浅析三峡库区移民过渡期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库区移民存在着历史性贫困。在搬迁后一段时间又面临着经济、文化、精神等新的贫困。贫困问题严重制约着移民的搬迁安置 ,从而影响国家的移民大业和库区经济的长远建设。经济上的补偿与扶持、区域文化的异地构建、精神心态的素质培育、文化教育手段的运用等都不失为库区移民过渡期贫困的解决良策。  相似文献   

9.
水库移民返迁与社会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回顾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水库移民返迁与其社会关系二者间关系的研究假设。通过对丹江口水库708位移民的调查发现,水库移民在安置地及水库周边的社会关系状况是制约其是否返迁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外迁水库移民安置“稳得住”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水库移民在安置地的社会关系的重建。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还就人口迁移发生的动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人口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在目前条件下,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力;(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4)加速开发利用名特优稀资源,发展地方优势经济;(5)大力发展二、三产业;(6)尽快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在目前条件下,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 4 0多万农村移民的安置是整个三峡工程移民的重点和难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由于过分乐观地估计了三峡库区土地安置容量和二、三产业吸纳农村移民的能力 ,致使库区移民安置密度过大 ,移民问题逐渐显露和严重 ,成为库区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三峡库区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二、三产业欠发达以及移民素质偏低的现实迫使农村移民转向大农业安置。然而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 ,开发土地资源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基于上述因素 ,本文提出了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实行以土为本和外迁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移民与长江上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长江上游是西部地区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本文在对生态移民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通过对长江上游生态脆弱与环境恶化状况以及该地区在整个长江流域重要地位的分析 ,研究了长江上游生态移民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关系 ,提出了在生态移民的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进而阐述了长江上游生态移民在提高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东 《西北人口》2009,30(3):4-7,13
重庆地处西部内陆,有着特殊的市情,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在直辖后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存在特殊的规律。本文从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内在关联性并得出结论.根据实际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宾静 《西北人口》2007,28(2):93-96
清朝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起来,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增长的高峰,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严重的人口压力,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被迫构成人口迁移的主力,由人口稠密地区向人口稀疏地区、由农村向商业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动,使清中期的人口迁移出现新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5.
The migration efficiency ratio of an area is defined as the net migration of the area (in-migrants minus out-migrants) divided by the total number of moves whose origin or destination is that area (in-migrants plus out-migrants) multiplied by 10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variations in migration efficiency from 1955 to 1960 among Standar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 with populations of 250,000 or more. Regional variation in migration efficiency was evident, ranging from an average of ?9.7 in the Northeast to 19.6 for SMSA’s in the Western region. Nonwhites tended to have higher migration efficiency than whites. Rapidly growing metropolitan areas had higher migration efficiency ratios than areas growing at a lower rate or losing population.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a metropolitan area, as measured by the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25 years old or over with at least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migration efficienc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both in- and outmigrants for a given area, was related to the value of the migration efficiency ratio. I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contained a large proportion of persons aged 20–34, migration efficiency was low, regardles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major migration stream. Region was found to have a major effect. Variables that had a strong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migration efficiency in one region were usually found to have no relation, or a negative relation, with it in other areas. Obviously,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producing these strong regional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地区乡村社区生态移民影响因子与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民勤湖区生态移民的影响因子,认为水资源因子和收入因子是该地区发生移民的决定性因子,并且计算出了移民数量的预测模型。得出今后五年内该地区自发式移民数量为14236人,据此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六普"数据显示,近几年上海市人户分离状况呈现出新的空间特征,主要表现在:人户分离人口的规模和迁移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大部分区县人户分离人口的来源地及迁居目的地集中化程度高,具有"近邻优先"的特点;逐步形成由中心城区县流向近郊区区县和中心城区县之间相互流动的两大迁移圈;中心城核心区、边缘区、近郊区、远郊区等四大区域之间的人户分离人口流动呈现出三大迁居主流。本文在总结这些空间特征的同时,就如何解决上海市人户分离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上海市内户籍人口的迁移能科学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郭剑波 《南方人口》2011,26(2):48-54
根据文献和调查数据,重点探讨青田籍新移民的人口分布、文化水准及其主要移民方式,揭示青田新移民具有人数集中在欧洲、接受国内教育水平较低、以家庭团聚和非正常渠道出国为主要移民方式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十年间我国人口流动的区域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东部沿海仍然是最主要的人口流入地.中部地区人口大量外迁的趋势依旧.西部地区作为人口流入地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城市作为流动目的地.超一半的流动人口来自于镇;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略有提升但务工经商人群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外出年龄有所推迟: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数量激增。造成上述特征及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城乡发展差距与要素集聚格局以及流动人口接纳安置能力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今后我国人口流动需要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以及新型城镇化、主体功能区等新思路的安排进行舍理引导与配置。  相似文献   

20.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不仅使城市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而且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应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我国当前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形势又相当严峻,要全面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应借鉴托达罗人口迁移理论,实现城乡综合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