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邓维  陈洁吾 《南方人口》2002,17(3):31-33
本文就社区就业服务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社区就业一方面能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又能提高社区生活质量,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并就如何发展社区就业服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现再就业的一个可行途径是社区就业。目前,发达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约占就业总人口的20-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约占就业总人口的12-18%,而我国只有3.9%。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剧增和社区就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从中央一直到苏州市都将社区就业与下岗再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将它作为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的一个途径。在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支持下,2003年8月,本文作者对苏州市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即领导必须重视;需要大力挖掘潜力;重视制度的执行;针对4048的培训必须切实展开,并保证其效果,社区岗位的培训是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的政策演变,着重探讨中国社会对城市人口的公共管理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城市人口和城市社区目前的现状,并就社区的本义,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区民主与社区的职业化,讨论当前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街道(社区)就业潜力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深入调查街道 (社区 )用工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 ,分析就业情况 ,把握用工需求 ,为各类求职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各方加强就业引导 ,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区就业与城市发展:城市社区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远 《人口学刊》2004,(6):20-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制转轨和企业改制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逐年递增,城市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社区就业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就业的重要来源。对促进我国城市就业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全社区建设中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的安全社区建设实践工作中,大部分社区仅仅是机械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安全社区准则与指标》以及《中国安全社区标准与指标》中对安全社区建设流程的规定进行安全社区建设。虽然引入了项目的概念,却没有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并且在项目成果的考察上仅仅  相似文献   

7.
客观公正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对完善社区养老体系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粗糙集的研究方法,分别从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安全保障、精神慰藉以及社会参与五个维度对显著影响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进行了约简,进而确定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并对吉林市22个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质量评价平均水平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年龄越高的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越低;社区养老建设试点小区的评分显著高于非试点小区。由此可见,我国社区养老试点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亟须进一步推行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是近年来城市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农村外来人口的不断剧增给城市社区带来很大影响,本文从社区建设中居于“生命线”地位的社区道德建设着手,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分析了外来流动人口剧增给社区道德建设带来的影响和当前社区道德建设与其不相适应之处,以及据此产生的几点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9.
灵活就业形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揭示中国灵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灵活就业的发展对女性就业的积极影响即:使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女性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了社区就业;缓解了女性家务与工作的矛盾等。而灵活就业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女性职业不稳定、女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女性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灵活就业,制定有关法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苏南社区环境对生育观念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人口转变的过程是苏南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精神文明等社会综合治理的体现。苏南社区集体经济增加了社区成员的凝聚力,苏南乡镇企业为社区育龄妇女就业、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妇女地位创造了机遇。这里从苏南社区环境,社区功能这一角度对苏南生育观念的转变、低生育率环境的形成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论社区功能的多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提出目前社会向社区制转变的客观必然性,以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社区文化建设为例论述了目前社区功能的多样化,并简单探讨了搞好社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再生 《南方人口》2002,17(3):25-30
社区建设与发展状况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社区建设对促进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城市社区发展原因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资料,以天津市为例对社区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促进社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现状 ,在揭示兵团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解决兵团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问题的几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广东人口就业结构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启鹏 《南方人口》2005,20(1):32-40
本文以 2 0 0 3年人口劳动就业统计数据为基础 ,结合产业结构的变化 ,对广东人口就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城镇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劳动经济理论,应用吉林省的微观数据,从劳动力的人口特征、受教育程度特征、户籍特征和地区差异等角度,研究吉林省失业率、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现状。针对吉林省城镇劳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就业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珊  杨忠振 《西北人口》2012,33(2):17-21,26
在对老年宜居社区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构建方法。并将老年宜居社区评价体系分解为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微系统层和若干具体指标层,建立了系统完整,层次结构分明,指标明确的老年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景鹏  杨永生  曹洪华 《西北人口》2012,33(1):51-55,60
基于2003—2009年云南省16个地州非公经济产值和社会就业的面板数据,检验并测度了云南省非公经济发展与社会就业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非公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带动社会就业的效应,弹性值为7.6个百分点,然而由于云南省非公经济发展不足,其就业拉动效应不明显。(2)就空间差异来看,非公经济发展对云南省不同地州的就业效应存在三级梯度。聚类结果显示,以昆明、曲靖和红河为第一梯度的非公经济发展相对好的地区,其带动社会就业增长的作用显著高于第二、三梯度地区。针对云南省非公经济社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experiences made in publicly subsidized employment by long-term-unemployed i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investigated population requires a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various types of personal employment histories as well as the examination of patterns of coping with subsidized employment from a differential perspective: Only a subgroup of the target-group share the notions of normality on which its construction is based. Furthermore, the wage subsidy can fulfill different func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recipient’s personal employment history. Finally, problematic employment situations can result in the termination of a subsidized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Since heterogeneous groups of persons can be affected by a permanent exclusion from the labour market, it seems problematic to tackle the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this situation by applying a single labour market mea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