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德兴市普通话高频使用与方言文化多样性萎缩个案的考察表明,导致方言文化多样性萎缩的原因是多样的。深层原因在于方言作为交际工具文化其固有的特性与社会的开放、方言人群频繁跨地域流动的现实需要不相容。表层原因是普通话的通行挤占了大量方言使用的空间和人群。同时,方言文化多样性萎缩与普通话通行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常还表现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间接原因是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再谈粤语     
本文主要通过历史和语言资料事实 ,说明粤语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都是“源”于古汉语 ,它们是真正的“同源异流”,是两种有密切“渊源关系”的“亲属语言”,而并非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方言”。汉字对粤语的形成和发展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包括在新加坡的华人中推广华语,有必要对普通话(华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解除人们思想上的种种疙瘩,才能使大家都自觉地、积极地来学好普通话(华语),从而逐渐改变长期习惯了的只说方言的习惯,使普通话(华语)的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天津方言与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民族共同语、标准语和一个人的母语方言之间,并不存在着势不两立、水火不融的关系。为什么?标准语和母语都应该有,它们各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和使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比如,普通话是工作语言,天津方言是家庭语言,二者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对文学属性的一个基本认定。“语言”这个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各民族有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汉语”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虽然明确规定了它的普通话,但普通话并不就和现代汉语对等,现代汉语还包括种种方言。周振鹤、游汝杰将其间的关系表示为①:这就是说,在众多的方言中,其中的某一种(如方言乙)可能被认定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但是,方言甲、方言丙、方言丁等仍是民族共同语中的成员,民族共同语并不排斥各成员对它的影响。提出这个问题是由于曾经有过对汉语规范化的误解,似乎强调规范就要排斥方…  相似文献   

6.
一众所周知 ,语言是社会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 ,也是社会存在、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是地域性的社会交际工具。客家方言是汉语南方一支分布地域很广、使用人口较多的方言。广东东北部、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是使用客家方言最集中的地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地域性的方言同样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客家方言记载着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文化 ,客家方言的研究和客家文化的建设 ,以至客家地区精神文明的建设 ,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宏扬客家文化传统 ,阐发客家文化精华 ,都离不开客家方言的研究。当前国家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民族共同…  相似文献   

7.
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当地土著民族为与汉族移民进行有效交际而出现的带有本民族语言特征的汉语。云南汉语方言是明代中期在通用官话的基础上受土著民族汉语的影响而形成的又一汉语方言。在汉族移民人口数量还不是较多的情况下,土著民族汉语以其简略易通的特征成为不同方言区的汉族移民之间、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之间进行有效交际的工具。本悟成书于1586年的《韵略易通》是明代汉族移民云南汉语方言形成的标志。书中因"韵略"而出现的大量的"重韵"不是当时任何汉语方言的特征而是云南土著民族汉语的典型特征。明前期汉族移民为了交际的"易通",他们使用的汉语未能向当时的通用官话靠拢,而是向土著民族汉语靠拢,最终形成云南汉语方言。明代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汉语方言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8.
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也就表现在这三方面。其中,语音差别比较大,词汇差别次之,语法差别最小。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方言最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由于社会的分化,同一语言分化为多种方言。方言发展的方向有两个。一是社会如果继续分化,两种方言可能分化成为两种亲属语言。一是社会如果走向统一,方言与方言则互相靠拢,而形成民族共同语。汉语今天是沿着后一方向发展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三要素的变化速度不是一样的。语音、词汇的变化比较快,所以变化的结果,在方言中很容易呈现出较大的差别。语法变化比较缓慢,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才会有较小的变化,结果,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差别便很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溧水"街上话"语音变异为例,采用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的方法,结合汉语音节构成特点,从新旧式的出现数之比、新式出现时间的推算、新式与老南京话和普通话接近情况比较等三方面分析出汉语方言语音在变异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层次性和方向性特征.分析表明:方言语音变异的过程是一个新式逐渐代替旧式的过程;在变异过程中新式的出现是有时间先后的,分层次的;城镇方言语音演变不一定都是向中心城市方言靠拢,也可能直接向普通话靠拢.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李铱涵 《理论界》2014,(2):188-190
近年来,方言在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应用逐渐流行起来,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各方对"方言热"这一现象褒贬不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如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处理中华民族关系的"多元一体"格局,我们在对待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时,也应该采取这样一种和谐共生的视角,打破传统二元论的束缚,这样才能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汉语方言(简称“内蒙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话的觉要组成部分,一般习惯上称为东部方言和西部万言。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探讨内蒙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探求内蒙方言词汇内部的异同,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对内蒙人学习普通话,就是对普通话本身的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词义。构词和词源三个方面对内蒙方言进行探讨。一、内蒙古汉语方言的词义1、同义异形。主要指同一个概念,内蒙方言和普通话有别,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这有全区通用的方言词的不同和部分盟市通行的地域词的不同。例如(例…  相似文献   

13.
苗彦贞 《阴山学刊》2002,15(2):51-53
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三方面都存在差异 ,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寻找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方面的异同 ,探求其规律 ,有助于包头方言区的人们克服学习掌握普通话时声母、韵母、声调方面存在的障碍 ,从而掌握普通话语音。  相似文献   

14.
包头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头方言和普通话相比,语音方面的差异比较突出。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包头方言与普通话既存在对应关系,亦有不同。通过比较,不仅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资料,也为包头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10周年。8月6日,雅虎网站转发了《信息时报》一篇语言与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这篇文章说:粤语源于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之“雅言”,是今天诸多汉语方言中保持雅言最多的一种方言,呼吁尽快建立粤语博物馆,保存粤语这不可多得的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的活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是很多中国作家都要面对的问题,因为一方面方言中凝聚了他们的童年经验和文化记忆,是其对世界最本源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使用普通话,否则就无法与其他方言区的读者交流。在新文学史上,方言与普通话在官方/民间、现代/传统、雅/俗等许多方面一直都存在深刻差异,两种话语之间也充满了压制与反压制、排斥与反排斥,然而只有寻求妥协才能更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粤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广州话是它的代表。它的词汇非常丰富和富于表现力。研究广州话词汇的特点,考究它的根源,找出它的发展规律,分清它跟普通话词语之间的异同点,不但可以帮助粤方言区群众学好普通话和帮助北方话区群众学习广州话,而且对于深入了解汉语方言和汉语发展史,对于语文教学和粤方言文学、戏曲的研究,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记录字者、词汇、语料入手,以中古汉语及普通话为参照,比较、描写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是汉语方言研究的传统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认识单一的方言的特征是有效的,但要认识方言的结构体系难免存在缺陷.为此,很有必要跳出原有圈子,提倡对各种方言进行比较的类型学研究,共时结构类型,历史演变类型、文化类型都是方言类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类型学研究是彻底解决方言分区问题的根本出路,可以为方言的定型定位、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成果还可以为汉语语言学乃至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成就崭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方话为普通话提供了词汇基础。安阳话属于北方话,安阳话的词汇与普通话基本上相同。可是,安阳话里所有的词并没有完全进入普通话词汇。研究那些具有特色的方言词,是整个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推广普通话、编写地方志有直接关系。本文试就部分安阳方言词作一扼要的例释,深入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20.
洛阳方言中有而普通话没有的方位后缀有20个、普通话里有而洛阳方言中没有的方位后缀有4个、洛阳方言与普通话都有的方位后缀有7个(包含零形式后缀);洛阳方言中有而普通话没有的时间后缀有7个、洛阳话和普通话里都有的时间后缀有6个(包含零形式后缀)。总体上讲,洛阳方言与普通话在方位和时间后缀的使用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差别大于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