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当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激励信号受色噪声作用时,过阻尼二阶线性中的随机共振现象。通过线性系统理论和相关删去法方法,得到了系统平均输出幅度增益的精确表达式。系统平均输出幅度增益是色噪声的强度和相关率以及激励信号的频率的非单调函数,适当的噪声参数和系统参数可以使噪声情况下的输出幅度增益大于无噪声时的输出幅度增益;通过改变噪声参数和系统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输出幅度增益。该方法适用于色噪声环境中线性系统的微弱信号检测。  相似文献   

2.
以秦皇岛港为例,通过分析煤炭输出港装卸系统工艺流程及其技术创新特点,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识别了煤炭输出港技术创新源,并通过逆向启动工艺与流程顺停工艺两个典型案例论证了技术创新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煤炭输出港口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基于开关线性复合机理的柔性波形功率放大技术。该技术将开关功率放大技术与传统线性功率放大技术有机结合,开关级功率输出包络只作为末级线性功率单元的供电电源以确保系统效率,同时借助于线性功率单元的高阻抗输入、低阻抗输出特性以保证系统输出品质。与传统线性功率放大技术相比,开关线性复合功率放大技术系统输出可兼顾高效率与优波输出的综合静动态特性,对电路的建模分析、参数设计和系统性能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为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管理决策的模型结构与系统模拟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模拟技术是以系统管理思想为指导,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研究系统的实验运行过程,为系统管理决策方案制定提供依据的、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科学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管理活动中,系统模拟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它以系统模型为依据,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运行,输出模拟运行结果作为系统决策或改进系统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在SPWM逆变电源输出电压中含有丰富的高频谐波成分,高频谐波在用电设备中引起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对SPWM逆变电源的输出谐波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随机调制进行谐波抑制的方法。该方法能使逆变电源的输出电压频谱连续分布而不影响基波分量,使逆变电源的输出谐波能量分布更加均匀,从而降低输出谐波的峰值幅度,减小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干扰。通过Simulink软件仿真和实验测试,表明采用随机调制后SPWM逆变电源输出谐波峰值幅度降低了约10dB。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一类二阶的随机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研究其输出反馈镇定问题.基于Razumikhin方法和反推设计技术,构造合适的观测器和Lyapunov函数,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保证闭环系统的平衡点依概率全局渐近稳定.通过Razumikhin方法设计的控制方案,能够彻底去掉此类系统传统结果中对时滞导数的限制.仿真示例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试题库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数据库ODBC的实现技术、试题的录入方法和试卷的生成等关键问题,以及利用OLE进行试卷的输出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出了一套电控乙醇喷射系统.通过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编程,完成传感器信号采集和乙醇喷射控制信号的输出,实现了乙醇喷射量和喷射时间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9.
单相逆变电源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逆变电源并联系统中普遍采用外特性下垂控制技术,即依据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别调节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度。但是,对于电压电流双闭环反馈的单相逆变电源,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与输出电压相位和幅度均有耦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推导了单相逆变电源的等效输出阻抗,研究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与输出电压相位和幅度间的定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外同步幅度下垂的并联控制策略,即逆变电源输出的相位通过外部总线来同步,而幅度则根据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大小进行调节。建立了并联系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单片机控制的直流电流源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可预置输出、数字显示直流电流源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该电流源用单片机作为主控部件,预置输出电流,通过采样将实际输出反馈到单片机中构成闭环系统,进行比较、调整,提高了电流源的输出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激振系统和受试系统组成的激振试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考虑输入噪声、中间噪声和输出噪声的受试系统频响函数估计法,提高了频响函数的估计精度,并将这种估计方法推广到了多点激振时系统频响函数估计中。  相似文献   

12.
工程地形图是土木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给出了在PC机上实现《工程地形图CAD系统》所采用的技术.该系统采用NDPC和NDPFORTRAN开发32位应用程序,在西文方式下实现汉字操作界面.给出了地形图数字化的方法及三种图形输出文件的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并根据长距离星间链接的特点,提出一种采用EDFA技术的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模型,以实现大功率激光输出和接收机的高灵敏度。提出一个622Mb/s系统的功率预算方案,通过分析,证明该方案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详细论述了断续交错双BOOST DC/DC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应用。用交错BOOST电路结构能够对太阳能板萃取最多的功率和减小输出纹波,并用滑模变控制(SMC)自适应跟踪不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快速达到最大功率点切面上滑动,从而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及整个控制系统在输入、输出参数扰动的情况下实现强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同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滑模技术能在光伏交错双BOOST变换器中减小负载的纹波电流,提高光伏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随机系统的稳定性理论,结合Back-stepping设计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研究了一类高阶随机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问题.为系统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器和输出反馈控制器,所设计的光滑输出反馈控制器保证了闭环系统的平衡点为依概率全局渐近稳定的.仿真示例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采用权电流D/A方式实现合成语音输出方式有集成电阻离散性大、开关的非线性,以及功耗高等缺点,提出了利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的方法将数字语音信号直接转换为脉冲宽度调制波,并通过低通滤波器生成模拟语音信号。PWM语音输出方式相对一般的DAC语音输出方式具有功耗小、工艺适应能力强、设计可靠等优点,并且PWM语音输出方式已经成功应用于语音合成芯片中,输出合成语音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诊断导致加工过程质量失控的具体输入参数,提出了一种面向多输入多输出制造过程的输出质量特征和输入参数集成诊断方法。克服了传统质量诊断方法仅仅能够诊断输出质量的不足,能够同时对引起输出质量失控的具体质量特征和对该质量特征有影响作用的加工过程输入参数进行诊断。通过建立残差T2控制图对过程的输出质量进行监控,当发现过程失控时,利用BN-MYT分解法对T2统计量进行分解,找出导致过程失控的输出变量;通过该输出变量与输入参数所对应的神经网络模型,读取神经元权值和阀值,带入灵敏度计算公式求解出灵敏度矩阵;比较灵敏度大小,找出对失控变量影响最大的输入变量。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诊断方法仅能对输出质量特性进行诊断的不足,实现了同时对输出质量及引起输出质量变异的输入参数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通用的LED驱动电源技术的分析研究,优化设计了适用于双开关以及单开关拓扑的多路输出方案,利用谐振电容参与变换器谐振网络的谐振,改变变换器增益曲线,改善变换器动态性能,实现多路输出的均流,并解决开路保护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单开关正反激多路输出电路,实现变压器双向激磁,利用谐振电容和电感谐振,实现副边二极管零电流开关;解决了PFC电路的可靠性问题,进一步简化电路,降低了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电动汽车减速器在冲击工况下的疲劳寿命试验需求,开发了一套电动汽车减速器冲击疲劳试验系统与加载方法。根据电动汽车减速器冲击载荷特征,设计并组建了冲击疲劳试验系统。试验系统采用锁死差速器左右两输出端传动轴的方案,利用液压扭转作动器模拟电动汽车减速器的冲击载荷输入,以减速器主要零部件的应变响应为评价指标。通过改变扭转作动器输出扭矩的波形、幅值及频率对冲击载荷加载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制定了电动汽车减速器冲击疲劳试验方法。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和方法能够模拟电动汽车减速器在冲击工况中的实际受载并缩短试验时间,为考核电动汽车减速器在冲击工况下的疲劳寿命与制定电动汽车减速器冲击疲劳试验规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汽轮机安全保护系统的高可靠度和高安全度要求,提出了基于三重化冗余容错技术的危急跳闸系统(ETS)设计方案。系统从输入模块、传输总线、主控制器到输出模块均采用硬件三重化无耦合设计。通过通道内自监测和通道间互监测及同步策略实现系统的故障处理与隔离。通过设立输入、输出数据表决面及H型结构硬件表决器表决面,根据可预设的表决适应方案使系统实现了二次故障工作、三次故障安全,以较少的余度实现较高的容错能力。考虑可修复条件下建立了系统的马尔可夫可靠性模型,并进行了系统的可靠度和安全度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现场调试和长时间通电实验,验证了系统满足汽轮机组安全保护装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