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译是一种典型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一个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为交际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作为口译主体的译员为了应对原语和译入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会根据自己的文化取向,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口译策略和技巧,从而确保交际的顺畅进行和翻译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记者招待会是一种重要的对外宣传方式。高级口译员在会议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高级译员的口译实践语料既是口译教学的宝贵资源,又是口译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基于自建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语料库对高级译员口译失误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高级译员的口译失误可以归纳为十种类型,其中用词不当和长句的使用失误最为常见。高级译员、口译教师和口译学习者都应对这些失误给以足够重视,从而提高我国口译工作者的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3.
谈谈语言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差异直接影响语言交流.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最常见的手段是归化、异化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合理采用有助于语言交流的实现和交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有的坚持异化翻译观,有的主张归化翻译,还有的认为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是必要手段,从功能学理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诠释异化和归化翻译,作为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彼此的存在,如何灵活地妙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并在彼此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和最切近的关联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依据丹尼尔·吉尔的口译精力分配模型及走钢丝假说,结合近年专业受训译员口译录像实例,针对交替传译译员现场的错译、漏译现象,分析口译过程中的译员压力诱因及可采用的应对策略,以预防或降低译员认知压力对译文质量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口译员的现场表现,优化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重要的语用学理论.介绍了关联理论的概念以及由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关联翻译理论,并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两种文化意象口译策略:间接口译—归化性明示和直接口译—异化性明示.指出关联理论对文化意象口译策略的选择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策略.它们相辅相成.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策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梁实秋《结婚典礼》的原文和时昭瀛先生的译文对比,运用韦努蒂和奈达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翻译了理论,探讨了译者为解决文化差异问题采用的翻译策略。无论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译者角色都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能准确传递原语信息一般归于其语言能力和口译技巧的不足,而引起交际失败的另一重要因素——基于文化差异的语用失误引起的交际不连贯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语用失误和跨文化意识的缺失往往导致输出信息的错误解读,甚至致使交际被迫中断.缺乏原语文化背景图式的译员难以准确把握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从而影响目标语输出语用连贯的准确度.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视角,通过大量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其失误的文化因素以及试图寻找相关的弥补策略,以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产生.  相似文献   

10.
商务访谈口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交际行为。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要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对语境、交际者、双语文化差异等因素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即具备很强的语用能力。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商务访谈口译译员所应具备的语用能力作了阐释,并提出了获得语用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