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有关妇女地位方面有许多共同特征。尤其到封建末世,东方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日臻完善,对女性的禁锢也越加严密,终于形成以女性依附男性和男性禁锢女性为特征的东方女性文化。“三从四德”是东方女性文化的核心,“贞节观”是东方女性文化的精髓。为了防范妇女失贞,东方文化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惩诫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寻父和男性社会身份构建之间的必然联系为主题的《汤姆·琼斯》反映了在十八世纪英国这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仅仅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她们的社会性别由以男性价值标准为唯一标准的父权制文化塑造成型,折射出一种失衡的社会权力关系。女性被动地接受着她们的社会性别,在妥协和反抗中挣扎。本文从母亲形象的缺省,对索非亚和莫莉等两极化女性形象的分析入手,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这一典型的社会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3.
由于大众传媒所植根的社会文化是以男权意识为主导的文化,其长期积淀的对女性的歧视,使大众传媒这一两性共同的平台倾斜成男性的舞台,而大众传媒商业化的本性又和男权意识合谋,制造的消费文化使女性更沦为男性欲望的对象,成为被观赏者、被审美的客体,女性在媒体中被物化、异化成为必然。因此,在整个社会宣传两性平等观念显得十分必要,以期扭转大众传媒对女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苏童的三篇关于女性视角的小说的分析,藉以穿透女性生存的悲苦的表象而探究其文化意义的潜流,呼唤男性中心文化下的女性的自省,从而达到对这一文化的更为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女性身体成为新闻热点,背后隐藏着男性文化霸权对女性的宰制。这种宰制借助新媒体、商业资本、道德、法律规范等组成一个庞大的男性文化霸权同盟,既不断地炮制女性身体事件,又不断地对女性身体以规训。同时,女性身体事件中女性也存在着以身体作为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冲击男性文化霸权的规训,塑造女性自我新形象。但男性文化同盟以其巨大的向心力,不断地诱导这些女性追求着"假的需要",走向自我迷失。我们要反省男性文化霸权,也要反省女性在自我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迷失。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消费社会下的女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女性地位近代以来备受关注.传统男权文化长期压制女性的身心发展,道德伦理的规制致使女性在封建社会处于无主体意识的客体地位,成为社会文化领域的旁观者.男性权利剥夺了女性评判自身的审美标准,女性成为证明男性存在的被压抑的社会符码,一种依附男性的失语群体.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女性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以视觉文化形式为主导的“美女经济”大行其道,女性再次沦为社会的消费商品.现代消费社会下女性应该冲破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融合消费文化的活力元素,追寻自身的人生价值,切实提高女性地位,扭转消费社会女性地位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文学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是一片落寞之地。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夜》揭示了一个异化世界中的男女生存图景.这个世界一切以男性的要求为准则,男性不仅是女性身体的主宰更是女性精神的主宰,女性在这种附属的状态中,沦为无价值的,工具性的存在,《夜》昭示了性别压迫的不合理,从而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男女尤其是男性思考历史以来男权中心的文化生成,从而为创造两性和谐发展的男女世界做心理和文化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丁玲的前期小说通过对男女两性人物关系的颠覆性设置(男性成为女性的审美对象、欲望对象、价值评判对象),女性欲望(性自由取向、性与爱相统一的情爱追求)的激越性表达,女性情谊的抗议性诉求,建构了与“五四”时期寻求与男性结盟以反抗父权文化的女性文本截然不同的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0.
男人碎片的沉淀——现代女性对男权框定的审视与叛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女性以20世纪初“人的觉醒”为契机改组、重建了“女性意识”,也因之亦步亦趋地拆解了男性神话及其统治数千年的男性中心话语势力场,将男性的文化虚构定位由神回归到人乃至某些极端女性笔下的“非人”。笔者试图从现代女性书写文本中的“男人碎片”里归纳出这条轨迹,由此窥探女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的“第三代女性诗歌”,一方面以清醒的女性意识揭露了男性中心社会和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施虐”,以对女性自身生命原真状态的揭示建构起妇女解放的新话语,另一方面又以对传统女性精神的返顾与留恋,显示着甘愿回到“传统女性”的倾向。她们的诗歌以对男性显性层面的反抗与隐性层面的依恋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悖反意蕴。  相似文献   

12.
在男权制社会,由于男性拥有话语权,表达的是男性的体验和意愿,从而女性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女性失去了独立性,最终使女性不能发音或陷于困境。本文从男权话语中心模式和社会方言中男性话语的喧嚣两个方面探讨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男性控制了社会话语权,这是祥林嫂一生奋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世界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文本,来考察好奇心母题的叙事模式,即以女性设禁和男性违禁为特征的叙事模式和以男性设禁和女性违禁为特征的叙事模式两种类型.通过对叙事模式的探究,我们也认识到了叙事背后的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十日谈》在展示男女情爱的时候注重对女性的尊重。基督教文化是以男性为本位的文化。中世纪把人们窒息在沉闷的长夜里,女性又被压在最底层。薄伽丘奋起为女性的地位与权利而呐喊,讴歌自由,赞颂爱情。  相似文献   

15.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主要倾向和存在的问题。平等的女权主义以两性平等为目标,结果无形之中认同了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以男性文学为标准,否定女性创作的独特性。追求差异的女性主义,承认两性的差异,肯定女性的价值,但将女性体验和价值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打破男性中心却又建立了一个女性中心。两性共体则以两性互补为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神话、宗教中寻找两性共体的文学原型。本文认为女性主义批评应从根本上解决男女两性内涵的界定问题,需依靠语言的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16.
港产肥皂剧《金枝欲孽》权谋斗争的内在逻辑吸引了职场女性的关注,并将这部后宫女人戏解读为“办公室政治教科书”。文章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后宫争宠的主题、男性视角的女性形象、男性拯救女性的叙事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种解读不仅没改变该剧文本的父权制特质,反而加强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小说的性别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之缺失是郁达夫小说的永恒主题 ,它表现为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冲突 ,其部分原因在于郁达夫及其小说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它具体表现在由男性视角对女性的聚焦与变异而生成的女性意象中。郁达夫小说的女性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 :其一是妖女型 ,玩弄男性 ,而行为意志不可捉摸 ;其二是天使型 ,其特质是“纯洁自然” ;其三是圣母型 ,其特质是“博爱”。这三类女性意象表现出郁达夫小说复杂的性别文化意识 ,既表现为现代人道主义对女性的理解与尊重 ,又传承着传统的性别意识 ,潜隐着父系文化的男权本质  相似文献   

18.
汉代宫廷女性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舒眉 《南都学坛》2006,26(6):7-12
汉代宫廷女性对汉代文化的丰富、传承和发展起着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一方面积极地迎合和接受儒家思想和文化对她们的塑造,另一方面还采取各种教育措施推动和促进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她们创造出以哀感凄艳为基调的宫廷女性文学,与以雄浑博大为特征的男性主流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丰富了汉代文化,使文学内容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还为后世以情感体验为内容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基础。她们有不少女艺人投身乐舞洪流,希冀用乐舞实现人生飞跃,对乐舞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当代电影中,以目的论和二元对立为特征的男性树状文化模式总是会不断地在其中展现,它们带来的总是"终结"、"断裂"或者"崩溃".而在文化历史步入21世纪的当代电影.对更真实而合乎自然的女性/阴性方式和如自然一样绵延不息的生命本质的追寻已是势不可挡.女性式的精神是内在延续的,是没有起点、终结,也没有中心的,它所具有的"非理性"的认识方式则践行了与以往男性中心主义文化思想不同的"女性式"的思维/体验路线.这条女性式的精神路线,穿越了树状的和以目的论和二元对立为特征的男性社会文化模式,而进入到女性式的块茎的、游牧的和"绵延波动"的模式.通过分析<她比烟花寂寞>、<钢琴课>、<禁入坟场>、<鬼水凶灵>、<对她说>、<罗曼史>等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男性树状文化模式的式微和"女性式精神"凸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晚明出现的藏书热潮给当时的社会女性带来了相对宽松的文化生存空间.藏书热潮产生的个体效应——科考意义的式微、与正统文化相连的身份意义及家庭意义的凸显,使得文人、家族逐渐认可女性才华,女性文化生存空间得以培育和发展;藏书热潮的社会效应——读书风气的盛行,促进了书籍阅读的大众化、普及化,各种读者群体大增.读者群体的扩大,增加了读书人在公共领域的舆论力量,使其能够对抗政府的礼教系统,给女性才学的施展以舆论空间.藏书热潮作用于家庭,为女性营造了阅读和书写空间;作用于地方,促进了地方名流对女性才华的推助和认可;作用于社会文化,男性文人对女性作品的评介峰起,催动女性读者兼作家群体的诞生,从而在多维度上拓展了女性文化生存空间.但晚明女性文化生存空间是相对的,它决不是专门为女性营造的,更非与男性文化生存空间并行而存,丝毫没有改变女性依然依附于男性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