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伯涛 《社区》2010,(11):16-16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顶“绿帽子”,却做梦也想着整顶“乌纱帽”.哪怕是个“村官”也好歹是顶“乌纱”。“绿帽子”与“乌纱帽”这两顶特殊的“帽子”。对中国男人来说无疑是一悲一喜。说到这两顶“帽子”的来龙去脉,则各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  相似文献   

2.
兰州方言里的“上”与“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和“下”两个字是汉语里的基本词,使用得较广。既可以作动词,表示上下方向的动作,也可以当副词、形容词等词类使用,表示状态、位置和次序。譬如: 我上山去。他上学去。山上有个庙。把帽子戴上。他的文章登在上一期上。你要下乡去吗?山下有眼泉。请脱下帽子。我一下飞机,就看见了你们。他的事迹下星期三见报。兰州方言里,“上”与“下”两个字,他用得更加普遍,发音上也有其特异的地方,用法上还有许多细微别致之处。  相似文献   

3.
“四人帮”根本不承认文艺有一个真实性的问题。他们认为,文艺作品一旦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表现了某种客观真理,就是大逆不道,就犯了弥天大罪,就要大张挞伐。在这种情况下,常加的一顶帽子,就是所谓“写真实”。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只要被加上“写真实”的帽子,就永无翻身之望。“写真实”论,是“四人帮”加给十七年文艺的重要罪名,属于“黑八论”之一。在“黑八论”中,同“写真实”论有联系的还有“现实主义深化”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它们也都作为压人的帽子和打倒人的大棒,而不时被“四人帮”挥舞。否定文艺创作的真实性,是“四人帮”庞杂的文艺思想体系的重要特点。他们在不同时期提出的许多理论口号和创作口号,都与此有关。不仅所谓“反对写真人真事”、“主题先行”一类口号,公然无视文艺的真实性,就是“三突出”、“三陪衬”一类的戒律,也都无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倾向。明明是中国的水乡,偏要号称“东方威尼斯”;明明是上海的外滩,偏要称“中国华尔街”;分明是富有中华特色的“不夜城”,偏偏要叫做“东方度巴黎”,等等。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警惕“殖民文化”抬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批评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然而,日前《新世说》刊登一文《帽子太大了一点》,却把正确、严肃的批评说成是“戴大帽子”,实在令人吃惊。这里的是非,不可不辩。  相似文献   

5.
王、张、江、姚“四人帮”,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反革命极右派。他们为了篡权复辟,疯狂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这条路线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长期以来,他们“都戴着唯物主义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帽子”,肆意践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大量散布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怪论”,否认客观存在,否认物质第一性;臆造规律,妄图消灭客观规律;取消实践,贩卖内省经验;夸大精神的反作用,鼓吹“精神万能论”。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许多思想、理论和路线是非被混淆和颠倒了。谬种流传,影响很广,危害极大,必须给予彻底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给我一杯减肥水,让我一天不伤悲……”一阵浑厚的歌声由远至近,不用说,一定是“张郎”又在吐露心声了。此“张郎”非彼“蟑螂”也,他是我们肥肥的张老师。“郎”是古代的一种官名,把它加在张老师的后面,就得来了这个雅号。二轮名车“叮铃铃”张老师悠闲地骑着一辆老式“35”自行车进了车棚。我们迎上去问“:张老师,都什么年代了,您还不换辆新车!”“张郎”边小心地抱下车后座上的女儿,边转过身来“:你们不觉得我这辆‘凯迪拉克’很先进吗?现在买都买不到呢!就是能买到,我也舍不得丢下这跟随了我十八年的老伙伴!”我们面面相觑,真是哭笑不…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有个传说,人面狮身的女妖斯芬克司在底比斯外的路口向过往行人提出隐谜,如果回答不出就要被他撕成碎片。她的问题是:“什么生物早晨用四条腿、中午用两条腿、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它最软弱的时候。”底比斯国王的儿子俄狄浦斯回答了这个问题:人在生命的早晨即幼年时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  相似文献   

8.
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应以生产建设为中心,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从建国以来,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来的一贯思想。实践充分证明,刘少奇同志的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也是正确的。然而,林彪、“四人帮”却利用文化大革命对刘少奇同志的这一正确思想横加批判,大张讨伐。他们胡说党的主要任务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就会使党“只抓生产,不抓阶级斗争”,“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就会“改变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质”变成修正主义的“生产党”。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谎言毕竟是谎言,正确思想的光辉是任何再大的帽子也遮盖不住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杂文《头》的篇尾,写了一首“用来吊卢骚”的诗,为: 脱帽怀铅出,先主盖代穷。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诗的后三行容易理解,首行意见不统一:或认为首行与第二行都是写梁实秋的,描述梁实秋“脱下帽子打招呼,却由怀里抽出铅刀”;或认为“脱帽”是晚清“卢骚帽”的别称;或认为“脱帽”是忏悔的形象说法,脱下帽子,表示忏悔。上述三种理解,第一种与鲁迅自述写此诗是为了“来吊卢骚”不相符合。第三种有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大诗人频出,留下了无数千古不朽的诗篇。但就在唐代,也出现了不入流的却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的“打油诗”。 谁是打油诗的鼻祖?唐人张打油先生是也。比如,张打油先生写的咏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就是这样一首充满野趣的诗,竟也流行了1000多年。张打油先生还有一首咏雪诗呢,虽然没有前一首有名,但风格基本是一致的:“六角飞花下九霄,街头巷尾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铁锹的使铁锹。”正因为这样风格的诗是张打油先生首创,于是,后人也就以“打油诗”命之。  相似文献   

11.
薛立永 《老友》2012,(8):30-31
在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刘家屯说起“老兵大院”,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老兵大院”也叫“凤英荣誉军人院”,是由下岗女工张凤英自掏腰包开办的。  相似文献   

12.
凡读过《三国演义》这本旷古奇书的人一定都曾领略过曹操的风采,而善于评论人物的许邵又给曹操扣上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帽子,从此,曹操被迫戴上了“奸雄”这项“桂冠”。千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但我则认为,曹操这所谓的“奸雄”并不“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鲍照《芜城赋》中“孤蓬自振,惊砂坐飞”的“自振”、“坐飞”何解?李善《《文选》注云:“无故而飞曰坐飞。”张相《诗词曲语汇释》谓“无故而飞,犹云自然飞也,坐亦自也,坐与自为互文。”其余如上文所举各注家,大抵袭用李、张之说,只《古代散文选》释“自振”为“自己飘转”,《历代散文选》释“自振”为“无风而飞”。  相似文献   

14.
马大哥是个网络作家,由于长了个红鼻子,朋友开玩笑说他是“大鼻子情圣”,于是,“西哈诺”成了他畅销网络小说的笔名。虽然“情圣”无伤大雅,但常年顶着个红鼻子实在不利于交女朋友,于是决定去医院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摘掉“情圣”的帽子。  相似文献   

15.
“当!”“现在我宣布,就孙建晓关于状告父母强迫其上兴趣班的事,进行公开审理。请原告陈述你的诉讼理由。”法官爷爷戴着我给他做的纸帽子,右手拿着拖鞋往桌子上一拍,“法庭现在正式公审!”  相似文献   

16.
如何对待前人的文化成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已往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也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和简单化,往往对诸如中外古典哲学、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及其著作的评述,不免失之偏颇。每涉及到一些观点,不作深入具体的分析,便冠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等等“大帽子”,一批了之。事实上,这种批判是空洞无力的。对于康德及其先验论哲学的评价,也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戴高帽”     
高凤平 《中华魂》2014,(2):47-47
正不少人喜欢戴高帽子,现代人是这样,古代人也是这样。究其原因,这与高帽子的来历有很大关系。"高帽",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有着高顶的帽子,比如高山冠、高翅帽等。在我国古代,帽子的高低,就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古代皇帝、高官戴的帽子都是高帽。就拿东汉来说吧,当时制定的祭祀冠服就明确规定皇帝戴九寸通天冠,太子、王侯戴七寸远游冠,宫廷儒生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进贤冠。后来各朝代虽然规定有不同,但帽子的高低与装饰,仍然与官职等级密切相关,这时候的高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读过池莉《真实的日子》这本散文集的朋友都知道,作者“最怕一种人”,那就是“不通之人”。这种人与你的关系绝不是陌路,或同学,或同事,或邻里,或所谓的朋友。总之,你不把他当作外人。如此,你认为要相处好,就应该付出热情、真诚和信任。于是当这种人面有难色地开口向你借钱时,你毫不推托,倾己所有,慷慨解囊。但毕竟你也是凡夫俗子,心存“借债还钱”的希望。可是,事过时隔,这种人却只字不提还钱的事,看着他从从容容地与你擦肩而过,你反倒心里不塌实起来。这叫什么事儿?赶上你也急需用钱,就硬着头皮心慌脸臊地来个转弯抹角,可这种人要么天生记…  相似文献   

19.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此为西晋“文章中兴”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张载、张协、张亢 ,此即“三张”。然其父之名 ,史传有“张牧”、“张收”之异说。其实 ,不少文献可以显示 ,“三张”之父乃张牧。确证此说 ,有助于了解张载之生平仕历 ,有助于读解张载、张协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搞修正主义,是一切新老修正主义分子的共同手法,江青自然也不例外。江青自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常标榜自己“代表”毛主席,自称“战友”和“学生”,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二字。江青利用毛主席亲属这种特殊身份,到处贩卖这三张画皮,为篡党夺权招摇撞骗,可真猖狂一时。但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