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1985年大规模形成的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对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多数意见认为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有利有弊,现在是弊大于利,应当逐步进行并轨。但是,究竟怎样并轨,还远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更没有完善的、可供操作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存的双轨制运行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因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许多文章探讨了双轨制运行的成因、利弊,以及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本文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微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对双轨制运行的市场特征和前景进行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四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正式出台、三年多的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在价格改革中被议论得最多并且还将继续议论下去的问题。本文不想对这种议论的是非作出评价、只是把以下人们公认的观点作为前提: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无论它的弊病有多大,它的作用也不小:无论它的存在是如何缺乏根据,它总是一个客观存在:无论它将来的命运如何,在短期内还难以被更好的办法所取代。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完善价格双轨制,存其利,去其弊应该是目前经济学界在讨论价格双轨制时注意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1.观察、判断价格变动效应的方法理顺价格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价格双轨制和调放结合,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带来的经济效果如何,涉及下两个问题:第一,价格的变动是否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第二,企业是否依据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实社会中生产要素价格的双轨体制的表征分析,指出这种要素价格的双轨制的形成原因、所具有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并进而得出结论:要素价格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取向,以便促进要素价格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经济转型与价格双轨制过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航运价格的市场化纳入研究双轨制过渡的一般框架。通过对标准模型的修正,分析航运价格双轨制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特征。研究发现,随着政府定价承运货物的份额缩减,航运企业可以更接近最优生产组合,从而从动态角度推动并轨。  相似文献   

7.
价格改革的关键,或者说其重点和难点是生产资料价格体制的改革看来已被大多数经济学者所认同,如何进行生产资料价格体制的改革也随之成为经济理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双轨制的分析,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一、模式目前在我国普遍实行的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运行模式(不包括石家庄  相似文献   

8.
随着渐进式改革的延伸,中国自然步入了双轨制的过渡时期。这期间利益结构的重新构置,形成了“吃双轨制饭”的特殊“利益群体”,即传统体制下的“大锅饭”变成了向市场机制过渡中的“两锅饭”。 一、在价格双轨制中,吃了“两锅饭”的是“官倒”、“官商”。 80年代中后期,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商品的市场价、物资的计划价并存的二元机制。两种机制下的不同价格标准,导致了价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以正规金融的非市场化定价与民间融资的完全市场化定价并存的双轨制资金定价机制长期存在。虽然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在解困实体经济融资难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资金价格双轨制也催生了一系列民间融资问题。本文从双轨制诱发的民间融资问题出发,分析双轨制演变历史与负面效应,提出将资金价格双轨制并轨的战略性思考,以期用合理统一的资金价格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视野下的“价格双轨”与“双轨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双轨"背离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造成了国民收入流失,造成了商品和资金流动的梗塞,成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祸根.实行"价格双轨制"提供了腐败的温床,反映了双重经济运行机制和双重经济管理体制的交错并行及其弊端,使改革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坚持"双轨合一"的市场导向改革,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情,渐进地完成市场化的转轨重任.新世纪新阶段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回顾我国价格改革历程中"价格双轨"与"双轨合一",对控制价格不合理波动和深化价格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副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改革过程中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两大难点。“变暗补为明补”将触发通货膨胀,继续实行“暗补”则有利于在改革过程中稳定经济,减少改革面对的风险。允许农户有偿转让小块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可推动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增加农副产品供给,是进一步改革应考虑的方向。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会造成牌价,市价双扭曲,推动总需求膨胀,它不是改革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价格双轨制产生了“官倒”、价格上涨等弊病,如何根治?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在宏观上,限制计划外商品价格水平、征收价格调节税;在行动上,要执行国家的定价、综合平均价,调整企业经济利益指标,放开价格的商品必须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价格双轨制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短缺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计划分配渠道中所出现的生产资料垂直短缺和市场流通渠道中买者与卖者之间所出现的生产资料横向短缺。生产资料短缺的深层原因,是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缺乏动力,企业没有成为独立的商品经济实体。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有积极的一面,但它所造成的价格体系内部两种价格运行的冲突,给企业行为带来了种种消极影响。在当前条件下,马上取消生产资料的价格双轨制还为时过早。国家有必要对生产资料的供应和需求加强指导和调控,在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基础上加强调放结合,先调后放,最后全部放开。  相似文献   

14.
连续几年的物价上涨,流通领域秩序的混乱,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人们在思索出现的物价上涨和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时,有一种突出的议论是指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价格双轨制,主张尽快取消,变双轨为单一轨,我认为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不能简单地采取肯定或否定态度。本文试图从价格双轨制的由来、功过及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应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进一步改革的基本方向。经过12年改革已初步形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三种价格形式并存的格局,今后应在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减少国家对价格的干预,稳步扩大市场调节价格的范围。二是进一步改善改革的环境,在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推进改革。三是价格体制改革与体格体系调整同时兼顾。今后应在价格改革中侧重于有计划地调整基础产品的价格,当前要把解决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我国生产资料商品实行双轨制的流通方式,一部分产品按指令性计划生产并按统一价格进行计划分配,其余部分一般地可以进入市场购销。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这种双轨制不仅有必要而且有特定的功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当前双轨制运行中出现的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过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许多弊病,主要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失控和通货膨胀情形下物资供需矛盾尖锐化所引起的。由于在双轨制情况下企业行为和市场交换的动力机制中引入了利润动机,产生了利润动机同社会效益之间、市场轨同计划轨之间的矛盾。在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约束下,它将影响以至冲击国家计划和市场秩序,并且成为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因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①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价格体系的改革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讨。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弄清生产价格的作用,首先要搞清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没有生产价格,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否则,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很难深入。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逐步解决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对近期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并轨作了安排。这是总结我国“双轨制”价格实践经验教训,完善价格改革措施,推动价格改革向前发展的正确决策。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的决定精神,积极探索解决“双轨制”价格问题的现实途径和方法,是当前价格改革和价格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已有18年,这对中国的历史、经济改革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政府建立了宏观调控体系来取代旧体制下的计划经济。以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使每个独立经济单位,能对获得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在自由市场的价格上作出选择。并且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市场经济的先进经营方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价格成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反思十年改革所走过的路程,分析其利弊得失,提出进一步改革的设想,对价格自身改革,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体制的目标取向作为价格改革的对象,传统的价格体制之所以能够确立并不断强化,除了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外,根本原因是对价格的功能认识不清,错误地把稳定物价当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