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三个代表"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践行"三个代表"必须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源"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形成的源和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源",即当今时代及其社会实践.当今时代的变化及社会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和社会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流",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的社会历史观,一脉相承的价值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国际影响,导致"中国威胁论"的泛滥."中国威胁论"有多种表现并由多种原因导致,其实质是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对待"中国威胁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态度.中国先后用"和平崛起"理论和"和谐世界"理论来宣示自身发展的正当性、和平性和互利性."和谐世界"理论是对"和平崛起"理论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的直接理论来源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是"三个代表"的生长点和有力指导;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思维视角启迪了"三个代表";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孕育了"三个代表";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为"三个代表"提供了理论范式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他与当时俄国经济派斗争的产物.这一理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革命运动的极端重要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理论框架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何必须灌输和如何进行灌输两部分构成.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为何必须灌输",而忽视了"如何进行灌输",遮蔽了列宁这一理论的丰富内涵,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满堂灌"的悖谬现象.本文通过文本梳理,展现列宁"灌输"理论的体系构架和核心思想,旨在恢复列宁"灌输"理论的本来面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寻正确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医学院校"法律基础"课贯彻"德法兼治"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法兼治"理论是党的治国方略理论的深化,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法律基础"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教学任务.要使理论真正进医学生头脑,必须准确把握理论的实质,紧密联系医学院校实际,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理论高峰",结束了追求"纯粹性"和"绝对性"的封闭型的理论形态,产生了各种追求跨越学科边界的"宏大理论".在这一"理论高峰"之后,出现了多元化的理论形态.考察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立足点,是对历史和社会语境的关注.由此可以发现,不断剧烈变化着的语境导致了源源不断以反叛和挑战姿态出现的激进理论思潮.这种思潮不仅终结了封闭型的理论形态,而且也造成了理论跨越学科边界的境况和各种理论形态并存的现状.理论形态多元并存的"马赛克"景观,成了"理论高峰"之后的理论与文学理论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8.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由于其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质疑。本文着重介绍了钱冠连先生的"合作不必是原则"的观点和"目的———意图原则"理论,以期更多的中国学人了解中国人自己提出的一项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大厦中的一块基石,是马克思考察分析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逻辑起点。深刻理解把握马克思"需要理论"之价值指向,首先必须深入发掘这个理论的切入点,而马克思的"原创形态"的相关论述,恰恰是其出发点。马克思还进一步抽象规定出"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人的需要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要以人的本性需要为最终价值尺度"三大理论维度支柱,并以此搭建"需要理论"的逻辑架构。显然,重新认知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价值指向,对于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进路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理论是在当前国家和社会转型及改革背景下对"行政法治"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在行政法领域,"服务型政府"理论必定对传统"高权"行政行为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行政法上金钱给付义务"的强制执行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在该强制行为中,程序正当、民主参与和公民便利的请求权等将是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经过疏离、召唤、契合的过程,逐渐建构起当代文学理论的本土化形态。指出疏离就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脱节;召唤就是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困境吁求文学创作的经验充实,文学创作的众声喧哗召唤文学理论的主动介入;契合就是文学理论在文学经验的共同基础上,介入文学现实,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学体验资源,最终实现当代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创作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根据袁良骏先生的《“两个翅膀论”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误——再致范伯群先生》一文的观点,范伯群先生以书信的形式作了回应。认为袁先生对“两个翅膀论”质疑的观点已经多次发表,对立双方也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多功能厅作了公开论辩,无需再辩。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他在中国文学馆论辩的“对话录”中的观点,摘录如下一、文学只有“多元共生”,才能满足全民中各种群体的需要。二、要分清通俗文学与庸俗文学的界线,庸俗文学总会打着通俗文学的招牌出现,应在分清的前提下予以批评或批判。三、由于普通老百姓对于通俗文学的爱好,我们就应该“因势利导”。四、想用一种文学例如“雅文学”将“俗文学”扫地出门是一种“无效劳动”。五、知识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教训都应总结。六、既然群众对文学有“多元共生”的需求,那么各种受读者欢迎的文学中的优秀作品都有进入文学史的资格。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翻译活动虽有所发展,但翻译文学仍处于中国文化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五四运动之后,翻译文学跃居中心位置。文章试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结合中国当时的文化语境,分析中国翻译文学在五四运动前后地位的转变及其原因,兼论五四时期中国翻译文学的作用与影响。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学在文学思想、语言发展和形式库方面需要翻译文学来为其提供新的思想和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文学与媒介的关系经历了从"媒介文学化"到"文学媒介化"的世纪转换。在新世纪文学"被建构"的过程与序列中,"文学媒介化"现象格外引人注目,以"80后"文学为代表的文学媒介化景观,新媒介文学的"喧哗与骚动"都是显例。"文学媒介化"现象究竟会给文学带来什么样的终极影响,得经由时间来确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经过疏离、召唤、契合的过程,逐渐建构起当代文学理论的本土化形态。指出疏离就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脱节;召唤就是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困境吁求文学创作的经验充实,文学创作的众声喧哗召唤文学理论的主动介入;契合就是文学理论在文学经验的共同基础上,介入文学现实,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学体验资源,最终实现当代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创作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文学性不仅已经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构成了维护后现代状态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促进文学理论范式的变革.对"文学性"尤其是跨学科的"文学性"探究,是文学理论既突破画地为牢又保持紧贴自身、从而摆脱当下危机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过渡性类型的文学,中国近代文学的特征表现为:文学观念呈现多元状态;文学创作实践的探索前无古人;文学流派的发展与文学社团新变;文学精神吐故纳新;文学理论转型;文学形式与风格特征转向。翻译文学兴起,文学发展呈现复杂景象和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解构主义和比较文学双重语境的观照之下,文学翻译已突破外国文学、翻译文学的传统视阈而演化成为中国文学形态。其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权力话语的垄断态势,使文学翻译不再单纯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忠实的阐释媒介,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中国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建设中去。当前文学翻译所面临的“政治”任务是,既要挑战西方文化霸权的压迫,也需要正确认识、接受和积极转化西方文化的影响。没有后者,中国的民族文学就不会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学,而文学翻译学也不会真正发展成为人们所期待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中国本土文学理论两大组成部分,要发展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文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学理论结合起来。历史经验证明,两个“两结合”是否实现和结合得成功与否,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顺利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当下,"文学台独"逆流甚嚣尘上,但文坛斗士、台湾思想界、文学界统派的领军人物陈映真与之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予以了坚决的批判.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坚持台湾文学的中国属性,坚决批判"台湾文学主体论",一是对为"皇民文学"翻案的台独逆流进行彻底的清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