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傣族自称为“傣”,“傣”是傣语中自由的意思。在汉朝文献中,曾记为“掸”或“擅”,与“傣”字音很相近。历代汉文史籍,对傣族的称谓繁多。汉代以前对傣、壮、布依、水、侗、黎等族统称“百粤”、“越人”。汉代文献对“越人”的西部一支(实际上是傣  相似文献   

2.
朱智红 《民族论坛》2011,(8X):101-104
女子象脚鼓舞是傣族象脚鼓舞中的奇特现象,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是傣族女子劳作后心情的宣泄,反映出傣族女性积极、乐观、追求美好的生活态度;二是傣族妇女力量与能力的展现,是傣族母系氏族遗风的反映。三是傣族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的表现。对傣族女子象脚鼓舞要在保持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傅統节目——潑水节来到了。潑水节,是傣族人民的年节,在农历清明节后第七天(今年是四月十二日) 举行。这个节日的含义,主要是通过互相潑水,洗去身上一年来的污穢,祝福对方清吉平安的意思。它表现了傣族人民热爱和平和追求幸福的願望。去年的潑水节,我们正巧在云南瑞丽江畔的姊东乡。节日前几天,孩子們便活躍起来了。他們紛紛砍竹子,作水槍,刻花紋,躍躍欲試地期待着节日的来临。人們剪起五彩繽紛的紙花,准备好象脚鼓和鋩鈸,采摘来各种鮮花;特別是姑娘們,更情深意長地把一束束賞箭花泡进水桶里,为自己的心上人备下甘露香水……在潑水节中,最动人的还不是鼓鋩齐鳴,随声起舞,而是你潑我洒,水花飞濺的埸面。对于男女青年們来說,潑水节也是播  相似文献   

4.
外来的小乘佛教对对傣族社会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的一个傣族村寨为田野调查个案,尝试探讨了佛教对傣族人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乘佛教主要通过习俗、道德养成、人格培育、教育等多种途径影响着傣族人对心理压力的应对。客观而言,佛教对傣族人心理压力的应对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傣族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澜沧江边的傣族姑娘,从小就爱劳动、爱清洁,因而也就更加爱水,和水结下难解之缘。每天辛勤劳动后,晚霞在澜沧江中浮漾着迷人的笑脸时,就是傣族姑娘们担着水罐到江边汲水、洗脚、洗发、卷起筒裙沉入江中击水嬉戏的时候。这就是《水》这个舞蹈的生活渊源了。而这些在傣族人民中很寻常的生活细节,经过刀美兰同志的精心提炼,通过她精湛的舞蹈表演艺术,细腻生动地体现在舞台上,就显得极不寻常。帷幕一拉开,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天景色;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热带植物的海洋,澜沧江畔的古树巨藤,玉石般的野缅桂,火红的攀枝花,湛蓝色的栽秧花,十分逗人喜爱!就在这样一幅繁花盛开的美丽画图中,一个身穿紧衣、腰系筒  相似文献   

6.
傣族的宗教文化包括其原始宗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它是傣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傣族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中,宗教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试图探析宗教文化对傣族传统人居环境中社会、自然、农业生产、村寨布局等方面的影响,挖掘傣族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展示傣族地区人、神、自然和谐共聚的内因所在,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这次代表大会作的祝辞,就象我们傣家人泼的幸福水,滋润了我们的心田,鼓舞着我们前进! 我是在党和周总理亲自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傣族演员,我深知党的恩情,深知我们傣族民间舞蹈在党和汉族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帮助下的发展,它从比较简单的、民族民间情  相似文献   

8.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6,3(2):57-65
水文化是一个民族基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知与调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它通常包括对水资源、水环境的认识与信仰,利用水资源的技术,管理水资源的制度这样三个方面.在这个有机整合的三元结构中,对水资源、水环境的认识与信仰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民族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民族水文化的最终形成及其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曼远村的案例表明西双版纳傣族历史上形成的水文化,有力地保障了西双版纳数千年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其成为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块绿洲.在全球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深入发掘并系统总结傣族传统水文化中所蕴涵的理性与智慧,对于当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透过泼水节这一显性的文化事项,揭示了傣族以水为洁净之物、吉祥之物及神圣之物的水文化特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施"与"报"的宗教观念,以及傣族以张扬的态势追求美、以传统和群体的眼光看待美的审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傣族社会研究》是曹成章同志继《傣族农奴制和宗教婚姻》一书之后研究傣族社会的又一部专著。《傣族农奴制和宗教婚姻》从横的方面对傣族社会的历史概况,农奴制社会的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地租形态、等级制度、政治军事法律制度、宗教信仰和家庭婚姻等作了全面的论述。《傣族社会研究》则从纵的方面对傣族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傣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一个较为庞大且历史悠久并拥有灿烂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集居在我国的"歌舞之乡"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其中,傣族舞蹈在众多的少数民族舞蹈中显得非常独特,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兴趣。所以,查询了很多资料,结合自身的研究,对傣族舞蹈做一个初步的研究和梳理。本文分别从地域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图腾文化三个层面对傣族最为典型的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探索了傣族舞蹈在当代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对西双版纳傣族民居进行实地考察,探索了傣族民居的遗存现状、居住习俗及傣族民居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傣族民居的地域特色、构筑形式和居住习俗,为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傣族民居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哪个民族都离不开水,傣族与水更有不解之缘。你看,竹楼错落的傣寨,不是濒临河溪,便是依傍水塘。傣历新年,叫作泼水节。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水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泼水节,传说就是由以水灭火,消除灾祸而来。节日里,整个西双版纳水花飞腾,人们把美好的祝愿凝聚于水,对着相识与不相识的人拨洒;青年男女把爱慕之情寄托于水,向情人身上拨洒。实际上,泼水节是由以水洗佛像而来,可见,水又是纯洁神圣之物。你如果到一些傣寨看看,就会发现,每个寨子的水井,都受到特殊的宠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5.
傣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文身是指在人的身体上刺画花纹、图案或文字等,再涂以有色染料,使其成为人身上一个永不褪色的印记,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残酷"的艺术。佛教的传入使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始宗教与佛教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对傣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渗透和整合力,也让傣族的文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介绍了傣族文身的悠久历史与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文化的大量植入,傣汉两族的通婚等都对傣族传统文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文身人群、部位等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分析了傣族当代文身艺术的变迁因素和发展现状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李超 《中国民族博览》2023,(16):103-105
傣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孔雀舞亦是傣族鲜明的舞蹈艺术之一,“孔雀舞”,在傣族民间又称为“嘎洛拥”,意为跳孔雀,孔雀舞的根源在很多方面受到傣族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先有关《孔雀舞》的记录就是唐史的《新唐书》,孔雀与傣族之间有着很深渊源,傣族贤人一律认为孔雀跟傣族古老部落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傣族人民能歌善舞、热爱艺术,特别喜爱孔雀,大家认为孔雀身上具有的优良品德正是他们所崇敬喜爱的。  相似文献   

17.
胡玥 《民族研究》2003,(6):64-68
文身是傣族男子中的一种传统习俗。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勐海县傣族文身习俗的调查 ,介绍了傣族文身的历史与现实个案以及文身图案与文身方法。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了头部文身和红色文身的罕见现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作者还对傣族文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变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9.
龚锐 《民族研究》2003,(2):36-43
如果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做一个总体的回顾,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正处于日益世俗化的进程中.文章以西双版纳三个傣族乡镇的宗教生活为田野调查个案,并对这三个个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得出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世俗化的倾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社会转型时期西双版纳傣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傣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傣族人民爱美的情趣在民族服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傣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大方文雅,色彩艳丽,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傣族人民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在长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