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光荣革命到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期,第一帝国的特点是重商主义。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虽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通过工业革命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实力最强的国家,英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完全能够控制全世界的贸易,自由竞争更能使英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英国适时地改变了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更多地接受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了帝国秩序的重建,帝国的重心由美洲转向东方。虽然旧帝国和新帝国追求的都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但采取的帝国政策迥然不同,第二帝国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明朝末年英国人来到中国,揭开了中英关系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了英国对舟山长达两个世纪谋取舟山为自由港的历史。先是通过舟山这个良港与中国贸易,来打开中国的市场;然后派遣使团来华,试图通过外交谈判来开放舟山;最后是通过军事手段占领舟山,强行把舟山划为自由贸易港。  相似文献   

3.
战后英国在放弃还是保存帝国这样的一个两难悖论中挣扎的时候,非洲的价值却因其巨大的资源以及战略优势引起了英国的注意,于是非洲被放入了非殖民化时期帝国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由于对非洲在未来帝国生存模式重组方面可能会发挥的巨大作用,英国开始了以非洲为中心的帝国非殖民化的探索进程,但这同时也将是以非洲为中心重组一个隐性帝国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13世纪起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英帝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一个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英俄帝国趁清朝中央政府的虚弱,开始阴谋侵略和瓜分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领土,英帝国炮制所谓中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的谬论,将侵略魔掌伸向西藏.俄帝国承认了英国炮制的所谓"西藏宗主权"谬论,从此,为后来的藏独活动和"西藏问题"国际化制造了所谓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陆封锁制度是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它的目的是使英国在商业上处于完全孤立的地位,以致陷入财政枯竭,从而毁灭性地打击英国的整个经济体系,迫使英国屈膝投降,使法国在同英国的长期争霸中取得最后的胜利.1804年5月,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他在布伦港内建造大批船舰,并聚集了十五万军队,准备渡海进攻英国.1805年10月21日,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在特拉发加海角一次战役中,被英国海军击败,拿破仑只得放弃直接登陆英国的企图,被迫采取从经济上打击英国的政策.拿破仑在耶拿战役打败普鲁士后,进而占领柏林.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在柏林颁布敕令,开始实行大陆封锁制度.可见,“在拿破仑由于多次胜  相似文献   

6.
重商主义与英第一帝国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从17世纪开始,英国确立了对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政策和原则,这一政策和原则的指导思想就是重商主义,先前体现为民间性的殖民拓殖逐渐转化为政府的有意识的政策行为,建立商业帝国成为英国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到17世纪后期英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重商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殖民体系和殖民制度,形成了第一帝国。第一帝国形成后,在重商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英帝国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贸易和帝国扩张。重商主义是英第一帝国的重要国策,是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7.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从17世纪开始,英国确立了对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政策和原则,这一政策和原则的指导思想就是重商主义,先前体现为民问性的殖民拓殖逐渐转化为政府的有意识的政策行为,建立商业帝国成为英国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到17世纪后期英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重商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殖民体系和殖民制度,形成了第一帝国。第一帝国形成后,在重商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英帝国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贸易和帝国扩张。重商主义是英第一帝国的重要国策,是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8.
一、鴉片战爭对东莞社会政治經济的影响 鴉片战爭是西方資本主义用大炮打开中国古老封建帝国的大門,在种种“条約”的保护下,侵略势力象海潮一样地涌进来,以农业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經济开始解体,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东莞处在西方資本主义侵略之衝,鴉片战爭首先在这里爆发,所受的破坏当然是倍加严重的。就現有的零星資料中,也能看出在这十多年間东莞社会的急剧变化。战争的破坏和封建剝削的加重在战爭和战后的十年里,英国侵略軍曾經五次占领虎门、太平一带市鎮村庄,除毁  相似文献   

9.
17世纪是英第一帝国形成时期。第一帝国建立的思想动力源于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在英国重商主义发展史上,托马斯·孟、威廉·配第及达维南特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所提出的重商主义的贸易扩张和殖民帝国理论构成了英国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并赋予了英第一帝国鲜明的重商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0.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是从它手中英国攫取了印度的统治权,使印度人民蒙受了近二百年殖民统治的厄运。印度人民遭受残酷的殖民征服和统治,英国殖民者有其罪,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则应负其咎。从莫卧儿帝国的灭亡开始,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深渊。研究莫卧儿帝国灭亡的原因,对印度民族和世界被压迫民族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印度历史上,莫卧儿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外族王朝。十六世纪初期,印度是一个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的国家。当时的罗迪王朝(1450—1526)为阿富汗人所建,名据德里,却没有鞭及印度南部领域,北部则长期处于混战状态。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讨近代云南西部疆域的变迁。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和缅甸的殖民化,改变了云南西部疆域的传统格局,使其直接面临着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的软弱,以及对边疆的漠视,中国先后丧失江心坡、小江流域、茶山地、孟卯三角地以及阿佤山地区班老、公明山及班洪的一部分国土。  相似文献   

12.
在华盛顿会议上,关于山东问题,英国对日本的态度是既“遏制”又“协调”,改变了在巴黎和会上一味充当日本“帮凶”的错误做法。“遏制”的一面体现在:要求日本向中国归还胶州租借地和铁路;所有日军和日本警察从铁路撤退;胶州租借地国际化;日本同意国库券赎路的方式。“协调”的一面体现在:在铁路人事问题上,要求中方对日本让步。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缅甸民族主义者在独立问题上采取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 ,选择了联日反英的独立道路 ,扮演了引狼入室的角色 ,英帝国在危难之机 ,仍顽固推行殖民统治和高压政策 ,酿成缅甸的陷落 ,中美英印联军和缅甸国民起义军为收复缅甸作出了贡献 ,由于英国把重返缅甸视为英帝国的延续 ,使英军参战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4.
领土要素在国家起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表现为它由氏族社会中区别不同部落的标志成功地转化为国家统治的强大工具。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 (夏商周三代 ) ,运用“领土”这一政治工具对国家进行统治 ,表明领土观念有了质的发展 ,成为国家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1899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自其产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对此进行了不屈斗争。广州湾租借地的收回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收回租借地的请求,但遭到了列强拒绝。随后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再次提出这种要求,法国承诺有条件交还广州湾租借地,但是在会后又拖延不交,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成为悬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收回租借地运动再起,中国政府亦提起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但无果而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广州湾租借地收回提供了契机。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收回了这个租借地。  相似文献   

16.
威海卫租借地内的英国当局了解到太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实施自杀.鉴于此,他们规定了民众有报告自杀的义务,教育大众及警察如何进行救助,并且采取了为自杀救助工作任命了一名负有特殊职责的医疗助手等措施.尽管清楚地知道在中国自杀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然而政府在解决引起自杀的原因上所做的努力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改变租借地内女性的生活环境方面,政府所做甚少,这是与其总的管理政策相一致的,那就是尽量不改变中国乡村的生活结构.地方法官在自杀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出对中国法律的遵从,也是英国管理威海卫的这一总政策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17.
钓鱼岛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后被日本强行侵占。二战后,日本被迫遵守有关的国际法文件归还了从中国攫取的台湾、澎湖列岛及东北地区。而本因一并交还的钓鱼岛却因为美国敌视新中国的原因没有实现,美国擅自非法地将二战中临时占领的钓鱼岛“交还”给了日本,从而为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埋下了种子。尽管钓鱼岛目前仍被日本侵占,但这改变不了它归属中国的法律性质。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对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对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观点一一剖析。作为学术文章,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才是根本。因而,本文力图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以国际法为准绳,客观地评析钓鱼岛的主权归属。  相似文献   

18.
"心不在焉说"在一百多年来的英帝国史著述中流传甚广,但它其实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19世纪的英国政府的确不愿在海外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倘若动用武力的结果是带来新的广阔市场,倘苦已占领的属地对于贸易的扩展与安全至关重要,政治家们从来就不会犹豫。因为。获得商业贸易特权与确保贸易通道安全,已成为自由贸易时代帝国扩张的根本原则与动力。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兴起的英国文官考选制度渊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这一制度成为西方各国仿效的蓝本而盛行至今,而沿袭1000多年的科举制此时却趋于衰亡。究其原因是中国科举制中公平竞争原则的完全丧失而文官制吸收了这一原则精华并使之制度化导致。揭示出两者不同结局的本质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进步。  相似文献   

20.
笛福笔下的中国形象和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是负面的,他在塑造中国形象的过程中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他希望中国能够对英国殖民者打开国门,促进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并且希望英国统治者扩充军队以保护海外商人的商业利益。笛福笔下的中国形象不是真正的中国,笛福只是把中国看作一个欲望化的他者,意图将中国作为一种异己力量,以促进对自身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