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是积极入世的人,儒家文化的基本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仕是孔子“为政以德”和“仁”的中坚力量,孔子的出仕要求德行、光明磊落以及仁政,这种出仕观影响中国数千年,为后人留下许多政治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仅有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而且有不少相当精湛的管理思想。其所以如此,是与他的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分不开的。在思想上,孔子初步认识到教育与政治的依存关系。他认为“为政在人”(《礼记·中庸》),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才来为政治服务。因此,他把执教当作从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主张通过教育把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传播到民众中去,从而对政治发生影响,在他看来,“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为此,他在教育活功和游说活动中,经常回答学生和人主的“为政”问题,从而产生了他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上,孔子一生虽然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但他在青年时期和“知命”之年也从政过  相似文献   

3.
4.
孔子德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在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孔子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民族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大.因此,研究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对于我们无产阶级道德教育理论的建设,加强学校中道德教育工作是有益的.但是,建国以来,对孔子教学思想研究较多,对其德育思想研究较少.特别是"四人帮"横行时期,孔子德育思想研究成为一个禁区.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生长在春秋末期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当时,在农业上牛耕得到推广,铁制工具已经出现。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动,引起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政治地位的变化,同时也震荡了时代的意识形态。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孔子认真对夏、商盛衰兴亡的历史发爬进行了分析。从中总结了一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治国安邦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对后世影响极深。孔子思想中的法律思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特别是经过战国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孔子德治的最高理想是大道之行下的大同社会 ,王道之行下的小康社会则是其最低理想。“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 ,“礼”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总纲 ,“天命”则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封闭环。“克己”与“爱人”是实现孔子德治思想的两条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建立了一整套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他的伦理思想里蕴含着丰富的法律观念 ,并对后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孔子的孝道思想中,孝道的根本是子女伴随着对父母的感恩心理,自然流露的对于父母的“爱敬之心”。这种“爱敬之心”是人群大众相亲相爱和平共处的根源,孔子因此视孝为“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以说,孝是儒家文化的根。为了维护这一文化之根,当父母有过时,子女虽然应当劝谏,但劝谏的方式只能是“几谏”,当父子亲情与国法发生冲突时,维护父子亲情重于维护国法。孔子孝道思想中有“以孝治天下”与“泛孝主义”的倾向,但也应当注意到在孔子思想中“孝”与“忠”与日后“移孝作忠”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一、孔子的审美观关于孔子美育思想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孔子本人也缺乏完整的阐述。但是,从散见在《论语》和其他一些有关著作的记述中,我们仍然不难看出他的美育思想的端倪。综观一部《论语》的记载,孔子的基本审美观点如下:(一)“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也是继周公之后,又一个重要的伦理思想家。孔子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伦理教育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伦理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研究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对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时候读到美国历史家卡尔·贝克的文章,标题为:《杰斐逊政治哲学中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的因素》,从这篇文章我联想到孔子的思想,我在心中琢磨:孔子思想中是否也有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的因素呢?经过长时间殚精竭虑的思考,得出了肯定的答案。孔子思想是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复杂的甚至矛盾的有机体系。和任何伟大思想体系一样,孔子思想也有其可析性。它可以分解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为封建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要求人们从事物的整体与系统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孔子研究教育活动,从不拘于一点,眼光开阔,能通观其整体与系统,将教育活动放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去考察.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中就有德教与法制的比较,例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国教育史学家毛礼锐教授认为:“孔子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在政治、教育、道德这三者整体化的过程中,教育是道德政治化、政治道德化的中介枢纽.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此外,孔子还提出过“庶-富-教”和  相似文献   

14.
<正>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终年七十三岁。而他大约从二十岁(又说三十岁)起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而这些经验,由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等古籍中,是人类教育遗产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有不少是精辟的见解,在当时有进步意义,至今仍有不少见解是闪烁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有些常被革命领袖  相似文献   

15.
宏志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中由来已久,孔子是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宏志教育思想包括爱的教育、生命教育、理想教育、艰贞教育、礼貌教育和规范教育。研究孔子的宏志教育思想和策略,对于今天教师做好贫困生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孔子在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时,不但运用过许多概念,而且往往还是辩证地去运用它们。当然,所谓孔子的概念辩证法,仅仅是指孔子在运用有关概念时,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辩证的方法,并且又多半是运用于有关教育,伦理和政治方面的概念。列宁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里写道:“人的概念并不是不动的,而是永恒运动的,相互转化的,往往流动的;否则,它们就不能反映活生生的生活。对概念的分析研究,‘运用概念的艺术’(恩格斯),始终要求研究概念的运动,它们的联系、它们的相互转化。”列宁这一科学论断,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概念自身具有永恒运动、普遍联系、不断转化等辩证法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概念辩证法的精辟的论述之一。显然,孔子从未说过,也不可能说过同样的话。但是,孔子在运用某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往往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下运动和变化的。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的一切行为,更只有从诸多因素的联系中才好求得合理的解释。对于陶渊明的出仕,也应作如是观。陶渊明的籍贯是浔阳柴桑。据《晋书·地理志》载,浔阳,郡名,属江州,下领浔阳、柴桑二县。柴桑,故地在今九江西南,南面庐山,北依长江,境内“山拥千峰,江环九派,上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最伟大的人物,在他以前沒有正式的有系统的哲学思想(今老子书中的哲学思想,是战国时代的产物),在他以后整个封建时代的哲学思想,都和他的思想有直接或間接的关系;从他的时代起,在他領导下,中国开始形成了一个最有势力的大学派——儒家,在先秦时代就已取得相当优势;到汉武帝以后,这个学派更取得思想界独尊的地位,一直到五四运动时代,它的独尊地位才被真正推翻。研究中国古代中世紀思想史,首先应該研究孔子的思想,是沒有什么疑問的。  相似文献   

19.
重现孔子立志思想的原貌,全面解读孔子的立志思想,系统归纳了孔子提出的为什么立志、立什么志、如何立志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孔子文化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孔子建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哲学体系,它包括文化本质论、文化生命论、文化发展论和文化动力论四个部分。孔子对这些文化哲学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对转轨时期的文化建设和跨世纪文化使命的完成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