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称呼语是语汇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成员。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日常交际中我们使用的称呼有许多是“虚假”的,即称呼与被称呼的人名不副实,称呼语与被称呼者不一致,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比如,“师傅”本是“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但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这一称呼竟也“史无前例”地风行开来,不管是不是“师傅”,都一概喊“师傅”。再比如,凡是有顶乌纱帽的人,如果这人恰好任的是副职,那么,别人(特别是一般平民百姓)称谓时,是决不会象部队里那样理直气壮地大呼“x副名记”、“x副局长”的,而会小心翼翼地将“…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11,(22):42-42
古人的谦称与尊称 中国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称对方时用尊敬之语。在说自己时,谦称因身份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有“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不佞”、“不敏”、“晚生”、“学生”、“后学”、“小子”等。  相似文献   

3.
英语著名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在他的《semantics》一书中提出词义可以分为七种类型。本文首先从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角度,将英汉词汇的对比关系归纳为四种类型,然后又分别指出了适用的翻译法。  相似文献   

4.
有那么一个时期,“女强人”这个词儿是很风行的,似乎成为一种时髦的尊称。其实,意思人们是理解的,但细究起来却并不那么雅观。因为按传统的解释:“强人”也者,多本是剪径截道、打家劫舍之谓也。也有人在报端上指出这一点,近来,这个称谓似有收敛之势。怎么称呼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它所指的那一类人是确乎存在的。尤其是在妇女能撑半边天,男女平等愈来愈成为自然趋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全职太太”取代了“家庭妇女”的称谓,就像“凤爪”取代了“鸡爪子”的叫法一样,但两者仍有区别。过去,土里土气的“黄脸婆”,通常是家庭妇女的同义词,那是女人一种无能与无奈的选择;而“全职太太”则是人们对有文化有修养的小资主妇的尊称,也许有人并不认为这是女人“自强,自立,自爱”的选择,在信息时代辞去高薪工作回家相夫教子的女性,也许会让有些人另眼相看,但是,无论如何人们会从这之中看出时尚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春晚小品《午夜电话亭》中出现“小姐”一词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姐”和“同志”两个称谓的变迁为例,分析说明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是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迭、变迁的。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一个词常常有多个义项,不同的义项有不同的语义侧面,例如指物意义、概念意义、聚合意义、组合意义等。以词汇的指物意义和概念意义为着眼点,主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讨论对象,探讨只有一种意义的词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向另外一种意义的转化,以及有两种意义的词汇一种意义隐藏,另一种意义凸显的情况,转化前后词汇句法地位和交际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 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 “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 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 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 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对于离合词性质的认定,主要 可分为词说、短语说、离为短语合为词说、中间状态说、离合词不 存在说。  相似文献   

9.
夕阳红     
《老年世界》2013,(14):32-32
五毛钱就算了吧 吃完午饭,发现食堂门口有卖西瓜的。买了两个西瓜一算账,六块五。 我说:“师傅,五毛就算了吧!” 师傅点了点头,然后对身边找钱的老伴说:“收他七块。”  相似文献   

10.
时下,“农民工”一词所指的对象可谓家喻户晓,而笔者总觉得这一称谓似有不妥之处,有成份论的嫌疑。通常按职业称呼,种地者称农民,务工者称工人,经商者称商人,参军者称军人,从政者称干部,这些称谓前都没有加定语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不管他原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律按现职业进行称呼。如按“农民工”一词进行类推,是不是军转安置走上工人岗位的要之称为“军人工”,学校毕业走上工人岗位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称谓词作为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章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称谓词分为亲属称谓词和社会称谓词,亲属称谓词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观念;从社会称谓词中不仅能够看出中国是礼仪之邦,而且还能看出中国人性格上的含蓄内敛、贬己尊人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2.
李阳 《老人天地》2013,(7):17-17
6月底是高考发榜的日子。各地文理“状元”纷纷出炉,成为媒体热点。状元一词本是借用科举制而来,唐代首创殿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状头”,但这并非官方称谓,仅仅是民间约定俗成,后逐渐衍化为“状元”。  相似文献   

13.
王素颖 《现代妇女》2014,(11):387-387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在其《语义学》一书中提出了词汇的七种意义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本文简要讨论了这七种意义类型,并指出了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沈阳”是谁?在200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之前,这仅是一个人的称谓:“赵本山的徒弟和二人转演员”,跟赵本山的其他弟子并无多大区别。在2009年春晚之后,小沈阳的形象大为改变了——他—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而他的一夜成名,跟他的师傅赵本山对他的鼎力提携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Serena 《职业》2012,(1):60-61
Serena,居上海,曾供职于世界500强,经常出现于猎头寻访名单之上。某一日,突做决定,辞职,旅行,再求职,只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意义”。应本刊之遨,她以文字实时记录这趟重新寻找职业意义之旅。  相似文献   

16.
言语中称谓视点与社交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言语交际中,用语言形式指称或者区别不同的交际上作不何能够使人明了县谁和谁在交际,而已使交际的主题领域、言语表现形式都呈现出某种特征。因此在社交中注意使用对人的称谓语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称谓包括三个方面:说话人的自我称呼;对听话人的称呼;说话人对听话人以外的第三者的称呼。言语交际中出现的称谓词语实际上是一种“指示”,这些称谓有效地区别了谈话的双方以及谈话中出现的其他人。仅就称谓的“区别”作用来说,它有点象每个人的姓名,如果不把重名重姓的因素算在内,姓名就是最好的一种互相区别的称呼。与姓名不同的是每…  相似文献   

17.
“走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本指猎狗;现比喻受坏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在古代“走狗”一词,是中性词。如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里“走狗”是指一般的狗或猎狗,不存在贬褒意义。但是,古今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对“走狗”一词解释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当代老年》2006,(2):28-29
在中央苏区,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徐特立、何叔衡五人,被尊称为“苏区五老”。长征开始,何叔衡年逾花甲,未能随军长征,其他“四老”踏上了漫漫长征征途。  相似文献   

19.
存折     
姜萍芸 《职业时空》2005,(19):57-57
“跳槽”一词,多带贬义,泛指一些人意志不坚定,好高骛远。此见解有失公允。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跳槽乃人之常情,不足为怪。为了自己的前途,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为自己多备几个胎,多谋几条路。跳槽的人,古代有之,今朝有之。  相似文献   

20.
北京西城区旧帘子胡同里,住着89岁的银行退休职员单成钧一家。胡 同里的人尊称单成钧为单大爷,也叫他“民间外交家”。因为10年来, 单大爷在他的小四合院里接待了5000多位前来参观北京胡同的外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