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她,叫夏箐,优点很多,她很棒而且与众不同。 她是我们班带早读的同学。每天尽职尽责,早早地来到学校,天天都是她来得最早。班里还没有人,她就再把作业拿出来看一看有没有错。  相似文献   

2.
选择快乐     
《当代老年》2007,(9):1-1
有一位老妇人每天都高高兴兴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她身边的人也受到她的感染,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愉快。  相似文献   

3.
分手的理由     
她和他相识相恋快一年了,凭心而论,他对她很好。他知道怎样令她开心,她喜欢睡懒觉,他就每天早晨用电话叫醒她;约会的时候,他总是选择她最喜欢去的地方;他的包里总是放着她最喜欢吃的零食;出差到外地,他总是忘不了每天给她打一个电话。他总是让她感觉他很爱她。 但是,她一直没有最后下决心嫁给他。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什么原因。凭直觉,她很相信自己的直觉,她觉得自己还要再等一等。 有一次,他们一起横穿马路,正好是红灯,车停在斑马线上。他们刚走上人行横道,红灯就变成绿灯,他对她说了声:“快点!”然后一溜小跑,跑到马路对…  相似文献   

4.
列名 《金色年华》2008,(11):37-37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相似文献   

5.
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画面,全部在她56岁以后。一位92岁的妇人,每天,对着自三创造出的景物,描画着……一位92岁的妇人,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6.
她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公司上班。这是一段漫长而乏味的旅程。直到某一天,一切忽然改变了。那天,像往常一样,她漫不经心地上车,找了一个空位子坐下。公交车缓缓地继续行驶,她一抬头,坐在她侧前方的一位小伙子,一下子将她镇住了。  相似文献   

7.
快乐法则     
明达 《当代老年》2010,(4):41-41
这是一位92岁高龄的女士,每天早晨都在8点种前穿戴完毕,头发做成时髦的样式,面部的化妆也是十分精心完美,而她实际上已经双目失明。她今天要被送进一家养老院。她的丈夫去世了,她不得不住进养老院。  相似文献   

8.
每天晚上,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十四病室,总能看见一个年近花甲的女大夫忙碌的身影。她纤瘦小巧,和蔼可亲,那款款细语如翦翦春风温暖着病人的心。多少年来,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她坚持每天夜间巡查病房,尽管照规定她这一级的医生每周只需查房一次,但她乐此不疲,从不间缺。她叫屈国云,是十四病室的主任,内分泌专科教授。有同事开玩笑说,屈主任的生物钟已经控制着她,每天晚上看完电视的新闻联播,就会不由自主地走向病房。她这一去,最短二三个小时,有时就是通宵达旦。1992年,屈国云教授从医务科调来负责十四病室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党莉萍 《老年人》2007,(10):28-28
老妈刚退休时,我还以为那些书上所说的什么“退休综合症”之类的毛病,也会在她身上发生。谁知,老妈什么事也没有,每天心情愉快,日子过得轻松惬意。老妈每天除了精心做好三餐饭外,她还订了一份报纸,看山外桃源,看外面“精彩世界”。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我暗自佩服老妈顺其自然的心态,她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处变不惊”。  相似文献   

10.
一生的承诺     
我是从一个姑娘嘴里听到这个故事的。 用一生来守一个诺言,这代价异乎寻常地沉重。从这沉重中,让人感受到的是爱情的魅力和人格的力量,悲壮而崇高! 姑娘因患肾病而住院。故事就发生在和她同病房的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太身上。老人因肾功能衰竭每周要做两次透析。不做治疗的时候,老人整天静静地躺在床上,从她那略显浮肿而安详的脸上可以看出她年轻时一定很漂亮。每天都有一位与她年龄相仿的老者来看她,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 善良的姑娘经常帮她做点事,她总报以感激的微笑。姑娘很寂寞,希望男友能经常来看她。每天睡过午觉,她就…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往往漫不经心,直到我们已习惯了的东西突然消失时才意识到某人某事早就存在,于是留下深深的遗憾。例如,在我每天早晨上班的路上就常常看见一个穿着整齐的妇女。三年来,无论天气如何,早晨8点左右她总会等在公共汽车站。如果是大雪天,她就穿着厚实的雨靴和戴上厚实的毛围巾。如果是炎夏,她就穿着整洁的棉制束腰短裙,头上戴一项压得低低的草帽。显然她是一位职业妇女,散发出一股竞争、沉稳和独立的气息。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她消失后我才回忆起来的。直到她消失后,我才意识到每天早晨我是多么期待看到她。你可能会说…  相似文献   

12.
娅娅 《当代老年》2008,(1):37-37
我的老伴是一位退休的音乐教帅,她除了歌唱得好以外,还弹得一手好古筝,退休以后,她每天上午存家里练练嗓子,下午弹弹琴,日子过得很充实。  相似文献   

13.
爱神,在波黑战火中降临编译/李存凤她几乎每天都走到弹坑遍布的街上,去做一件简单而勇敢的事:跑步。她将枪手的冷枪、迫击炮弹的轰炸置之脑后,跑过萨拉热窝一座又一座被战火摧毁的楼房。她有的只是勇气,她的精神支柱是她可能不会实现的理想:参加奥运会。她无畏无惧...  相似文献   

14.
2012年,老妈从财政局退休后,就在市老年大学报了名。看她每天东奔西跑,忙忙碌碌,总是显得那样精力充沛,活力四射,我和老爸都从心里替她感到高兴。可有一天,老妈回家后有些闷闷不乐,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和她关系不错的同学得了老年痴呆症,被迫退学了。看到别人的不幸,再想到自己,难怪她变得忧心忡忡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2,(8):55-55
每天下午,都会在小区里看到他们。他瘦,尖下颏,高颧骨,黑红脸膛;她胖,眉眼如画,面色如玉。她伏在他的背上,伸手往东一指,说:“去看看花园里那株雏菊吧,该开花了。”他便默默地背着她,去花圊。她再往西一指,说:“去秋千架上坐坐。”他便背着她过去,小心地把她放在秋千上,  相似文献   

16.
皮沙发情节     
我的一位女同事大概是装修时太累了,搬进新房子不久就生病了。她的先生非常“关心”她的病情,每天都问她,“今天有没有好一点?你看我们明天可不可以在新房子里请客?如果可以,我现在就给大家打电话”。  相似文献   

17.
他跟她在一起三年,她精心呵护着他的一切,甚至每天他的牙膏都是她为他挤好,皮鞋必定是她晚上帮他擦好。只有一点,她几乎从不下厨,即便是下厨也是从超市买速冻食品,吃起来索然无味。于是,渐渐地他练就了一手好的厨艺,因为他看到她吃自己做的菜,一副享受的表情,他就觉得很幸福。  相似文献   

18.
朱吉红 《当代老年》2011,(11):16-17
她出生安徽安庆市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京剧导演,母亲是音乐编导。从5岁开始,每个周末母亲都要送她到音乐教室学习琵琶,一弹就是8年,风雨无阻。从小学开始,每天放学,母亲都要让她在小操场练习“顶碗”,一顶就是一个小时,稍有懈怠或碗从头顶掉下,母亲手中的小细鞭就会毫不留情地打到她的身上。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该算是分手了 安缇休了今年剩下的年假,回家乡看望外婆。安缇每天总是借口去看望老同学而早早出门。她独自来到星湖边,静静地坐着石阶看来来往往的游船。她心里对外婆很愧疚,却无能为力。她的假期只有5天,外婆却盼了整整一年。  相似文献   

20.
用心才有味     
感动 《女性天地》2007,(9):39-39
结婚后,家里每天烧菜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我之所以每天下厨烧菜,一是因为妻子喜欢吃我烧的菜,她说我烧的菜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这种味道天下绝无分号;二是我也喜欢研究莱肴,把烧制各种菜肴当成了一种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