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代数学者,科学中最有趣之学科也。中学校必有之学科也。无论欲为科学家,文学家,营业家,教育家,无不可以代数学为悟道之具,遣情之品。然窃观今日学校中之治代数者,始焉以为易而不究,继则以为难而又不问,非特一切趣味尽失,而且一见如仇矣。于是相继而告曰:治代数之学诚难也。夫代数之学果难哉?某所以始焉而忽者,由于不知代数学为何种学科,有何种趣味。使知其趣味,则将摩顶放踵而研究之矣。熙自投身学校,即注意代数之学。研究之余,略  相似文献   

2.
同门友霍松林教授,老犹好学,有袁伯业之风。凡所造述,胥著令闻于文苑,世人既得而读之矣。近岁复病清编《全唐文》之未尽善,遂与友生考校增补,为新书曰《全唐五代文》,都若干卷,而以序命余。余不敢辞,谨援笔题其端曰:《全唐文》成于清嘉庆间,迄今将二百载。虽其书发凡谓于应收之作,甄录无遗,然又斥传奇之猥琐而屏之弗录,固已自乱其例。至以限于时日闻见而失收者,亦往往而有,又安得谓之无遗哉?同治间,归安陆刚甫始为《唐文拾遗》及《续拾》以补其缺。厥后仁和劳季言及近世魁儒象山陈伯弢先生又为订正沾益,然皆未有成书。建国四十年来,地不爱宝。长安、洛阳出土之碑志可补《全唐文》者,以千百数。则据前人之成业及当世之发现以重编此书,俾臻于完美,此固  相似文献   

3.
徐干论     
一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这时徐干还健在。后来他又在《与吴质书》中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这时徐干(伟长)已死,曹丕认为他死且不朽。  相似文献   

4.
赵松雪画马     
以说能导人游于他境界,固也。然我以为能导人游于他境界者,必著者之先自游于他境界者也。昔赵松雪画马,常闭户不令人见,一日,其夫人窃窥之,则松雪两手距地,昂头四顾,俨然一马矣,故能以画马名  相似文献   

5.
荀子在所著《王霸》篇中以设问的口气提出:“人民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何也?曰:夫以千岁之法自持者,是乃千岁之信士矣”。“千岁之法’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的“恒心”。孟荀“千岁之法”和“恒心”的这种清醒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外在的“士君子之容”:“俨然、壮然、祺然、然、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俭然、侈然、辅然、端然、訾然、洞然、缀缀然、瞀瞀然”。在这一连串的形容词面前,知识分子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它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鲜明的个性特征。下面试就这些已被汇诸笔端的知识分子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状态,略予揭示和挖掘。  相似文献   

6.
王仲任书,前人致力者鲜,故脱乱相寻。又其文字烦芜,读之不易猝解,余每苦之。及读刘盼遂先生集解,其自序云,发正无虑数百千事,可谓勤矣。然校释之难,自魁儒硕学如高邮王氏、瑞安孙氏,不能无失。管见所及,录以别纸,都六十余事,冀与读仲任书者商榷之。逢遇篇生不希世准主,观鉴治内,调能定说,审词际会,能进有补赡,主何不遇之有。刘盼遂曰:此文訛误特甚,今为正之如下,“生而希世准主,观鉴治乱,托能定  相似文献   

7.
前论殷周为两个不同之民族,卜辞中屡见「寇周」之事,然旧籍中则谓殷命季历及周昌为西伯,似帝乙前殷周尚时有兵争,而周之与殷亦初无严格的君臣关系也。周之兴自太王。史记周本纪:「公刘居戎狄之间,……至太王止于岐下,乃贬戊狄之俗,营筑城郭宫室,而邑别居之。」孟子及吕氏春秋亦均言太王避薰育迁岐事。而大雅中周民族所自述古公亶父事,尤追记之实录也。周人本身文化程度如何,已无可考。就各方面情形观之,如文字,彝器形制,及刀矛简编之属,殷与周大体从同。然此皆社会日常生活,所谓不必有剧急(?)革者也。其他在文化演进有渐感前此之不便而  相似文献   

8.
诗三百篇,至孔子时,已具有成数。三百篇外,或有在孔子前全篇已逸亡者,三百篇后,至六国之灭亡,亦未必全无诗。昧者不察,乃以诸书引诗不见三百篇者,举谓为逸诗。其所据书之情伪不详考,其所引诗之风格不一辨;笙诗本无辞,而谓为逸亡;下管者吹簜,附会为有辞;逸诗之说,至今为梗;删诗之说,乃无定论。兹既明删诗之事不足信,乃更表列逸诗之篇句,各附以考辨, 以见其非必诗三百篇之逸,则庶几于孔子删诗之说,亦可以暸然矣。  相似文献   

9.
同门友霍松林教授,老犹好学,有袁伯业之风,凡所造述,胥著令闻于文苑,世人既得而读之矣。近岁复病清编《全唐文》之未尽善,遂与西北大学韩理洲等友生考校增补,为新书曰《全唐五代文》,都若干卷,而以序命余。余不敢辞,谨援笔题其端曰:《全唐文》成于清嘉庆间,迄今将二百载。虽其书发凡谓于应收之作,甄录无遗,然又斥传奇之猥琐而屏之弗录,固已自  相似文献   

10.
发刊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进化。日以千里。物竞天择。瞬息万变,浩浩学海。难尽一人之腹。茫茫瀛环。宜定指迷之针。广泛者固有所未精。持一者亦易於偏废。学问之道。戛乎难矣。河南号称中州。声教文物。於古为盛。殷周二代。宅京河雒。其流风遗泽。见於丘陵原隰间者。太卜龟契。郊廟宗彝。天苞地符。端倪呈露。美矣備矣。厥後春秋战国。历汉魏六朝。  相似文献   

11.
“信、诚、实、果”是古汉语中表示“确实、的确”之义的情态副词.例如:《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孟子·梁惠王上》:“王曰:‘然.诚有百姓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小人实不才.”《孟子·离娄下》:“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  相似文献   

12.
对李鸿章<入都>诗十首予以详析,解其用语,究其旨意,诗旨无非追悔昔日,自信将来云而.李公强为"意别"、"辞别"之难而多得佳制,足彰其才之大、气之盛耳!然难于为讳者,十诗于"意别"似欠著力.特其九颈联之用事,显为败笔,此皆难与李公后来诗之老辣相与语矣.  相似文献   

13.
周邦彦词在宋词中卓然一家,对宋词以及元明清词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沈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沈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沈郁顿挫,是以总体概括美成词的妙处,指出风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小引宋史辛弃疾传,谓「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然稼轩生平著述,流传至今者,仅长短句耳,其诗文集则自明代以来既已散佚,有清法式善、辛启泰诸人虽加辑录,而所得殊少,其平昔所与交往酬唱之群彦,亦遂难得悉知。顾取其词集及残存诗文与夫其它书传所载与稼轩有过从之迹者核之,其姓名之不见于宋史中者十蓋八九,是宋史未尽能自实其所言也。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随着词作的繁荣和广泛传唱,宋人选词的风气,当也很兴盛。但流传至今的宋人选的宋词,种数却不多。北宋人所选的,今已无法见到;南宋人所选的,也仅存有九种之多。这与当时一些文人学士轻视词体的观念有关。胡寅《酒边词序》中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在这种理论影响下,词集的保存就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荀子《劝学》篇中有这样几句话:“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古今训诂家们对其中“木”字,避而不解,或解而不顺,或解而谬误.荀子说射干是木,然而它实际上又确是草,是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其根茎都是入药的.《日华诸  相似文献   

17.
《庄子·逍遥游》里有一段话: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段话的现代汉语译文是: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在致青年作家亚尔采娃的信中曾尖锐而又诚恳地指出:“谁要敢当作家,谁就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这个“自己”,也就是指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它形成完善于作家的具体创作实践,受制于主客观的多重因素。正如刘勰论及风格成因时所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巴金风格的形成,也正是由他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性情、气质、生活实践所制约,受其身处的社会环境、时代思潮和中外文学艺术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段玉裁谓"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为一时;汉武帝后自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六书音韵表》).段氏古韵之分期盖可从也.《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棫.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古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然吴棫之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春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群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填其所与处者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