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内容.三者互相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人的本质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它规定和制约着人的需要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人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则丰富、体现着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和人全面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和人的品德问题 ,是哲学和道德教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对此 ,从古至今有过多次争论。本文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给出了科学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品德观有 3个基本观点 :(一 )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和人的品德形成的现实内容 ;(二 )人的本质和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个体人的存在 ;(三 )人的本质和人的品德是在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并指出 ,在人的本质和人的品德的本质及其形成问题上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人摆脱神权、王权和其它桎梏的革命产物。近现代宪法的形成过程,也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过程:从资产阶级革命所倡导的“人人生而平等”成为立宪指导思想,到当代确立的“以人为本”的制宪观,人始终是宪法的灵魂和目的。宪法中的人是自由的人;宪法中的人是享有人格尊严的人;宪法中的人是享有权利的人。充分保障和实现人的自由、人格尊严和权利,是近现代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世界宪政史就是一部人的自我发现史,也是一部人维护人的自由、人格尊严和权利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和马克思在人的本质和人的权利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分歧。黑格尔认为,人既是自然的、肉体的存在物,也是精神的存在物,人天生具有超自然的本质。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认识自我的“会思维的精神”。私有制是个性和自由的基础。马克思在考察人时,剥去人的超自然的本质。他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本身的发展和人的自我认识都是借助社会生产活动而实现的。人同动物的区别不是人具有意识,而是劳动。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原因,是劳动人民贫困、人的异化和无权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使人重新成为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包含丰富的发展思想,人的发展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人、解放人、塑造人、激励人和服务人是邓小平人的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认真研究邓小平人的发展观,对于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我国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态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目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社会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和生态人等假定的扬弃。社会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的现实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切实提高全社会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构筑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塑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社会生态人成长的社会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意识与目的”“自由与自觉”“社会性与历史性”等方面,探讨蒋孔阳是如何把人当作美的中心,凸显人的本质和确立人的审美主体地位的。蒋孔阳认为人的本质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人在劳动实践中把本质力量对象化,美也在人的劳动实践中生成和创造。人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与客观世界发生着各种关系,而美只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产生。审美关系只对人而存在,它是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美反作用于人的本质力量,可以促进人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美具有重要的为人价值,人的生活需要美,所以人在劳动实践中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劳动的发展.从劳动权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它应和人的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的,与人的发展有着惊人的内质契合,主要表现在劳动权和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劳动权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劳动权和人的需要的发展,劳动权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人的存在是人的价值的基本内容,人的发展是人的价值中的精华;人的存在是人的发展的条件、基础,人的发展是人的存在的高级形式;人的价值必须坚持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同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书峰 《南都学坛》2008,28(3):110-1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人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人对人的相互依赖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为特征的阶段。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要使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物质的观点不能成立。物质是实物,其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而实践是人的能动活动。认为实践是物质,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方面引起混乱。用"实践物质论"代替"实践活动论",实际上是用物质的属性取代人的能动性,恰恰是对实践的否定。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新命题:时间是生成中的空间新维度。这个命题的含义是:时间也是空间,但不是已经形成的空间,不是完成态,而是进行态,是正在生成中的空间。也就是说,现实的空间是由时间生成的,而时间是正处在生成之中的空间新维度。时间向空间的生成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从低熵到高熵的信息消耗过程,当熵增到宇宙达到了热平衡,宇宙就不再发生任何运动变化,时间之维就凝结为空间之维。这样,时间的持续性就凝结为空间的广延性,时间持续上的不同事件就转变为空间广延上的不同事物,从时间事件的"现实—信息"形态转变为空间事物的"现实—现实"形态。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实践”主要是指道德实践,实践的唯一根据就是道德律,马克思的实践是指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最基本的就是物质生产活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是在理性范围内的批判,实践是理性在道德领域的运用,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关于现实存在的批判,是立足于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和现实制度的批判;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目的是为道德实践寻找先天的理性的根据,普遍的道德标准,马克思是通过现实实践的批判为人的解放寻找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和谐生态伦理观是在传统生态伦理观基础上的观念创新,是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主要体现在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主要理论问题上。人类利益至上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基础;平衡协调发展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永恒主题;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5.
修辞的原则是修辞界讨论较多的内容,但把修辞的原则分解为潜性原则和显性原则来讨论,尚不多见。修辞应该有潜性原则和显性原则之分。修辞的潜性原则是诚信,它是内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修辞的显性原则是得体,它是外在的,听得见,感受得到的。诚信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体是诚信的结果和表现形式。诚信必须通过得体这个美丽的外衣来显现。但诚信和得体之间是非对称关系,因此,不可逆向推断。  相似文献   

16.
句型的限度     
句型是句子划分出来的类型。但是 ,超出“语法”上划分出来的“句型” ,是空泛化“句型” ;一次划分而用多项标准划分出来的“句型” ,是混杂化“句型” ;只对某一成分着眼划分出来的“句型” ,是单目化的句型。句型划分应确指化 :句型是句子在语法上划分出来的类型。句型划分应层次化 :句型是依特定语法标准按层次划分出来的类型。句型划分应多目化 :句型是以句子中各成分的语法特征划分出来的类型。这些就是句型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对蓝靛果忍冬种子结构与幼苗初生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种子椭圆形,属双子叶有胚乳类型。种皮较厚,由3-4层细胞组成;胚乳发达,细胞壁厚并具发达的胞间连丝;胚小,长方形。蓝靛果忍冬幼苗属于子叶出土类型。蓝靛果忍冬初生木质部发育为外始式,根的初生结构为8原型。蓝靛果忍冬茎无内皮层分化。维管束为外韧无限维管束类型。蓝靛果忍冬为单叶具毛。叶为等面叶。主脉维管束为周韧型。  相似文献   

18.
"不健康"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话语。这个话语的内涵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从它的"使用史"来看,其内涵主要有:(一)"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纯艺术"是不健康的;(二)"灰色阴暗"的艺术是不健康的;(三)"小市民趣味"的艺术是不健康的;(四)"小资产阶级情趣"是不健康的;(五)"形式主义"是不健康的。这些内涵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时代性与政治性,是政治话语权的转化,这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史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量刑情节是依附于犯罪事实而存在的,其适用的基础是罪行法定刑.把罪名法定刑作为量刑情节的法定刑,混淆了从轻处罚、从重处罚与减轻处罚、加重处罚的界限,这不仅在法理上是错误的,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布尔特曼与海德格尔的错综关系使人们认为生存神学是生存哲学的附庸。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但不是把某门哲学理论搬用到神学领域。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没有看到生存哲学与生存神学的关系是存在论—生存论对存在—生存状态的奠基关系。然而,隐藏在这种关系背后的是为生存哲学和生存神学共同认可的人观。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因为后者在形式指引的意义上清理出对神学所要探查的信仰经验同样有效的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