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一系列网络红人,经过网络群体传播,引起大众传媒的关注,继而成为公众舆论的热点议题。“美国军方网络水军”尤为引人关注。本文以“网络水军”为研究线索,探讨“网络水军”的出现及其活动规律,进而探析网络水军、网络炒作的内在联系,认识“网络水军”的优势、价值与负面影响。在关注网络舆论、媒体舆论与公众舆论的特殊性、差异性的同时,明确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监督”功能与职责,对网络事件进行适当的舆论导引。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的舆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是企业网络公关成败的关键。对网络舆论的管理,最终还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的管理。但是,Web2.0时代,舆论传播的形态不断创新,舆论管理也随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  相似文献   

3.
“沉默的螺旋”与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通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时代不会沉没.  相似文献   

4.
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通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时代不会沉没。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宣泄社会压力、对监督政府工作具有推进作用,但也因指向公权力的热点事件、敏感问题而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如何导控网络舆情,化解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提升政府公信力,是网络环境下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是积极、坦诚沟通,及时控制事态;二是引导舆论走向,重建政府信誉;三是吸取事件教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其中,公共舆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影响重大。然而,公共舆论是如何不断升级、扩大的,这是有效应对公共危机必须重点探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导致公共舆论扩大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现代性条件下个体意识逐步觉醒,个人对自身权利保障状况高度关注,这就构成舆论扩大的主体性因素;新闻传媒竞争的市场逻辑及其内在的利益驱动对舆论扩大推波助澜;信息传播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成了舆论扩大的关键因素;公共部门对公共危机问题信息发布滞后甚至失真以致公众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激化了大众群体的"幼儿化"性格,从而构成了舆论扩大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对公众舆论引导起着重要作用."东方之星"沉船和天津爆炸两起事件系列新闻发布会在这方面效果迥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场发布会"定调"是否精准,选择发布新闻的主体是否恰当,发布的信息内容是否及时、权威、明确和是否抓住了公众舆论的"痛点".  相似文献   

8.
孔琳 《国际公关》2010,(5):56-57
正是拥有这么一个领先的互动技术,它在一线城市中扮演起了信息传播使者的重要角色,还找到了公益事业和产业运作的契合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塑造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9.
新闻专业主义与网络传播——以“三鹿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论述了网络传播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对传媒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被扭曲了的公关传播活动与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乏紧密相关。“三鹿事件”是传媒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无论对媒体还是对其它组织都是一个重要契机。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必须真正树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公共关系理念.否则就可能给自身带来致命的危险。“三鹿事件”反过来也说明,那些被扭曲了的传播思想仍然会顽强地作用于互联网,并试图借互联网的特性去扭曲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三鹿百万公关费”在网络上的流传.引发人们对“网络公关”的高度关注。而最近很多媒体对“网络删帖公司”的报道.更是让“网络公关”引发舆论激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行业日益红火,无论公关公司.还是企业,纷纷将网络公关作为传播的利器。然而,作为公关业内的新兴领域,网络公关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和行业的关注.网络传播亟需行业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风生水起及其深远影响早已超越了大众传播学的框架,对其探讨和研究也不应划地为牢,而需更广阔的视野和多维的视角。"笔谈"荟萃新媒体研究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几位学者的真知灼见,以期读者窥见当代新媒体与社会文化变动不居的壮丽景观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从“草根”角度谈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网络社区中传播者与接受者已经合为一体,所以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监管对象扩大到所有参与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网民,因此管理过程必须依靠广大网民的参与和努力,体现"草根"特点.文章从网民的角度.探讨了网络社区的信息文化伦理的约束和自律,以及信息传播源与信息内容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海南某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不慎将当地一处文物景点10米高的汉白玉毛泽东雕像推倒。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舆论狂潮,中国网发布一则"海南文昌开发商推倒10米高毛泽东雕塑"的报道。新闻标题用"推倒"一词,以商业利益亵渎历史人物为焦点,将开发商推向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4.
李延英 《中华魂》2010,(4):39-40
报载,安徽省教育厅日前在安徽教育网开设“网络新闻发布平台”,整合省教育厅的信息资源,以“网络新闻发言人”名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信息,并采取发帖、跟帖的形式对网络舆论进行回复。  相似文献   

15.
邓华宁  王钰玢 《社区》2012,(14):50-50
“慢”阅读、“慢”饮食、“慢”旅游……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改变原来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对“缓慢”地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这种生活节奏调整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重新发现,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追求。 “慢”阅读重拾思考的乐趣 在网络资讯泛滥的时代,传统阅读方式正在一步步被瓦解;网络检索、线上阅读甚至是“听书”“读图”的信息摄取模式似乎已成大势所趋。在“快餐式”阅读大行其道之时,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信息“吞咽”所带来的焦虑和浮躁,渴望重拾“慢”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2015—2020年中国八大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高碳企业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会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体现出印象管理的“伪装利器”作用,并且政治关联水平会削弱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主要通过表述性操纵来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此外,监管压力不同的企业在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非交叉持股企业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和股价崩盘风险负相关,但在双重监管下的交叉持股企业中这一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微博创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新途径,加快了信息在社会各个阶层的流动速度,赋予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同时也改变了政府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公众互动交流的方式。微博已经成为党政机构体察民情、汇集民智、疏通民意和聚拢民心的重要政务平台。一、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现实困境我国政务微博发展中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互联网日益成为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公众越来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出现了一些流行语,如“知识爆炸”、“海量信息”、“云计算”、“云图书馆”云云,意思是说,网络技术连通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知识累积之富,如恒河沙数;信息变化之速,刹那万千;信息传播之广,其大无外.知识的获得不再有门槛,信息的传播失去了边界.不仅知识和信息被数字化,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也在无可奈何地被数字化.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成为网络世界中一串“被平面化”的冰冷的数字或符号.在这样的时代场景中,人人都在写作撰文,人人都在著述立说,人人都在传播互动,人人都在用同样的方式表现“同样的我”,撰文著书已不再是少数“思想者”在孤独寂寞中“表达自我”的苦心孤诣的艺术.于是,学术被技术和数字平面化.知识、信息、学术的“平面化”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正面的,即从积极的方面看,有助于知识的大众化、平等化、民主化;二是反面的,即从消极的方面看,它无疑会导致知识的平庸化、低俗化、无个性化.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消费生活"开始成为主导;一方面是"温饱生活"逐步淡出。伴随生活的变化,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也开始了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主张消费生活,享受消费生活,成中国人的现代生活宗教。而我们的消费生活宗教信仰,是由"信仰广告"来引领和确证的。信仰广告已经成为今天中国人消费生活信仰的"历史导向"(华丽外衣)。中国人在现代消费生活里所以信仰广告,不仅与人类对传播的"本质信仰"相关,也与我们市场的"高度繁荣"和"过度竞争"有关。要想在丰富度和竞争度极高的市场中不迷失方向,信赖和信仰广告,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评《基于置乱算法的复杂网络零模型构造及其应用》实际的复杂网络,其结构千差万别,规模又大小各异,人们如何去认识、刻画它们的特性?常用方法是基于某些统计量,如度分布、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等,但这些统计量由于种种原因,不仅所得的各种绝对数值不够精确,而且有时定性结论都相距甚远。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经过许多学者探索,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