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新疆民汉语言接触为例,从语言接触理论出发,以历时的视角探讨了语外和语内因素是如何激发和促进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的,目的是强调社会功能和语言思维对语言接触的制约作用。从语外因素和语内因素的结合来看,语言接触是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思维工具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接触理论来考察 ,回族转用汉语主要是语言接触的结果。语言接触环境不外乎这样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有限度的接触 ;第二个层次 ,宽泛度的语触 ;第三个层次 ,纵横度的接触。纵观回族母语的演变历程 ,经历了民族母语阶段、双语阶段和转用汉语阶段。这三个阶段恰恰和语言接触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历史比较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迅猛发展的同时,语言接触理论把人文、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都看作是能够影响语言分化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用语言接触理论来研究赵地语言,首先存在的必要条件就是在赵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同时有异族文化来和其碰撞、融合。文章旨在以历史眼光来讨论赵文化应用语言接触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龙国富 《殷都学刊》2013,34(3):101-109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法化与语言接触的关系对于当前历史语言、接触语言和语法化的研究至关重要.汉语吴方言中状态补语构式的形成,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外部因素是语言接触,内部因素是重新分析.外部因素表现为南宋江南白话文献和吴方言发生接触,产生完成体构式,此即语言接触引发演变的结果;内部因素表现为表完成的从句演变为状态补语构式,此即重新分析导致演变的结果.此研究表明,语言接触在某些情况下是语法化最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时期,大量日本移民为实现淘金梦开始涌入具有殖民地性质的关东州、满铁附属地置产兴业,聚集生活.他们与当地中国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语言接触,导致显著的语言变化.日伪时期“协和语”中常见的中日语音杂糅、词汇借用、特殊的语法句式等特点都能在清末民初文献中找到佐证.因此,“协和语”并非只是日伪时期特有的语言现象,其萌芽在清末民初已经出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接触是促使语言变异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语言接触可由地域上是否接壤而区分为跨地缘型和地缘型接触。当今工业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接触和城市语言接触两种全新的接触类型。文章从历时角度论述了语言接触类型的转变,并从共时角度着重探讨了网络语言接触和城市语言接触方式的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变异和语言使用格局;同时,指出我国应重视语言国情的研究,制定科学的语言政策以平衡和调节语言的失衡状态,减少语言社会矛盾,传承多元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以来,曾被排除在“语言”之外的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已成为社会语言学界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洋泾浜语是为了与其他语言集团进行交流而产生的语言变体,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特殊产物;克里奥耳语是在洋泾浜语这种使用于有限范围的特殊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汉语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詈语即骂人的话,是“侮辱他人的粗野的或恶意的话语”。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特征,詈语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造成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理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詈语即骂人的话,是"侮辱他人的粗野的或恶意的话语".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特征,詈语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造成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理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数量众多以及历史上人口迁移流动情况的复杂,导致了东北地区语言接触现象十分频繁.本文从语言接触类型与演化机制的角度对东北地区的语言生活状况加以研究和探索.运用语言接触的理论,从东北地区语言接触概况入手,分析东北地区语言接触的三种类型,即文化交流性接触,治化教育性接触和地缘性接触,指出了这三种接触类型的特点.同时提出东北语言接触演化机制的特点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语言借用和语言转用.  相似文献   

11.
语篇的连贯性是结构衔接或语篇形式的表征体现,语篇的理解与心理和认知等语言外因素息息相关。由于中西方人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形式与语义、线性与环形、悟性与理性等语言现象在英汉语篇连贯中也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导致其差异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的、普遍的但又复杂的社会语言现象,受到来自社会、语言本身以及交际双方心理的制约。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视角探讨语言使用者在进行语码转换时所体现的社会动机和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八排瑶语属于瑶语支勉语藻敏方言,分布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根据教科文组织语言活力评估指标,对八排瑶语的语言活力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八排瑶语已经呈现活力不足状况,并开始出现某些濒危的特征。八排瑶语与汉语长期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语言系统各个层面都受到了汉语方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常用的交际策略,不仅受语法规则限制,更受说话者的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住、受教育程度、地域等文化因素以及他们的安全、崇外、尊重和避讳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简要概括语码转换,通过语料分析,揭示语码转换背后的社会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5.
李川 《南方论刊》2014,(2):60-62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语言的发展变化,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岭南文化的兼容并蓄、多元并存是全球化背景下和谐文化建设的前奏。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东莞地区受多种语言的相互碰撞、作用和影响,其语言接触值得广泛关注,对建设开放兼容的多元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詈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语言库中的特殊成分,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人们对情感的一种表达,而非具体信息的交流。詈语负载着很强的文化色彩,透视着独特的社会心理。詈语研究除了可以发现詈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一种语言的詈语去探索使用该语言的民族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本文以汉语和美式英语两种语言的詈语为研究对象,从詈语的类型、功能、文化内涵、演变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类词缀“门”的产生看语言接触中外来语素的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词的语素化是语言接触的深入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外来词通过缩略或者典型语素的提取转化为外来语素(如类词缀“门”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汉语创造新词的材料。借词虽然是语言接触的重要表现,但这只是语言接触的初期表现形式,随着汉化程度的深入,一部分借词会转变为构词语素,最终参与构词。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这些语素一般会固定在某一位置,成为类词缀。外来语素的词缀化倾向是外来语素进一步汉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英(外)语学习者心理素质的核心是交际意识。教育目的是变化学习者的气质,变化学习者的气质主要就是培养并加强他们的交际意识。交际意识是学习者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时所特有的参与意识。这是一种积极的、进攻性的心理素质,是推动语言学习的强大动力。 英(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际之间情感、思想及信息方面的交流。所有语言知识必须内化为语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生成系统才有意义,而这个内化过程只有用“交际”这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才能有效地实现,也只有双向交际(Two-Way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 2 0世纪世界范围历史语言学的主要事件以及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新进展 :印欧语系在赫梯语等新发现古文献材料冲击下分类观念有所变化 ;对世界语言的系属分类探索逐步展开 ,主要叙述诺斯特拉语系和欧亚语系的形成和研究情况以及汉藏语系与南岛语、南亚语构成的华澳大语系分类状况 ;与系属分类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中重要的创新有语言变异理论、词汇扩散理论以及远程比较方法 ,另外 ,声调发生学、混合语理论、语言年代学、语言接触和联盟理论以及语言地理类型学等也是本世纪历史语言学的新发展和主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杨亮  田强 《南方论刊》2008,(10):103-104
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语码转换一直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语码本身的交际功能、交际环境和交际心理是导致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