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索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体育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与发展思路。并提出怎样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契机 ,大力加强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的建设发展 ,充分发挥云南体育资源的自然优势与社会优势 ,推进云南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发展 ,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论云南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相互渗透的现代经济产业,已被云南省委、省政府确立为云南跨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中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因此,依托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不仅是加快云南旅游支柱产业建设,促进全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把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和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相结合,在全面分析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充分认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中共云南省委结合云南的实际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本文论述了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关系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过程,也是云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将推动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韩焰 《学术探索》2002,(5):146-148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省已拥有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省政府也公布了 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村 )。本文通过对滇东北地区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威信历史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 ,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艳  金国兴 《学术探索》2002,(1):129-131
要把云南建设成一个民族文化大省 ,首先要了解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境内 2 6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发展特点和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它们已不可避免地向现代文明靠拢 ,并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速度因城镇化的进程而空前加快,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破坏严重,传统民族文化资源流失、消亡加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被过度利用,大量民族传统文化衍生产品被抢注、掠夺,民族传统文化滥用现象严重。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主体缺失和利益局部化、个体化之间的矛盾,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性和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之间的矛盾,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有知识产权衔接之间的矛盾。对此,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属性,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客体的细化和分离,把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7.
云南民族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包含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以其独特、生动、多样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步伐,云南的民族文化建设也一步步向纵深方向发展。自1996年云南省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以来,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为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从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出发,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尽早实现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多民族省份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自然资源的实际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内容广泛 ,本文根据近几年有关地区的实践情况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对云南社会经济进步的影响。通过研究旨在说明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不仅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 ,同时它也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互联系。民族文化建设只有与经济发展相联系 ,并推动和促进经济建设 ,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这样的民族文化建设才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同时还指出了在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对于云南这样一个边疆、民族地区而言 ,意义特别重大。在学习过程中 ,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第一 ,结合云南的实际 ,深入领会“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对于在云南工作的党员和党的干部来说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是要从云南的实际出发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增强云南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实力 ,加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强省和国际大通道的建设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落实到云…  相似文献   

10.
国家应对全球化挑战,需要加强对爱国主体的民族情感的培养,把国家情感与民族情感结合起来;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把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统一起来;需要处理好与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把国内建设与国际合作统一起来。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情感,是国家情感与民族情感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行为,是国内建设与国际合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作者通过对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考察研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的立法是首要的基础;科学规划是实施保护的前提;严格保护是永葆名城魅力的关键;发展利用是名城保护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方琼 《学术探索》2012,(11):93-95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云南的多元民族文化主体几乎就是由各民族的不同民俗风情构成的。自1996年云南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思路以来,云南文化产业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索出了"政府主导、民族文化主打、旅游助推、龙头带动、文化事业产业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分析民俗文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助推"民族文化"的"主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而直接的意义。本文从当代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云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云南民俗文化的类型与特点,论证了云南民俗文化在云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桑耀华 《学术探索》2014,(10):90-96
滇民族,古滇国的建立者,靡莫之属中最大的一个集团,汉武帝封其首领为滇王.但滇国归附汉王朝后,史书中就不再见到“滇”“靡莫”的记载.20世纪50年代,云南考古工作者发掘滇王墓葬群,出土了“滇王金印”及许多具有民族地方特点的青铜器,展现出“滇”是一个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古王国.但考古文化与后来居住滇池区域民族的文化不相衔接,于是滇人是什么民族?到哪里去了?虽然出版了许多研究论著,但学术界仍觉得是个谜.本文提出:滇国的建立者是孟高棉族群中的孟人,他们消失在“蜀国”、在“交趾”古战场,并与云南建宁霍氏部曲“同归于尽”,其他则融合于(灾)民族中.  相似文献   

14.
谢桃坊 《学术界》2012,(2):116-124,285
中国二十世纪之初兴起的国学运动具有显著的国粹主义性质。自1919年一种新思潮在国学运动中出现,提倡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此后在对新材料研究、白话小说考证和古史讨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使新倾向成为国学运动的主流。古史辨派和历史语言学派均属于新倾向的两个流派,它们的发展促进"新考证之盛行"。此种新的科学考证方法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考据学并吸收了西方近代实证主义方法,它为中国学术提供新的事实依据,澄清历史与文化的诸多重大疑案,纠正传统文化观念的谬误,成为中国传统学术转向现代学术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滇、川、藏三角地带的茶马古道,聚集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价值。开发茶马古道旅游资源,需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旅游开发与群众脱贫等方面的关系。在开发战略上,应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品牌经营战略、多元化投资战略和集约化的综合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6.
郑升 《学术探索》2013,(6):110-112
在“桥头堡”视域下来探讨云南文学、文化的传承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引入“地缘学”视角,系统研究、总结云南古代、现当代的文学、文化资源与经验,构建古今勾连、文学文化研究结合、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兼顾的连贯融和、具有立体感的云南文学、文化研究格局,改变目前云南地域文学、文化研究忽略地缘特质,学科、古今没有很好结合的不足,从而为传承云南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达成 《学术探索》2009,(4):97-102
90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19年6月4日,各族各界在“金碧公园”召开了支援北京学生爱国行动的“国民大会”。大会一致表示,坚决和全国人民一道把“除奸、废约、反日、救国”的斗争进行到底。6月8日“云南学生爱国会”宣告成立。接着,大理、腾冲、思茅、蒙自、昭通等地相继成立分会。各地学生联合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帝(抵制日货)反封(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对促进云南人民的思想解放、传播马列主义和倡导新文化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1920年10月,孙中山先生特意接见了云南派出的代表,并给予很大的鼓励。以宣传和倡导科学和民主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继续鼓舞云南各族青年反帝反封,追求真理。相继创办了《爱国日报》、《滇潮》、《新滇社》、《曙滇》等四十多种报刊,对针贬时弊、批判旧思想、倡导新文化起了很大作用。一部分《新滇社》成员,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在北京反对日本炮击大沽口炮台和围攻执政府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先进 《兰州学刊》2007,(12):197-199,81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不断创新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源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用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新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要优化内容结构,突出核心与重点;拓宽覆盖面,完善内容体系;着眼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紧紧把握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建水县古称临安,自古人文荟萃,元代以来,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不但孕育了有“雅陶”之称的建水紫陶,亦以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遗存而获“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并因此于1994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现存众多的古建筑中,始建于元代的建水文庙,属于典型的文化建筑代表。在综合考察建水建筑文化发展与传承及传统祠庙建筑一般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从平面布局、空间序列、建筑造型、装饰风格以及附属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剖析其建筑与园林设计的视觉特征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云南与印度间商贸交流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古以来,由于中国云南与印度间地缘上的接近、两地居民间的迁徙及互往带动了彼此间的商贸交流与文化传播,滇印商贸交流关系也因此成为中印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以历史上滇印商贸交流的发展状况为线索,在对20世纪史学界相关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归纳出云南与印度间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商贸交流的不同特征,同时也大致勾勒出了20世纪史学界对该问题的基本研究现状,以期完善中印交流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